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不只是業務部門的事!好食好事x頂尖商學院教授破解企業國際化成長關鍵

「這是我們第一次這麼完整地檢視企業的營收健康度。」
「教授提到的許多動作,我們都還沒嘗試過,之後有明確的改善方向了。」
多位參與好食好事基金會國際成長策略實戰營的企業主管說道。
這場由好食好事基金會主辦的「國際成長策略實戰營」,聚焦企業韌性營收體質的打造。過去八年來,好食好事陪伴無數新創企業成長,深知台灣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優勢,然而真正決定企業能否走向國際的,往往是企業經營的底層結構與思維。
實戰營特別邀請到美國百森商學院銷售與行銷學教授文森奧涅瑪 (Vincent Onyemah)博士來台,分享如何系統化強化營收結構,打造企業成長引擎。奧涅瑪Onyemah教授擁有超過20年國際經驗,專精於銷售管理、市場進入策略與營收成長模型,曾協助多家跨國企業建立銷售體系、拓展海外市場。
01 何謂營收樹模型?解構企業成長的16個關鍵要素
教授開場即指出,在當前的全球局勢中,台灣企業如果僅固守本土市場,免不了和進入台灣市場的國際企業競爭。因此,對企業來說,從創業Day1就將眼光聚焦於全球市場,才是最佳的成長策略。
基於這樣的理念,教授首先介紹了「營收樹 (Revenue Tree) 」模型,這是一個幫助企業系統性診斷營收健康度的模型。
營收樹是什麼?包含哪些面向?
- 市場與客戶面向:
- 市場規模 (Market size)
- 客戶細分規模 (Segment size)
- 推薦轉介 (Referrals)
- 客戶多樣性 (Customer diversity)
- 市場多樣性 (Market diversity)
- 交易與定價面向:
- 交易規模 (Transaction size)
- 購買頻率 (Purchase frequency)
- 價格/定價策略 (Price/pricing)
- 利潤率 (Margin)
- 交叉銷售 (Cross-selling)
- 營運與執行面向:
- 可及性 (Accessibility)
- 可得性 (Availability)
- 付款條件 (Payment terms)
- 付款方式 (Mode of payment)
- 收款效率 (Collection)
- 產品組合多樣性 (Product diversity)
這些要素環環相扣,如同樹木需要根、幹、枝、葉共同運作才能茁壯,企業的營收健康也仰賴這16個要素的平衡發展。如果任何一個要素歸零,都可能引發整體營收的崩潰。
舉例來說,一家食品公司可能有絕佳的產品(根),但如果「可得性」出現問題——產品經常缺貨,顧客就會流失到競爭對手那裡。或者,一家科技公司可能技術領先,但如果「付款條件」過於嚴苛,可能會阻礙企業客戶的採購意願。
有創業者問到,「營收樹的概念就像給企業做健檢,那麼我們應該多久檢查一次?」
另一位創業者回應:「這應該成為我們腦中的常識,需要時刻放在心上。」教授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強調營收樹模型值得成為烙印在每位企業家心中的基本觀念。
02 如何建立企業銷售文化,建立銷售引擎飛輪?
教授提到,他過去10年非常喜歡研究《創業鯊魚幫 (Shark Tank)》。這是一個美國實境秀節目,每集會有不同的創業者前來與投資人提案,以爭取創業資金。節目中的投資人就像「鯊魚」,會不斷向創業者提出問題,來決定是否投資。
教授指出,在「鯊魚」們提出的形形色色問題中,有一個問題總是能讓投資人聚精會神,那就是「過去一年你們的銷售額是多少?」
因為,只有銷售額,是由市場驗證過的客觀結果,而不只是企業的一家之言。也只有追求更高的銷售額,才能支撐企業的各種營運支出,實現更長遠的成長。
因此,在實戰營的下半場,教授透過兩份評估表,幫助企業做好銷售文化與銷售引擎的自評與改善。
銷售文化,關乎企業對銷售的價值觀,是「道」的智慧;而銷售引擎則是具體的銷售方法與流程,是「術」的藝術。
如何評估企業銷售文化?
- 參與度 (Engagement):是否從基層到高層,每個人都在尋找業務成長機會?
- 認知度 (Awareness):是否全員皆了解公司的銷售數據和趨勢?
- 慶祝文化 (Celebration):是否及時慶祝銷售成就,公開表揚績優人員?
- 問責機制 (Accountability):是否建立明確的銷售KPI並落實追蹤?
- 培訓體系 (Training):是否持續投資於銷售能力提升?
