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歐洲品牌想敲開亞洲市場的大門,它面對的是一片由數百萬YouTube 、TikTok創作者構成的陌生大海。
該如何找到最能觸及目標受眾、又能最大化廣告回報率的聲音?
這正是AI網紅行銷平台CreatorDB試圖回答的核心問題。該公司由曾在微軟任職的美國工程師在台灣創立,CreatorDB從一個網紅資料庫起家,5年內已悄然進化成一個AI驅動的全球網紅「廣告」引擎,要用數據科學顛覆傳統的影響力行銷。
近期,CreatorDB宣布完成一筆由矽谷基金Acorn Pacific Ventures領投,和碩(Pegatron)、美賣科技(Meimai)及AVA Angels等機構跟投的470萬美元A輪募資(約為新台幣1.5億元),這筆資金將用於加速技術研發與全球擴張。
然而,在眾多網紅媒合平台中,CreatorDB究竟提出了什麼不同的答案,得以贏得多家知名創投的青睞?
從「主題匹配」到「受眾匹配」,CreatorDB:ROI是唯一真理
「我沒有任何行銷背景,我是一名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執行長Clayton Jacobs強調,CreatorDB的核心護城河,正是這種以數據科學為本的商業哲學。
他將市場明確劃分為兩類:「『影響力行銷』(Influencer Marketing)關乎品牌形象提升,但『影響力廣告』(Influencer Advertising)則完全是關於廣告投資回報率(ROAS)。」後者正是CreatorDB的主戰場。
Clayton用金融科技領域舉例,金融類網紅費用極其昂貴,但數據分析顯示,許多高階信用卡持有者同時也是高爾夫愛好者。「如果你透過一位高爾夫網紅來推廣金融產品,你能以更低的成本,觸及到完全相同的目標受眾。」CreatorDB的核心,正是從品牌主題匹配進化為品牌目標受眾匹配,以數據驅動,為客戶找到最高效的預算花費方式。
這套以ROI為核心的打法,也反映在其高達115%的淨收入留存率上,許多創作者一年內能與同一品牌合作高達20次,獲得了穩定且可預測的收入。
在過去5年中,CreatorDB的團隊已從2人擴展到來自全球各地的80多位成員,並成功為 Notion、Surfshark、Remitly和Perplexity等知名品牌提供行銷活動支援。在這個過程中,平台追蹤的創作者數量已超過3,200萬名,每天收集超過70億個數據點,幫助品牌真正洞察促使消費者採取行動的關鍵因素。
CreatorDB的全球化佈局
在穩健營運5年後才選擇募資,Clayton坦言,這是一場關於「成為小生意還是新創」的辯論後的抉擇,「當客戶告訴我們『如果再有某某功能我們就合作』時,感覺非常糟。我知道那個功能在我6個月後的路線圖上,但如果我多2位工程師,就能更快完成。」
如今,有了新資金的助力,CreatorDB的全球化藍圖也更為清晰。
在技術層面,A輪資金將用於深化AI技術,預計在未來6個月內推出更完整的線上活動管理工具。對於AI的角色,Clayton抱持著極為務實的態度:「我認為AI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輔助工具,而不是取代創意。」
他規劃的是一個模組化系統,讓品牌客戶可以自由選擇AI介入的程度,「AI不一定要取代創意,有時也不應該。即使對我這個鐵桿技術專家來說,我仍然認為『人的因素』非常重要。」
在市場佈局上,則將強化洛杉磯辦公室的業務職能。Clayton解釋,選擇洛杉磯而非矽谷,是因為洛杉磯是全球創作者產業的核心,不僅更貼近其數量龐大的歐美客戶群,更能讓他保持對產業新創與最新趨勢的敏銳度。
Clayton表示,公司的最終策略是實現雙向全球化,不僅幫助歐美品牌進入亞洲市場,更要協助像宏碁(Acer)這樣的亞洲品牌成功打入法國、德國市場。「成為全球化品牌的門檻每天都在降低。」Clayton強調,CreatorDB的目標,就是成為這個過程中最強大的數據賦能者。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