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99%投資流向雲端AI,安霸執行長王奉民:最終邊緣AI仍能占有半壁江山

99%投資流向雲端AI,安霸執行長王奉民:最終邊緣AI仍能占有半壁江山
李朋叡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5年北美台灣科技年會於美國時間9月20日開幕,今年以「連結、創新、投資」為核心主軸,聚焦AI晶片、生成式AI應用、機器人科技等7大創新領域,活動開場由美國AI晶片公司安霸(Ambarella)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王奉民揭開序幕。

安霸是邊緣AI與電腦視覺領域的重要企業之一,專注於開發高效能的系統單晶片(SoC),應用於先進影像處理與深度神經網路運算。身為連續創業家,王奉民歷經過網路泡沫化、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近代的中美貿易戰,在堅持AI發展的旅途上,也一路和風險作伴。

王奉民直言,儘管當前資金高度集中於雲端,但由於對即時、低成本與隱私3大要素的需求越來越強,邊緣AI(Edge AI)的時代終將到來,並與雲端AI平分秋色,各佔半壁江山。

王奉民的創業之路:預見風險、管理風險並成功突圍

「多數人只關注成功故事,但那些故事大多是經過美化的。」王奉民表示,創業家必須談願景,但更應該時刻注意創業路上的「風險」與挑戰。這位畢業於台大電機系、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的連續創業家,分享了他職涯中3次關鍵的風險管理實戰。

美國晶片公司安霸(Ambarella)執行長王奉民.JPG
王奉民表示,創業家必須正視風險,掌握得當,就可以成為贏家。 李朋叡攝影

第一次重大挑戰發生在2000年前後,他創辦的多核心CPU系統公司Afara Systems,雖有突破性的技術,卻遭遇了網路泡沫破裂與911事件後的資本寒冬。王奉民回憶,當時整個矽谷資金枯竭,長達兩年幾乎沒有任何投資。Afara最終因現金耗盡,被迫出售給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這次經歷讓他學到深刻教訓:現金流是新創的命脈。

這個教訓讓他在2004年創立安霸時,採取了截然不同的財務策略。王奉民在公司成立的前18個月內,迅速完成了三輪募資,確保公司擁有充足的現金儲備。因此,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許多公司被迫裁員緊縮時,安霸反而逆勢擴張,大量招聘人才並投入研發,為2012年的成功上市那斯達克奠定了穩固基礎。

「即使身處春夏,也要為寒冬做好準備。」王奉民強調,創業者應為最壞的情況打算,尤其在當前AI熱潮下,更需思考萬一泡沫破裂,市場出現現金短缺的可能性並提前預備。

第二次重擊則來自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當時,安霸三大主要客戶——海康威視、大華及大疆(DJI)——全被列入美國禁止清單。一夜之間,佔公司總營收高達45%的業務面臨歸零風險。在營收前景黯淡的巨大壓力下,王奉民做出了關鍵抉擇:加倍投資未來。

當時,安霸早已預見AI趨勢,並從2013年開始研發邊緣AI解決方案。2018年,團隊已洞察到Transformer(生成式AI的基礎技術)的重要性,並決定將其納入第三代AI晶片的開發核心。王奉民成功說服董事會,即使營收將面臨衰退,唯一的出路是打造全新的技術,建立新的客戶基礎。從2018年至今,安霸在研發上累計投入超過12億美元,這項大膽的投資最終帶領公司成功轉型並再創營收新高。

自駕車、無人機都屬於機器人!機器人將是邊緣AI最大市場

談及當前由ChatGPT引爆的生成式AI浪潮,王奉民坦言,這場變革對所有公司都是一次「震撼」。

王奉民認為,雖然目前99%的投資都流向雲端,但他堅信邊緣AI將是下一個主戰場,最終將與雲端AI形成50/50的市場格局。他解釋,邊緣運算在即時性(如自動駕駛)、成本(降低數據傳輸與儲存費用)及資料隱私三大層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王奉民預測,機器人將是邊緣AI最大的市場,而自駕車與無人機只是機器人的特殊形態。未來,所有機器人都將由一個大型AI模型直接控制,從感測器輸入到模型輸出,直接驅動機器人行為。這對晶片架構提出了極高要求:如何在有限功耗(被動散熱)下運行複雜的大型模型,將是技術突破的關鍵。

面對特斯拉等系統廠跨足晶片設計、輝達等晶片廠深入系統平台,以及Google等軟體巨頭通吃的「混亂」競爭格局。王奉民認為,新創的機會點在於「誰能定義出最高效的解決方案」。對安霸而言,這意味著不再只是一家晶片銷售公司,而是一家「系統解決方案公司」。

「我們不再只是賣產品,我們正試圖向客戶展示,如何在我們的晶片上最高效地運行大型語言模型,幫助他們更快、更容易地進入市場。」王奉民說。

對於台灣新創與人才的未來,王奉民也提出建言。他指出,台灣的人才市場已如同矽谷一樣競爭激烈,企業必須全球佈局,像安霸在義大利收購自駕車軟體團隊一樣,到世界各地尋找頂尖人才。同時,他也呼籲台灣應建立更友善、現代化的移民簽證制度,才能吸引全球人才,真正成為下一個矽谷。

在AI技術以十倍速變化的時代,創業者該如何自處?王奉民給出的答案是:「回歸基礎。」他認為,儘管應用層的變化日新月異,但科學、物理、數學等基礎學科,以及從教育中學到的批判性思維與基礎訓練,是永遠不會被取代的核心能力。

TAGS: # AI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資深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