教授特別強調,銷售不只是業務部門的事,而是全公司的事。只是在這次討論當中,許多企業家都提到業務人員培訓的困難。
一位擁有20年經驗的主管分享他的困擾:「以前我帶了20個人,教給他們一樣的報表、話術,但我能達到80%成交率,他們只能成交20%,不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
教授的回應直指核心:「培訓不是複製貼上,而是在分享方法之餘,多帶新手業務共同拜訪客戶、觀察對方的表現,找到對方需要協助和加強的地方。」
還有創業者分享,他們每月新增客戶不少,但僅有一位BD業務開發人員。教授直言:「如果想要規模化成長,老闆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事情,你需要招募更多的業務人手。」
也有企業主提問,「人員流動更頻繁,往往來不及深度培養,員工就離職了,怎麼辦?」
教授的回答是:「你有多在意公司並不重要,員工有多在意、多了解公司才重要。因此在開始培訓之前,應該先弄清楚,員工為何選擇為你工作?好的領導者懂得根據員工的特質,激發他們的行動力和工作積極度。」
教授還提到,由公司中不同角色來填寫這份這企業銷售文化評估表,往往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比如CEO作為企業文化的主要推動者,往往會高估企業的銷售文化表現,但一線人員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因此,在實際的企業顧問過程中,教授通常會請公司的負責人和管理團隊分開填寫這份表,填寫後再比對彼此的分數,找到尚未達成共識的環節,逐個攻破。教授笑稱,只有當團隊上下都對企業銷售文化有共同理解時,才是CEO可以「不帶手機出門度假」的時候。
如何搭建企業銷售引擎?
- 流程 (Process):是否有明確的銷售流程圖?
- 資訊 (Information):對客戶的了解有多深?
- 潛在客戶開發 (Lead generation):開發新客戶的系統化程度?
- 客戶互動 (Customer interaction):銷售對話的專業度?
- 收款管理 (Collection management):是否有從成交到收款的完整追蹤機制?
相較於銷售文化而言,銷售引擎的評估更偏向實務層面,即是做好從潛在客戶開發到實際收款的每一步。
教授邀請現場一位自評分數較高的創業者分享經驗。在清晰的銷售引擎推動下,這家公司在一年內簽下了1000家合作夥伴。
該創業者提到,團隊在創業之初就建立了完整的銷售方法SOP,包括如何收集客戶資料、如何約見客戶、如何做好客戶分類、如何算好獲客成本,甚至如何策略性地暫緩不合適的客戶等。因此,儘管創業初期全靠陌生開發,但有了銷售引擎,便能實現快速成長。
教授總結,銷售文化和銷售引擎是相輔相成的兩個環節。有了銷售文化,就能建立好銷售引擎;有了銷售引擎,又能進一步強化銷售文化。大多數企業在銷售文化與銷售引擎的評估中,多少都會有分數的差別,很少有企業能在兩份評估表中獲得一樣的分數。企業只要留意分數較低的環節做好內部溝通和調整,便有機會改善企業成長情況。
從銷售漏斗到銷售飛輪
做完評估之後,企業的下一步是,如何運用所學,打造銷售飛輪?
教授提到,傳統的銷售是漏斗型,即接觸了1000個潛在客戶,經過興趣→評估→提案→談判等環節,最終往往只有10個成交。
提升銷售成績的關鍵,一方面在於持續接觸更多潛在客戶,一方面也需要改善漏斗,持續提高轉換率。
在這部分,「了解客戶」是最重要的環節。教授推薦企業高頻進行客戶訪談,「讓客戶告訴你,你能提供哪些價值」。
客戶訪談關鍵清單:
- 我們的產品對您/公司有多重要?為什麼?
- 我們的產品如何幫助您達成商業或個人目標?
- 您實際上如何使用我們的產品?
- 我們應該如何改進產品或服務方式?什麼改變會讓您想擴大與我們的合作?
- 哪些直接或間接競爭對手可能搶走您的生意?
- 哪些趨勢可能影響您未來的購買決策?
教授分享了一家雞飼料公司的轉型案例。他們做了100多個客戶訪談,深入了解客戶所在乎的價值排序,最終以產品幫助農民降低成本36%,並成功拓展到歐美市場。
從「如何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出發,教授在課程末尾分享了「商業價值層級」(Business Value Hierarchy, BVH) 的概念。
▮BVH的整體結構,包含三大策略方向:
- 為客戶增加收入,比如擴大市佔率、提高忠誠度、提升銷售效率等;
- 為客戶降低成本,比如人工、材料、營運成本等;
- 幫助客戶更好地運用資產,如流動資產管理、智慧財產權管理等。
每個策略下都有具體的執行戰術,比如產品創新、庫存管理、員工培訓等。這個框架能幫助企業系統性地分析各個面向,找出改善機會來提升整體業務價值。
總結來說,深度理解客戶,就是打造銷售飛輪的關鍵。
03 掌握商業本質,開啟台灣企業國際化的新篇
教授總結:「不做銷售,即是等死 (A company that is not selling is dying.)。」
銷售不僅僅是賣產品,而是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建立關係的智慧。運用這樣的思維來經營企業,成長將會是可預見的結果。
好食好事基金會董事長楊瑞昌也提到,銷售是一門大學問,卻時常被忽視,「希望透過首次舉辦國際級的銷售實戰課程,為台灣企業帶來成長能量。」
我們相信,台灣企業若能掌握這些關鍵原則,建立系統化的營收管理機制、打造全員參與的銷售文化、深入理解並創造客戶價值,就能在國際舞台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成長引擎。
▮前往好食好事官網,閱讀完整文章:www.hao-shi.org/tw/news/detail/babson_strategy_knowledge_ext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