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新加坡、日本都驚豔的10組食農新創團隊, 好食好事基金會Demo Day展現亮眼成績吸引投資人

好食好事加速器 2023-12-18
新加坡、日本都驚豔的10組食農新創團隊, 好食好事基金會Demo Day展現亮眼成績吸引投資人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由好食好事基金會推動的第六屆「好食好事食農新創論壇」,2023年特別以「前進亞洲加速新食代」為題,於11月15日舉辦Demo Day,共計有10組來自台灣與新加坡的食農新創團隊經過四個月的淬鍊脫穎而出。論壇也特別邀請新加坡首屈一指的食農科技加速器:Innovate 360創辦人鍾程龍以及台灣丸紅董事長相馬伸一郎,分別從新、日、台三方角度分享亞洲食農市場的商機趨勢與新創經驗,交流最前瞻的食農新創科技、食品技術、永續價值、餐飲科技與服務。

經過評審團嚴格的評選,其中來自臺灣的新創團隊「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以研發「智慧回收機」奪得獎金高達100萬的「獨角獸潛力獎」,成為團隊未來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的新創資金。以解決剩乳問題研發出乾式乳酪的「原味千尋」,則奪得「業師團特別獎」的肯定;來自新加坡的「Gentle Foods」以解決高齡吞嚥問題為新創課題,則一舉拿下「新創影響力獎」與現場觀眾投票選出的「最佳故事獎」,成為雙料贏家!


▲「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奪得獎金100萬元「獨角獸潛力獎」,「原味千尋」,則奪得「業師團特別獎」的肯定;來自新加坡的「Gentle Foods」,則一舉拿下「新創影響力獎」與現場觀眾投票的「最佳故事獎」。


▲「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奪得獎金100萬元「獨角獸潛力獎」,「原味千尋」,則奪得「業師團特別獎」的肯定;來自新加坡的「Gentle Foods」,則一舉拿下「新創影響力獎」與現場觀眾投票的「最佳故事獎」。

好食好事加速器迄今輔導55家食農新創,存活率達95%,總資本額成長83%

「好食好事加速器」今年已邁入第六屆,迄今共計輔導了55家食農新創企業,有52家持續成長,存活率高達95%,基金會並協助媒合與企業投資,總資本額更成長了83%,成果十分豐碩。

此外,為鼓勵與支持更多新創團隊加速發展,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陳茂嘉也宣布:2024年起好食好事基金會將全年徵件,只要新創團隊有好的想法隨時都可以提案;基金會希望建構一個串聯產業上中下游的食農新創循環生態圈,而非以往的線性發展,因此未來也將把包裝材料、冷鏈物流跟餐飲服務等新創團隊納入扶植的食農新創生態圈、碰撞出更多合作的火花。


▲「好食好事加速器」今年已邁入第六屆,迄今共計輔導了55家食農新創企業,有52家持續成長,存活率高達95%,總資本額更成長了83%。


▲「好食好事加速器」今年已邁入第六屆,迄今共計輔導了55家食農新創企業,有52家持續成長,存活率高達95%,總資本額更成長了83%。

新加坡政府透過30by30計畫,積極協助食農新創團隊,2030提高糧食自主率30%

大會也特別安排了新加坡Innovate 360創辦人鍾程龍演講分享協助新加坡新創團隊加速器的經驗,以及新加坡政府的扮演的積極角色。他指出:新加坡糧食有高達90%仰賴進口,政府意識到提升糧食自主率的重要性,提出30by30計畫,透過政策支持新創團隊,宣示在2030年時希望有30%的糧食來自新加坡本土,而Innovate360除了扶植新創團隊外,也企圖透過細胞肉的創新方式解決糧食危機,目前已有包含雞肉、牛肉等多種口味的細胞肉於新加坡超市合法上市,成為全球首創。「新創團隊常常接到政府的電話詢問需要政府那些協助?」鍾程龍笑著分享,政府就是新加坡食農新創團隊最強而有力的後盾。

▲新加坡食農科技加速器Innovate 360創辦人鍾程龍分享協助新加坡食農科技新創加速經驗,以及新加坡食農科技生態系發展。


▲新加坡食農科技加速器Innovate 360創辦人鍾程龍分享協助新加坡食農科技新創加速經驗,以及新加坡食農科技生態系發展。


另一位分享人:台灣丸紅董事長相馬伸一郎則鼓勵臺灣新創團隊「要找出自己的獨特性」,雖然近來日本匯率不佳,但日本市場對於具有臺灣文化的飲食、以及美容與健康相關領域的產品都十分感興趣,有意進軍日本的臺灣新創團隊可朝此思考。 

不忘初心,四大領域的食農新創團隊表現亮眼

今年論壇的領域包含永續循環、產業加值、食品創新、健康照護四大主題,入選的新創團隊包含:建構智慧回收系統解決廢棄物的「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惜食平台「Tasteme」透過手機app解決剩食問題、成立兩年卻已經成功將環保循環食器普及於企業與各大棒球賽事的「Loopick循拾」、能生產無豆渣豆漿的「神能健康服務」、為解決剩乳問題而研發乾式乳酪的「原味千尋」、「探索水產科技」則以深層海水馴化養殖技術養出生魚片等級的鱘龍魚跟生蠔、以臺灣在地食材製作多種口味的「辣太后創意辣醬」、同樣選用臺灣食材及標榜正宗活菌發酵的「Zestea康普茶」、試圖解決吞嚥困難的「Gentle Foods」和第一個取得國內牛樟芝健字號認證的「蘭亭生物科技」等十個團隊,年輕有活力的新創團隊提出可積極解決當前全球食農問題的新創主題,吸引國內外業者與新創圈關注。

會中好食好事基金會也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產學營運中心共同簽署「食農科技聯合加速計畫MOU」,產學攜手合作,透過在學階段培育更多優秀的新創團隊,海洋大學樂觀表示:「走向新創就是最好的學以致用的方式。」

2023 好食好事加速器Demo Day登場團隊

10家登場團隊,共分為四大領域:

一、永續循環:

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 - 建構智慧回收系統解決廢棄物

Tasteme - 透過手機app惜食平台,解決剩食問題

Loopick循拾 - 提供環保循環食器

二、產業加值:

神能健康服務 - 生產無豆渣豆漿減少食物浪費

原味千尋 - 為解決剩乳問題而研發乾式乳酪

探索水產科技 - 以深層海水馴化養殖技術養出生魚片等級的鱘龍魚跟生蠔

三、食品創新:

辣太后創意辣醬 - 以臺灣在地食材製作多種口味辣醬

Zestea康普茶 - 選用臺灣食材及標榜正宗活菌發酵的康普茶

四、健康照護:

Gentle Foods - 研發易吞嚥食物試圖解決吞嚥困難

蘭亭生物科技 - 第一間取得國內牛樟芝健字號認證的生技公司


更多關於2023好食好事Demo Day暨食農創新論壇資訊,前往好食好事官網查詢:https://www.hao-shi.org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