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觀察近一年創業圈的風向,會發現一種被稱為「Vibe Coding」的現象正快速擴散:開發者不再寫程式,而是「跟AI對話」產生程式。這個由 OpenAI 共同創辦人卡佩西(Andrej Karpathy)所提出的「Vibe Coding」概念,正引起業界廣泛關注──「最新也是最熱門的程式語言就是英文」──不僅道出了技術工具的演變,更揭示了一場創造力的革命正悄然發生。
過去,創業需要技術門檻。你必須找到會寫程式的夥伴,構建MVP,然後才能驗證idea。但現在,一位具備商業洞察與prompt操作熟練度的創業者,可以用英文對話快速生成產品原型,甚至跑起一個網站與廣告測試,AI工具已成為創業早期的實現助力。這不只是工具轉變,而是整個創業生態的結構重塑:你不需要寫code,但你必須能清楚定義問題、操作AI工具、建立產品雛形,甚至AI工具熟練度,都可能成為新的評估指標。
同時,在產品開發與營運層面,我們看到「AI工具即夥伴」的新模式。工程師與AI協作寫程式、客服人員訓練chatbot、財務人員自動摘要報表。這些原本需工程師實作的任務,如今成為各部門自主創造的機會,讓整個組織進入一種「主動創造」的節奏。
Vibe Thinking:從prompt到insight的思維進化
Vibe Coding打開了與AI對話的通道,而真正改變我們生活與工作的,是這背後逐漸成形的「Vibe Thinking」。
所謂Vibe Thinking,是指一種透過AI工具互動而激發的思維節奏:我們不再獨自思考,而是進入一種與AI對話的「心流」狀態。在這裡,AI不只是回應工具,而像是一個24小時隨侍在側的智囊,能夠幫助我們激盪觀點、釐清邏輯、探索創意。
這是一種深度對話型的思考模式。例如,一位市場策略顧問會在每次會議前,先用ChatGPT模擬對談,把概念拆解成邏輯圖譜;設計師則透過AI生成草圖,刺激視覺靈感;內容創作者甚至把AI當作編輯室夥伴,一起討論段落結構與語氣轉折。這些互動正培養出一種新的腦內對話方式──不再是線性推理,而是對話式、發散式、互動式的思考。
什麼是prompt?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給AI的指令或問題。它可能是一句描述、一個任務、一種語氣的要求,甚至是一連串條件設定。而懂prompt的人,等於學會了AI的語言。就像《明朝那些事兒》中描述嘉靖皇帝「不是在寫青詞,就是在構思青詞的路上」──青詞是與上天溝通的語言,懂它的人就有機會被看見、被重用。懂prompt,就像懂青詞,是未來與AI共舞的通行證,是掌握機會的能力基礎。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說得好:「知道該問什麼問題,比找到答案更重要。」Vibe Thinking就是這樣一種以提問為核心的能力升級。你越懂得與AI合作,越能串聯知識點、激發新問題,而不是停留在複製貼上現有知識的階段。
Vibe Productivity:重新定義產出與人才的時代
這也導致組織對人才的定義產生轉變:懂prompt的人開始被視為關鍵人才。不是工程師,而是橫跨業務、設計、營運,能夠用AI工具放大自己影響力的「超級員工」。他們不只懂工具,還能寫出reusable的prompt模板,優化整個團隊效率。
因此,未來的KPI也會跟著變:
- 員工prompt-to-output的速度與品質
- 是否能用AI解決問題、優化流程
- 能否建立內部共享的prompt庫,提高跨部門生產力
對新創公司與創投的角色再定義
在這場AI所驅動的生產力與思維革命中,新創團隊的作業邏輯正在被重寫。他們更快進行原型驗證、更靈活配置資源,也更敢快速試錯。AI工具的滲透力,讓小團隊能做到過去大團隊才能實現的事,組織運作變得更像「創意加速器」,而非傳統分工工廠。
更關鍵的是,AI工具正在滲透產品設計、使用者研究、客戶服務等各個環節,使得每位成員都具備「獨立創造」與「快速迭代」的能力。會議前先與AI腦力激盪、設計師以生成式模型創建雛形、PM 用prompt生成用戶流程草圖⋯⋯這些已成為新創團隊的日常。組織文化也從過去的層級式分工,走向人機協作、對話式決策的模式。
對創投而言,這意味著投資策略也要升級。Vibe Productivity更提供了一種「AI原生組織設計」的判準標準。不是看團隊是否用了AI,而是觀察整個工作流程是否已被AI重構。是否每個人都能用AI進行創造與協作?是否團隊內建了人機混合的工作習慣?這些都會成為未來投資評估的潛在關鍵。
過去我們看重團隊背景、執行力、產業經驗,現在還要看他們是否有「AI native的創業DNA」。能不能熟練使用AI工具解決問題、能不能把AI工具內化成流程的一部分,甚至能否打造一支懂prompt的團隊,這些都將是下一代創業團隊的護城河。
換言之,創投不只是資金的提供者,而將成為「AI 思維」的傳播者與實踐者。我們所支持的,不只是idea,更是駕馭AI節奏的能力。
「Vibe」共創浪潮,才剛剛開始
從Vibe Coding到Vibe Thinking,再到Vibe Productivity,我們見證的不是單一工具或技術的進步,而是一種思考及生產模式的躍遷。AI正在從工具進化為夥伴,從幫手變成引導者,讓我們的創造力與決策過程都產生質變。
而真正能駕馭這股浪潮的人,不一定是會寫程式的天才,而是那些敢於探索新思維節奏、擁抱新創造方式的創業者與團隊。Vibe Thinking,正在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更開放、更敏捷、更具創造力的時代。而Vibe Productivity,將是這股思維變革的具體實現與日常成果。這不只是AI的革命,更是我們每個人重新定義「工作」、「創造」與「學習」的新起點。
本文授權轉載自《Venture+》,原文標題:Vibe Coding 只是表面現象,Vibe Productivity 正在重塑新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