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M-novator Demo Day集結5國醫療新創落地台灣,為什麼台灣適合發展醫療創新?

M-novator Demo Day集結5國醫療新創落地台灣,為什麼台灣適合發展醫療創新?
曾令懷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到了2030年,全球每6人就有1人超過60歲,長照與高齡健康將成為全世界最緊迫的挑戰。」在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的M-novator Demo Day活動上,創笙加速器董事長尤齊著開場便拋出這項警示。

醫療領域的創新勢在必行,然而醫療新創正面對一個既迫切、又複雜的市場,而這個市場的門檻不只高,還充滿了法規、驗證與信任問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台灣可能成為協助全球醫療新創的關鍵國家,M-novator Demo Day集結來自台灣、美國、韓國、比利時和以色列的新創來台尋找資源。

醫療創新3道難關:驗證困境、法規障礙與地緣政治

尤齊著指出,醫療創新技術在市場中難以快速落地,主要有3大原因:

  1. 早期新創普遍缺乏臨床驗證(PoC, proof of concept)機會,市場對其信任不足,導致「技術與應用場域」間出現落差。
  2. 各國法規迥異,資料與隱私要求嚴苛,導致創新推進緩慢。
  3. 地緣政治的不穩定亦加劇供應鏈風險。尤齊著提醒:「當你把技術推進到某個地區時,是否能在地生產?能否找到具在地合規知識的合作夥伴?這些都必須納入早期決策。」
創笙加速器董事長尤齊著_M-novator Demo Day.jpeg
創笙加速器董事長尤齊著提到醫療新創3大問題。 曾令懷攝影

也因此,加速器、創投工作室、學術育成中心和政府創新部門等生態系建構者,在克服這些挑戰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尤齊著也建議新創創辦人:「要有耐心,提前思考技術的適用性與合規時程,並盡早與市場與使用者接觸。」

新加坡Center for Healthcare Innovation經理金展合也認同生態系建構的重要性,新創最常遇到的挑戰是「最後一哩路」障礙,也就是缺乏橋接基礎設施,因此需要各個推手協助對接。

Center for Healthcare Innovation經理金展合_M-novator De
Center for Healthcare Innovation經理金展合認為生態系是發展關鍵。 曾令懷攝影

金展合特別強調「適用性」的重要性——創新必須能在現有系統或器材上無縫整合,這不只是法規問題,更關乎「能不能規模化」。換言之,新創不該只為某一間診所設計解決方案,而應該從一開始就思考,這項技術是否能擴展到整個醫療體系。

錨定台灣:全球醫療新創的實驗場與跳板

那為何台灣是個有利於醫療新創發展的地方?

M-novator Demo Day.jpeg
M-novator Demo Day就台灣的醫療創新優勢進行探討。由左至右分別為:北醫生醫加速器執行長陳兆煒、維梧資本台灣辦公室負責人馮蘭絜和鑽石生技投資副總經理黃彥臻。 曾令懷攝影

北醫生醫加速器執行長陳兆煒直言,台灣擁有全球少數的全民健保系統,且醫生對科技接受度高、醫療器材端也願意嘗試創新技術,「是非常值得新創合作的場域」。他鼓勵國際新創來台進行早期測試。

維梧資本台灣負責人馮蘭絜則提醒,新創在落地台灣前,一定要先釐清自身需求,再尋找合適的在地夥伴。她認為台灣的ICT產業實力與電子製造能量,對於加速PoC有關鍵貢獻,「我們投資的台灣新創,在跟其他國家的portfolio相比時,就能看出電子與通訊技術的整合優勢。」

鑽石生技副總經理黃彥臻也補充,許多新創錯誤地「從技術出發」,最終開發出只是「nice to have」的產品。他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想像產品」,再回推技術需求。台灣正是這種驗證概念的最佳場域,「你可以在這裡迅速獲得所需數據,進而打開更大市場。」

而這次Demo Day上台的新創中,已經有不少新創團隊深耕台灣。

例如專注開發RNA標靶藥物的美國InFocus Therapeutics就已經在台灣成立辦公室,希望運用這裡的醫療數據資源進行研發。

博想醫學執行長陳怡雯_M-novator Demo Day.jpeg
博想醫學執行長陳怡雯表示,團隊已經準備進軍海外市場。 曾令懷攝影

台灣本土的醫療新創博想醫學科技運用AI檢測頸動脈,已經與健檢中心和大型醫院合作,產品更獲得和國際大廠美敦力的合作機會,將拓展到港澳市場,也積極佈局美國市場中。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資深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