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國際醫療新創佔比過半!比翼生醫Demo Day登場:台灣是資本與市場驗證交會處

國際醫療新創佔比過半!比翼生醫Demo Day登場:台灣是資本與市場驗證交會處
曾令懷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由比翼生醫(BE Health)、臺北醫學大學(TMU)與秀傳醫療體系(SCHS)共同主辦的「2025 TMU X BE x SCHS Demo Day」於7月25日舉行,總共有來自9國16組醫療新創團隊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PoC Program」啟動以來,海外團隊數量首次超越台灣本地新創,可見台灣作為亞洲醫療創新據點的能量。

國際新創過半!來自9國16家新創展現多元醫療創新應用

本屆16組醫療新創團隊中,有9組來自日本、瑞士、澳洲、南非、南韓、新加坡等國,分佈領域則包含AI診斷、精準醫療、數位療法、醫療器材等創新技術。從應用領域來看,則包含胎兒偵測、傷口處理、中風預防、癌症檢測等等,領域也相當多元。

以胎兒偵測來說,來自新加坡的E3A運用被動式非超音波胎雃監視器產品Modoo等產品,以非侵入性且低價格的方式提供智能新生兒黃疸監測解決方案;日本的Gifts則是以可穿戴式的胎兒檢測裝置,監測胎兒的體重、胎動等等,並以3D重建嬰兒影像,補足超音波檢測的不足;來自南非的VitruvianMD則瞄準少子化的挑戰,以AI提升「試管嬰兒」的效率。

來自瑞士的NanoFlex Robotics和南韓的NearBrain,則分別以機器手臂遠距檢測解決方案和3D模擬腦部技術,進行腦中風的預防和救援;加拿大新創PragmaClin則以AI評估帕金森氏症檢測。癌症治癒方面,從臺北醫學大學衍生出來的團隊光合生醫專注於解決癌症復發和轉移的癌幹細胞免疫治療,先勁智能則用AI幫助醫生快速判讀血癌檢驗資料,縮短90%檢測時間,加快醫生提供臨床決策的效率與精準度。

延伸閱讀:只要七秒!AHEAD Intelligence用AI提升血癌診斷效率,不再錯過醫療的黃金時間

光合生醫商務開發張恆誠_2025 TMU X BE x SCHS Demo Day
光合生醫商務開發張恆誠表示,團隊專注於解決癌症復發和轉移的癌幹細胞免疫治療。 曾令懷攝影

日本的fcuro、比利時的twinskin.care和台灣的創甡⽣物科技,瞄準的是開放性創傷傷口的救治。fcuro用AI加速創傷急症的檢查與診斷,醫師不用再等待CT掃描結果就能進行醫治;twinskin.care利用3D掃描技術建立傷口模型,並運用AI評估癒合進度;創甡⽣物科技則以高性能魚礁蛋白用於皮膚恢復。

提升手術效率方面,介觀生醫以產品「小神經觀測儀」(FINEscope)非侵入性地觀察人體表皮神經末梢的顯微鏡,取代了傳統的皮膚切片檢查,以減緩病患疼痛;安德斯生醫則專注於微型化醫療影像技術,開發出可單次用的內視鏡以提升手術準確度。

澳洲的Gyder Surgical則以非侵入性、不用導航的微創手術醫材,以提高前髖關節手術的精準度與效率,來自台灣的興友科技同樣專注骨骼照護領域,以創新骨骼測量技術提供骨密度評估解決方案,為高齡長者提供預防。

另外臺灣醫用電子則是生產醫療電子產品的新創公司,特別是針對皮膚問題,如多汗症、異味和掉髮等。

延伸閱讀:狂流手汗很尷尬?臺灣醫用電子縮小醫材,讓患者在家就能治療

資本與市場驗證雙軌並行,台灣成為亞洲醫療中心

比翼生醫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彥諭表示,過去一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比翼生醫創投的加速器孵育了150個新創、來自19個國家,全都運用了台灣的技術與診所醫療資源,可見台灣在醫療市場驗證的地位;另一方面,過去投資的醫療新創CapsoVision也在7月於那斯達克上市,資本市場逐漸回溫。

比翼生醫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彥諭_2025 TMU X BE x SCHS Demo Day
比翼生醫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彥諭認為台灣在醫療領域的能量逐漸被國際看見。 曾令懷攝影

以此為題,Demo Day中特別邀請京都大學創投Nobuhiro Yagi、台灣證券交易所資深經理高珮菁和Woods Capital合夥人Natalie Torin進行對談,討論技術與臨床驗證之外,市場擴張路徑與資本策略對醫療新創的重要性。

2025 TMU X BE x SCHS Demo Day
京都大學創投Nobuhiro Yagi(右三)、台灣證券交易所資深經理高珮菁(右二)和Woods Capital合夥人Natalie Torin(右一)以「台灣資本市場」為題進行對談。 曾令懷攝影

Nobuhiro Yagi指出,日本對深科技醫療創新的需求快速上升,大學創投在整合產學資源、推動醫療新創轉譯上將扮演關鍵角色,而生態系的成形有助於醫療新創加速落地。

Natalie Torin提到另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家族辦公室。「現在許多家族辦公室已經看到醫療領域的重要性和爆發性,還有ESG資本也越來越重視醫療領域,這些都是醫療新創可以尋找的資金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資深經理高珮菁以台灣觀點出發,指出台灣具備「全球資本與市場雙重試驗場」的戰略價值,不僅擁有創新板等資本資源,還有半導體、ICT、健保數據等豐富的技術與醫療資源,都很適合國際新創落地。

今天上台的16組新創,就有多家已經與北醫、秀傳洽談臨床驗證,涵蓋專科醫師諮詢與TFDA法規指導;商業輔導面則包含東南亞、日本市場拓展專案,以及吸引國際創投合作洽談,展現台灣在國際醫療新創市場鏈結與臨床落地的核心價值。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資深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