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尋常的早晨,83歲的李奶奶緩緩起身,準備開始新的一天。她熟練地拿起血壓計,盯著螢幕上的數字,那穩定的讀數是她少數能感到安心的時刻。然而,李奶奶的心中仍有一絲揮之不去的陰影:已經跳動了80餘年的心臟,偶爾會不聽使喚地快跳、漏拍,讓她瞬間心慌氣短、眩暈盜汗。
隨著年歲增長,李奶奶越來越害怕突發狀況,擔心獨自在家時會無聲無息地倒下。孝順的子女們各有生活,忙碌之餘難以隨時掌握她的安危;頻繁的醫院檢查,對她更是身心煎熬。她多希望能有種簡單的方式,讓她像量體溫、血壓一樣,隨時監測心臟跳動,為獨自面對歲月的她,帶來更多安心。
李奶奶的擔憂,正是許多長者與慢性病患者心中的寫照。而這正是智感雲端(VitalSigns)所致力解決的核心問題。這家結合智慧感測與雲端醫療服務的台灣新創,正透過創新的心電圖貼片與AI分析技術,打造人人可及的智慧健康監控解決方案,實現「預防勝於治療」的智慧醫療願景。
從IC設計到智慧醫療:一場充滿挑戰的轉型之旅
智感雲端的緣起,可追溯至2016年,當時他們還是一個在新竹的IC設計團隊,專精於超高精準訊號量測。團隊計畫開發一款用於心電訊號量測的IC晶片,並結合AI進行診斷,將數據上傳至雲端,這也是公司名稱「智感雲端」的由來:「智慧的感測器加上雲端服務」。
然而受限於資金與團隊規模等影響,最終他們毅然決然地從原先的IC設計公司,轉型為專注於雲端服務和醫療AI偵測的公司。
醫療科技新創這條路,從來都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對於智感雲端這群從IC設計領域「半路出家」的純理工創辦團隊而言,更是一場挑戰。
除了不斷被客戶和創投質疑:「憑什麼是你們?」、「你們怎麼可能做到?」過去,他們的世界是線路圖、電壓與電流,如今卻必須跨領域鑽研截然不同的醫療知識,從基礎的生理構造、心臟病理學,到複雜的臨床診斷流程,更甚者,他們還必須理解醫學術語,更要深入挖掘醫療產業的真實痛點。
而就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團隊發現,目前市面上缺乏體積小巧、精準度高且能提供長期監測的心電圖設備。
「全世界的心電圖儀器,不是太大、線路很多,不然就是沒辦法即時取得資料,精準度也不夠。」智感雲端執行長李得誠語重心長地指出現有產品的困境,「像Apple Watch這種消費性產品,雖然越來越多人開始配戴,其實也只能持續紀錄30秒的量測,但許多心臟問題其實需要長時間監測才能捕捉。」
這讓許多真正需要長期、高精準監測的患者,依舊無法獲得即時有效的照護。正是看到了這樣的市場缺口,智感雲端決定運用他們在高精準訊號量測領域的專業,打造一款「地表最小、量測最久,且可以透過AI建立生理數據」的產品。
打造全球最小、最持久且高精準的心電圖貼片
智感雲端的核心突破,在於其自主研發的心電圖貼片。這款貼片克服了傳統心電圖設備體積龐大、線路繁雜的缺點,做到了體積最小、且能長時間追蹤的設計。不同於市面上的消費級產品,智感雲端的貼片可直接貼附於胸口,進行不間斷、高精準的心電圖量測,並將數據即時上傳至雲端進行AI分析。
智感雲端技術長莊志良說明:「人體是一個很多雜訊的地方,訊號只有幾微伏特,而日常活動可能產生千倍的雜訊。能否從這麼多雜訊中萃取出有效訊號,是我們最核心的技術關鍵。」這項高精準量測技術,使得智感雲端的產品不僅便於攜帶,更能提供媲美醫療等級的精準度。
目前,他們的產品已在中國、台灣和美國獲得醫療器材認證,並持續推進日本和歐盟的認證。
智感雲端的願景不僅止於數據採集,更希望透過AI技術實現疾病的早期預警和自動判讀,包括心肌梗塞的偵測和中風的預防。
心肌梗塞預警:
透過長期監測心電圖異常變化,例如心搏異常的機率上升,提前預警心肌梗塞的風險。特別針對接受過心導管手術或氣球擴張術的患者,其在半年內復發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五成,術後監控顯得尤為重要。
中風預防:
三分之一的中風源於心臟跳動異常,如心房顫動。智感雲端透過長期監測心房顫動負擔程度,當其急劇上升時,便可預警中風的潛在風險,提醒患者及早就醫。
莊志良強調,這些AI判讀並不能作為「正式的診斷」,但是可以透過數據資料統整與自動判讀,減輕醫生看診的負擔。
李得誠表示:「醫生一天要看100多個患者,不可能去關注每個人一天10幾萬下的心跳。我們可以幫助醫生篩選出可疑的症狀,成為醫生的輔助工具,讓醫療資源得到釋放。」
從醫院到居家:拓展遠距醫療新模式
智感雲端不僅提供精準的醫療數據,更積極推動遠距醫療模式。他們與台大醫院等醫療機構合作,建立24/7的遠距監控系統,讓醫生能夠全面掌握患者的心電圖變化。
在疫情之後,全球醫療系統遭受衝擊,遠距醫療的需求日益增長,大眾對此模式的接受度也大幅提高。智感雲端透過其雲端平台,整合了用藥、血糖、血壓等多項健康數據,為醫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院內外照護解決方案,同時也為醫院創造了額外的收費來源。
對一般民眾而言,這也代表居家心臟健康的自主照護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智感雲端期望,在未來每個家庭中,心電圖設備將如同血壓計與體溫計一樣普及,成為長者與高風險族群日常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
即使沒有醫學背景,透過設備的即時警示功能,也能第一時間意識到身體異常,及早就醫,降低重大疾病發生的風險與焦慮。
堅毅不拔的創業精神:24人團隊的奇蹟
智感雲端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其團隊的堅毅創業精神。在僅有24人的團隊規模下,他們不僅成功研發出硬體設備、開發App和雲端平台,更自建符合醫療法規的工廠,並親自參與所有法規認證流程。
「很多人都覺得我們不可能做到,」李得誠分享,「一家公司通常需要數百人、數億台幣才能完成這些事情。但我們就是憑著一股信念,一步一腳印地把所有事情都建構起來。」
從早期摸索醫療法規,到親自K書研究心電診斷學,再到將IC設計的知識應用於醫療器材的開發,智感雲端團隊展現了極高的學習能力和執行力。他們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FDA所需的大量實驗數據和報告,展現了其專業性和效率。這種對技術自由和創新的堅持,讓他們在競爭激烈的醫療器材市場中脫穎而出。
目前智感雲端已規劃新一輪的募資,並將資金投入美國市場的品牌建設、AI研究中心和團隊擴張。他們希望與大型醫療機構合作,透過代工模式加速產品的市場滲透。此外,明年年初也將推出新的診斷式服務,並持續申請更多國際醫療器材認證。
智感雲端相信,未來的心臟照護模式將會從被動治療轉變為主動預防。透過將高精準、便捷的心電圖檢測帶入家庭,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真正實現「預防勝於治療」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