You are now offline.

【簡立峰專欄】來場全民軟體運動吧!

Bnext 簡立峰,趙郁竹 2013-02-21
【簡立峰專欄】來場全民軟體運動吧!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雲端帶來歷史上最好的創業機會,App式的創業最終不見得能創造大企業,但會把氣氛帶起來,而且是對生活品質的提升,台灣絕對需要一場全民軟體運動。

台灣以前有很好的創業精神,但那時候是因為一無所有,所有人都創業去了。我們現在跟日本很像,很少人會去創業,因為有很多大企業已經在了。但雲端時代不是這樣,只要你是做服務,每一個人都可以創業,一個人還可以創好幾個業。

透過軟體全民運動的概念,讓大家去創造很多服務出來,我估計絕大多數的CEO最後都會當產品經理去了,因為絕大多數創業公司都倒了。但是產品經理就只能這樣訓練,不能從學校招聘一個人進來,他沒有失敗經驗、沒有服務經驗、不知道消費市場,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產品。

如果有軟體全民運動,我們訓練了一萬個老闆,預計會死9千多個,可是三年後,就有了1萬個產品經理。所以全民軟體運動有幾件事要做:一個是要培養創業人才,創業肯定會失敗,但失敗無所謂,失敗者終究會有成功故事,一個成功故事就足以翻盤了。就像無名小站或地圖日記,多少都造就了網路上前仆後繼的創業家。

如果我要建議人家軟體創業,我不會用軟體這個字,它是服務業。如何把鳳梨酥從200億賣到2000億?如果賣的是文化,就不只200億。做軟體的人不要做工具軟體,要去創造內容,因為要把生活產業帶進來。

而台灣品牌在中國是吃香的,比如說把音樂變成服務,目標朝向中國市場,服務要先有市場,有個13億人口市場對你的品牌還算熟悉,為什麼不去用它?文創就是軟硬體加網路一起走出去,台灣硬體的人要去想服務很難,但要搭配文化一起想服務。我的建議是中國13億人口的市場,他們對台灣生活產業很有興趣,這些東西都需要包裝。

現在整個中國大陸都在想像軟體創業,它不見得所有人都在做,但可能有100萬個創業者,就是某種全民運動。因為中國市場太大,只要1%的人有興趣,就可以產生一個商業模式;但在台灣比較難,可能要10%才有個商業模式。文化差異其實沒有想像中大,當你想的是賣資訊,差異會很大;可是如果你賣鳳梨酥,差異就不大。所以要找對東西來做。

現在剛好是一個世代交替,從傳統工業到進步社會,人開始重視美,這個世代的人都喜歡美、喜歡文化的概念,喜歡有特色、喜歡獨立。新世代的年輕人不進工廠,他喜歡創意,這是軟體的概念。但關鍵是不要叫「軟體」才會成功,最好叫「文化」,因為它就是賣文化,只是裡頭用了硬體、網路跟軟體,賣一種生活經驗。

我認識的企業大老兒子每一個都學軟體,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是在美國受教育的,這些年輕人只有一個可以做,就是軟體,能創業的也只有軟體產業。這也是世代交替的機會,最好的方法不是扭轉,是重新創業。你不能叫現有的硬體公司去轉成軟體公司,不會有人相信。透過人才和投資,找對的人開始創造新的機會,才是轉型之路。( 數位時代雜誌2012年8月號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