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廚師詹姆士開設了料理線上課程、吸引超過3,500人購課,這或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但詹姆士首度開設線上課程的平台,其實是一家專注在「英語學習」的新創WORD UP。
為什麼WORD UP上,會出現「詹姆士的料理全指南」這個看似毫無關聯的線上課程?
「我們一直想做的就是用科技輔助教育。WORD UP本來一直在做數位教材,我們做影音課程並沒有偏離北極星,這是教材的典範轉移。」陳逸仁(首圖左)表示,不管是學英文還是料理線上課程,WORD UP想做的都是以互動式學習提升學習成效與體驗,跨出英語學習領域,是WORD UP找尋下一個動能的嘗試。
想改革背單字的方式卻被補習班打槍,WORD UP轉型成數位教材軍火商
回到創業之初的2017年,陳逸仁的任務只有一個:考好GRE和TOEFL,然後到國外讀資工碩士。
準備考試不外乎就是練習、背單字、回去複習、再背單字,「那時候用的方法很沒效率,還要用Google Sheet寫下:第8頁第2題錯了某個單字,才知道之後該加強複習什麼。」陳逸仁笑著說。
最終,碩士班沒考上,陳逸仁來到新加坡的外商公司工作,卻沒忘記當時的痛,決定動手打造一個理想中的背單字App。
「我那時候下班就是寫App、週末去咖啡廳也是寫App,我覺得這是我的熱情所在。」陳逸仁回想,當時的單字筆記App除了背誦外,還有筆記、新增例句等功能,更符合英語學習者的使用情境。
雖然每日用戶也就50人左右,可是這些人都是有真實需求的用戶,他們在email中的回饋與感謝,促成陳逸仁決定把這個專案變成自己的創業題目。2018年底,陳逸仁回到台灣成立WORD UP並開始商業化——第一個目標,是把App賣給補習班當學習工具。
「可是補習班沒有立即的需求啊,就是說(補習班)沒有我也不會倒,我們的產品功能又還不夠完善。」陳逸仁說,當時在商業模式的設計上卡關,但是在跟補教業談需求的過程也發現,原來真正的痛點「教材內容」,而不給是工具,因此WORD UP轉跟出版社談授權,再把教材上的資料變成可以互動學習的數位內容,不止讓補習班可以購買,也讓一般的學習者除了紙本書籍外還有數位互動教材的選擇。
不過學習的方式在2021年發生了變化:疫情爆發,連帶促成線上課程的成長,學習方式從真人面對面變成對著電腦螢幕看影片,WORD UP可以怎麼做?
「線上學習很像是單向的影片或直播輸出,但我們的互動方案與體驗,可以帶來不同的改變。」陳逸仁認為,如果WORD UP要擴大在學習與教育產業的影響力,或許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因此決定進軍線上課程。
但是這其中也有一些挑戰,例如線上學習的成本更高、內容生成、老師的安排等等,「老實說,這也是我們的一次賭注。」
線上學習市場已經飽和,WORD UP的競爭優勢在於「學習模組」
要賭,就要有本錢賭,當時的線上課程服務可以說是百家爭鳴、人人都想搶食這塊大餅,WORD UP的競爭優勢又是什麼?陳逸仁的答案是互動式模組。
WORD UP一直以來都在做數位教材,教課、練習、複習、筆記的方式都可以變出許多玩法,當時開發出了拼字練習、英聽練習等各式互動模組,為了符合線上學習的需求,又往上加了AI口說評測、影片模組等等的互動模組,這讓WORD UP與其他人做出了差異:當大家只能盯著螢幕看影片、用手作筆記時,WORD UP的學員則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直接進行口說練習、課後直接以拼字模組複習,將學習、筆記、複習都一站式完成。
進軍線上課程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課程企劃與內容生成。
「我們產課程的速度真的算很慢的,像是2023年我們只有5堂課不到,人家一個月可能就有2堂了,但我們還是活得下去。」陳逸仁笑笑,背後的關鍵有二:英語學習是個剛需,而且WORD UP擁有在英語學習打滾的經驗,因此延伸出TOEIC、TOEFL、日常會話、商務英語等不同議題的課程並不難;第二個則是WORD UP開發的新模組可以為舊課程帶來新的學習體驗,也就能為舊課程創造二次價值,「像是我們有個課程在2個月募資期間有6,000人加入,但是放了一年後已經賣到20,000人了。」
WORD UP擴圈後會不會不再特別?團隊內部的討論結果是⋯⋯
那為什麼WORD UP還要切到「料理課程」?
陳逸仁解釋,儘管英語學習是剛需、模組也不斷開發,終究會碰到英語學習市場的天花板,因此必須擴大線上課程的「漏斗」,像是日語、韓語課程都已經在WORD UP的線上課平台上了,而首度嘗試料理領域,算是一次實驗與示範。
「一直做內容的話,WORD UP就會變成出版社,我們還是一個數位學習的模組提供商;只是現在線上學習還處於萌芽階段,所以我們必須從課程企劃到課程工具都一手包辦,但我相信未來會走向專業分工的。」陳逸仁補充,選擇與詹姆士合作也是希望在新領域要由「知名打者」當第一棒,才能產生後續的連鎖與口碑效應,像是詹姆士也提供了像是「聲控模組」的回饋:只要說暫停播放,教學影片就會暫停,因為學習料理的過程中,雙手肯定是油膩到無法摸手機的。
目前詹姆士的課程募資人數已經超達標到11,630%了,可以說是第一棒就揮出了全壘打,但是陳逸仁自己內心也有過掙扎:如果WORD UP不只做英語了,過去的品牌定位、累積的聲量、用戶的信任會不會消失?
沒想到在與團隊討論的過程中,最掙扎的是自己,團隊反而對於能嘗試新題目感到有動力跟新鮮感,「我現在創業第6年了,有個感覺是:不管怎麼改變,都要回到你自己到底想做什麼。英語可能是我們的商業利基,但如果做其他的東西可以讓團隊更開心、更成長的話,我願意嘗試看看。」陳逸仁說。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