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推動創作者的興起,創作者成為品牌行銷的新型管道,相關的媒合服務也隨之誕生。
Partipost從2016年開始便投入創作者行銷服務,目前已經橫跨新加坡、台灣、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泰國、越南等8個市場,服務超過3,000個品牌,並有超過120萬名創作者加入平台,不過各個市場特性不同,Partipost如何協助創作者在不同市場立足?
從「發現」到「執行」與「追蹤」,致力輔助創作者成長
2016年創作者經濟正逐漸起飛,許多團隊投入創作者與品牌之間的媒合與推薦,但Partipost則搶先將服務延伸至企業與創作者之間的溝統和管理問題。
「許多品牌都開始尋找能夠更符合品牌調性的微型創作者,但創作者與企業之間卻缺乏良好的溝通與管理平台。」Partipost共同創辦人任麒叡(首圖)說。任麒叡表示,除了「發現」之外,Partipost還要協助「執行」與「追蹤」,協助創作者接案管理,成為創作者的口袋經紀人。
不過任麒叡強調,除了服務金源較充足的品牌端,Partipost同時著重於協助創作者成長,「沒有有趣的內容就不會有流量的社群。」任麒叡強調,Partipost因此投入許多資源在輔助創作者,並在2022年開啟「創作者加速器」的計畫。
「創作者加速器」培養創作者「商業化」觀念
「有些小吃店雖然東西很好吃、生意也很好,卻會因為管理與經營方面的問題而被迫結束營業,同理創作者也是如此,」任麒叡說,「有些創作者的內容很好卻不知道獲利的方法。」
任麒叡舉例,當創作者到一定的規模時,容易因為獲利壓力導致內容品質下滑、選擇的合作方案與創作者經營理念不符等因素引起粉絲反彈,如何篩選合作方案,並以粉絲能夠接受的型式呈現合作內容就成為創作者的挑戰。
但目前台灣並沒有針對創作者專門設計的教育學程,網路上的教育資源也過於零散,Partipost想要透過創作者加速器,把「商業化」的觀念帶給創作者,提升創作者長期經營的能力,創造創作者市場中的良性循環。
深入當地市場、結合在地夥伴成為了解趨勢關鍵
Partipost的市場橫跨多個地區,任麒叡也分享了他們對於各國社群媒體的觀察:印尼社群購物的比例較高,可以著重於發展導購服務;新加坡同樣是以Instagram為主流社群媒體,使用習慣與台灣較為相近;馬來西亞因不同族群而異,華人更常使用小紅書、穆斯林則喜歡使用Facebook、Tiktok,且企業更願意投注資源在社群媒體上推廣品牌形象。
任麒叡建議,新加坡的國際人才較多,企業可以從管理層面獲得優勢,如果想要發展東南亞市場,可以將新加坡作為第一站,再擴展至東南亞各國,「深入當地市場並且結合在地夥伴,都是掌握當地市場趨勢的關鍵。」任麒叡說。
未來Partipost也將持續以東南亞市場為發展重心,持續耕耘創作者市場。

有點矛盾的ISFJ,喜歡用巧克力牛奶開啟新的一天。沒事喜歡聽聽歌,颳風下雨都還是要打排球。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