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要精準醫療又要保護隱私!賦智行雲提出的「好意圖AI」是什麼?

要精準醫療又要保護隱私!賦智行雲提出的「好意圖AI」是什麼?
賦智行雲官網
分享
收藏

「技術本身是中立的,真正關鍵的是背後的意圖。」賦智行雲創辦人林志鴻舉例,核能可以提供乾淨能源,也可能會成為具毀滅性的核彈;無人機可以協助農業,但也能成為戰爭的武器,而AI亦同雙面刃一般的存在。

因此,林志鴻希望讓AI具備「好意圖」,解決醫療長年痛點。

賦智行雲背負的江湖使命,怎麼實踐「好意圖」?

作為講究「好意圖」的醫療新創,林志鴻分享最重視的要素就是數據隱私。

在現代醫療的快速發展中,如何在保護病患隱私的同時,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知識共享,成為一個重要的挑戰。賦智行雲提出的解方是「聯邦式學習」:既可以讓數據為診斷技術所用,又能保護病患隱私的平台。賦智行雲「聯邦式學習」的特性就是透過醫療機構各自的數據訓練模型,再將模型的特徵或參數進行合併為「特徵數據」。

林志鴻分享,運用「特徵數據」,可以將複雜的病患資訊化繁為簡。以牙病患為例,當病患從台北的醫院轉診到高雄醫院時,「特徵數據」的應用能確保病患資訊的安全,也就是說,高雄的醫生透過平台收到的不再是完整的病患檔案,而是一份簡潔的「特徵數據」,例如「牙齦發炎程度」、「抽菸頻率」或「基因變異」等。他認為,只保留下「特徵數據」,能同時做到病患資料去識別的作用。

林志鴻補充,透過不同醫療機構的「特徵數據」整合、匯入至AI平台,也進而打造聯邦式學習,跨地區的醫生能從平台抓取其他醫院「特徵數據」作為病狀參考之一,在面對多種病徵的患者時,能快速找到相符的「特徵數據」以提高診斷準確度。

免費訂閱【Meet 創新創業】電子報,掌握最新創業新聞及社群動態

用AI破解醫療三大痛點:效率、透明與數據管理的全面革新

在這個隱私基礎之下,賦智行雲針對醫療行為上人工檢測耗時耗力、醫病溝通不透明和數據管理等3個痛點開發產品。

「我們希望幫助醫生專注於病患,而不是浪費時間在重複性工作上。」林志鴻說明,由於醫療系統長年面臨診療效率低下的困境,而傳統影像分析需要醫師逐一檢視數千張影像,既耗時又容易因疲勞而疏漏,他指出,自動化標註技術針對此問題,能利用AI快速處理龐大影像數據,並將遺漏的病灶自動標記出來,提供醫生進一步確認。

醫病溝通不透明也同為是挑戰,林志鴻分享,許多病患對自身健康狀況與治療成效缺乏了解,進一步削弱對醫療體系的信任。林志鴻表示,其實透過收集病患的各項數據,例如MRI或X光影像,模擬疾病的進展與治療方案的效果,這就如同為病患建立一個虛擬「雙胞胎」,醫生則能運用數位分身模擬疾病進展及治療效果,讓病患能直觀了解健康狀況,例如數位分身可以幫助牙醫模擬病患牙齒矯正後的排列效果,同時結合病患的口腔菌群與基因數據,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牙周疾病或其他相關健康問題。

此外,醫療機構常面臨數據管理的瓶頸。賦智行雲的AI Ops技術協助醫院整合分散的資料來源,建立標準化的數據平台,讓舊有系統與新型數據(如IoT裝置資料)整合,他舉例,在聯新醫院的加速器計畫中,就是利用AI Ops技術將資料庫中的數據統一,提升資料查詢、分析效率,讓醫院能精準掌握現有數據資源,也能即時檢測資料庫的運行狀況,如CPU使用率和記憶體占用情況,並在異常出現前發出預警,幫助管理員迅速解決問題,確保系統穩定運行,他說明,這一功能特別適合像童綜合醫院這種大型機構,滿足醫院在肺部疾病診斷等高效能運算。

賦智行雲
林志鴻希望將「好意圖」作為技術發展的核心,運用AI解決醫療痛點。 賦智行雲官網

以東南亞為跳板,逐步進軍歐美市場

在台灣,賦智行雲以AI驅動的3D醫療平台在2023年中華電信5G應用大賽中獲得冠軍,而放眼未來規劃,林志鴻透露,發展核心將先著重在東南亞國家。

他舉例,像是新加坡醫療體系高度國際化,對創新技術的接受度也相對較高,賦智行雲就已經和新加坡政府加速器ACE合作,進而接觸當地大型醫療集團及診所;在泰國,技術也已被運用在醫療影像的自動分析,協助當地醫師提升診療效率;而在馬來西亞,其數位分身技術也正逐步進入醫美、牙科診所,解決年輕醫師診療經驗不足的痛點,他也分享,截至目前訂單已達新台幣6,000萬元,並有望在2024年底突破新台幣1億元。

最後,他也補充,儘管歐美市場對數據隱私的要求更為嚴格,但只要AI Ops技術只要能夠在台灣與東南亞建立可信、穩固的參考案例,賦智行雲就有機會進軍全球市場。

TAGS: # AI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顏珮綺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顏珮綺

喜歡陽光、腳踏車還有奶油美式。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