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評互動(以下稱AlleyPin)在10月宣布完成250萬美元(約新台幣7,500萬元)A輪募資。本輪募資由基石創投領投,中華開發跨境創新基金(CDIB Cross Border Innovation Fund II LP)、AVA天使投資、凱威創投與上游創投跟投。
「人工智慧看似已落地到各個產業,無所不能,但許多產業仍仰賴紙本作業。」基石創投管理合夥人林子樸表示,「AlleyPin不僅具備執行力,更對診所的實際需求有深刻理解,進軍日本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佳績,非常看好團隊在醫療數位化的潛力。」
自2017年成立以來,AlleyPin致力於提供醫療院所數位解決方案,打造更有效率、更值得信賴的醫病互動平台。旗下設有3大產品,分別為醫病關係管理系統「1.Talk醫點通」、提供線上掛號及預約諮詢服務的「PinMed品醫社」,以及「醫療品牌顧問服務」。
目前,AlleyPin已導入近1,200家醫療院所,服務超過400萬名患者,並與超過5,000位醫師合作。
「醫療產業的數位轉型相對緩慢,AlleyPin看準了這個痛點,並以輕量化的角度切入日本市場。」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基金總經理郭大經表示,由於中華開發跨境創新基金是由Cool Japan Fund所共同管理,因此藉由本次投資,也能從日本政府的角度去了解當地需求。
「AlleyPin除了協助數位轉型,作為台灣智慧醫療新創進軍日本的第一棒,更可以帶更多台灣新創一起去日本,開拓新道路。」郭大經強調。
2024年9月,AlleyPin團隊與日本醫療新創Ambii等當地夥伴合作進軍日本市場。Ambii平台簡化了醫療問診流程,提供多語言支援的問診表和預約系統,與AlleyPin的服務相輔相成。短短2個月內,AlleyPin已獲得包含內科和牙科等20家日本診所採用。
選擇日本作為海外市場的第一站並非偶然。「日本和台灣都有類似全民健保的制度,在看診流程、營運和經營方式上十分相近。」AlleyPin創辦人周翊軒說,除了相似的醫療環境,日本的醫療市場規模也是原因,「日本光基層醫療診所就有11萬家,是台灣的5倍,且跟台灣一樣同樣面臨數位轉型的困境。」
然而,即便兩國醫療環境相似,要真正落地海外市場仍需精準洞察在地需求,才能每一步都走得漂亮。AlleyPin共同創辦人兼營運長羅偉誠分享,他們是在實際跟Ambii等在地合作夥伴交流後,才發現魔鬼藏在細節裡,也讓他們體認到深入了解當地醫療環境的重要性。
因此,不同於在台灣市場的全面布局,AlleyPin選擇以更精準、更聚焦的策略進入日本市場。「日本的線上預約掛號系統已經非常多跟成熟。」周翊軒指出,「我們必須找到新的切入點,才能發揮在台灣累積的優勢。」
於是,AlleyPin選擇從整合Google診所評價,和協助診所建置LINE chatbot著手,並積極與在地夥伴合作,讓智慧醫療服務更快速地在日本落地。
從電子處方箋到EMR整合:AlleyPin如何解決日本醫療痛點?
為了更貼近日本市場的需求,AlleyPin計劃推出電子處方箋、多語言問診以及電子病歷(EMR)系統整合等服務。電子處方箋的設計,就是針對日本院外配藥的習慣而開發,患者一看完診後,藥局就會收到通知立刻開始配藥,大幅縮短患者等候時間。
「在台灣診所通常鄰近藥局,但在日本配藥通常由院外藥局負責。」共同創辦人兼營運長羅偉誠解釋道。此外,多語言問診和EMR系統整合,則可以解決台灣患者在日本就醫的語言和流程障礙,並協助日本醫師更精準地問診和用藥。
至於本輪的資金規畫,周翊軒表示將用於海外市場拓展。日本作為AlleyPin邁向海外的第一站,未來,團隊也將持續賦能醫療院所,並期望能以數位技術,全力協助亞太區的醫療院所拉近與病患間的距離,同時也將用於產品研發並招募相關人才。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