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交易所(JPX)近期宣布,將針對Growth市場的上市維持基準進行重大調整。過去的要求是「上市十年後,市值需達四十億日圓以上」,新的規範則提前至「上市五年後,市值需達一百億日圓以上」,並自2030年3月期以降適用。
這意味著門檻不僅提高,審查時點也更早,企業必須在更短時間內證明成長實力。
若未能達到標準,企業將被要求提出改善計畫,並在期限內執行。持續未改善者,將被列為監理銘柄,最終可能退市。特別是市值低於一百億日圓的公司,更會被視為缺乏成長潛力,必須在三年內交出明確成果。
這條新規,等於在市場上劃出一道清楚的界線:只有能夠規模化並展現成長軌跡的企業,才有資格繼續留在公開市場。
Growth市場的真正定位
根據這次JPX公開的文件,這項改革的核心是要把Growth市場重新定義為「追求高成長的企業聚集地」。因此,除了市值基準外,交易所也要求上市企業強化三個面向:
第一,持續檢視營收、利潤、市值與估值指標,分析自身成長狀況與市場評價;第二,根據分析結果,檢討並調整成長策略與目標;第三,透過更透明、具體的資訊公開與投資人關係(IR),積極向市場說明進度與調整原因。
簡單來說,企業不能只描繪願景,而是必須提供數據、KPI與執行過程,並在策略出現落差時,清楚說明如何修正。JPX強調,這些資訊並非一次性的,而是要不斷更新與公開。管理層也被期待主動主導對外溝通,以取得投資人信任。
政策背景與市場趨勢
這項規範的出台,與日本近年的政策方向密切相關。政府正推動「五年十倍創業投資計畫」,希望在2027年前把新創投資金額提升到目前的十倍。
要吸引國際資金,日本必須確保Growth市場不只是名義上的「新創舞台」,而是能真正過濾出具備規模化能力的公司。
同時,過往數據也揭示了另一個現象:若企業僅提出曖昧、時間過長的改善承諾,市場往往給予負面評價,股價更容易下跌。這說明投資人已不願再接受單純的敘事,而是期待在三到五年內看到具體成長曲線。
未來的影響
這一系列改革將帶來幾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對企業來說,壓力將加大,更多公司可能選擇加速成長、透過併購尋找突破,或在市場上被淘汰。
新規定(2030年3月期以降適用):上市滿5年後,市值需達100億日圓以上。
適用時點:自2030年3月1日之後最早到來的會計年度末日開始適用。
未達標的處理流程
- 給予1年改善期間→若仍不符基準→進入監理/整理銘柄→退市。
- 若公司提出「適合計畫」並展示達標的具體路徑,可在計畫期間內例外繼續上市(但需要持續改善與公開資訊)。
- 市值低於100億日圓的企業,需特別提出成長計畫,否則將被視為缺乏成長可能性。
對投資人而言,選股邏輯將從「看故事」轉向「看數據」,短期內能否達到市值一百億的明確路徑,會成為關鍵評估指標。從宏觀角度來看,Growth市場將逐漸轉型成一個「篩選舞台」,只有真正具有成長力的企業才能留下。
台灣新創的啟示
對台灣企業來說,這項新規定提供了清楚的借鏡。如果未來希望在日本掛牌,不僅要有「故事」,更要準備好可被驗證的數據與明確的KPI。
透明的披露、穩健的策略調整、以及與投資人持續的溝通,將是能否長期站穩市場的關鍵。這也提醒我們,赴日發展不只是進入新市場的選擇,更是一次全方位檢驗經營模式與成長力的挑戰。
參考資料:
- JPX關於維持上市的新基準調整
グロース市場の上場維持基準の⾒直し等の概要
- JPX對於Growth版上企業的經營期待
「⾼い成⻑を目指した経営」の実現に向けた対応のお願い
本文授權轉載自《Taisa的對策》,原文標題:東京證券交易所收緊 Growth 市場:新創企業的下一場檢驗 | Taisa的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