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Dcard遭檢警搜索後回應了!「數位中介法」與用戶隱私、網路安全該如何兼顧?

Dcard遭檢警搜索後回應了!「數位中介法」與用戶隱私、網路安全該如何兼顧?
Dcard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據媒體報導,匿名社群平台Dcard總部在11月初遭檢警搜索,原因是Dcard會員涉及上百件詐騙、兒少、恐嚇、妨害名譽等各種案件。

該事件引起廣泛爭議,不僅成為國內社群平台被搜索的首例,同時引發大眾對言論自由與法律規範之間如何平衡的關注。

到底具體的事發經過為何?Dcard的回應是什麼?

Dcard遭檢警搜索4小時!為什麼?

時間回到11月3日,據了解有10多名檢警突襲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Dcard總部,前後大規模搜索4小時才收隊。

搜索的起因是檢警獲報全台各地出現許多詐騙案件,其中部分案件涉及Dcard會員匿名發文,特意尋找背景單純的大學生提供銀行戶頭、進行詐騙團購收錢後跑路,甚至有妨害名譽、恐嚇等不法行為,案件數量累計達上百件。檢警因此在獲得搜索令後,迅速突襲Dcard總部展開調查。

目前事件的爭議點在於, Dcard以維護隱私權、大法官釋憲等理由,拒絕調閱會員個資,引起檢警司法單位不滿,顯示雙方在言論自由與公權力之間沒有達成共識

林裕欽_Dcard創辦人_2019_12_31_蔡仁譯攝-1_ps.jpg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蔡仁譯攝

Dcard回應:配合提供執法機關資料

Dcard方在今(18)日正式回應:

Dcard一直以來都依循個資法及相關法令規範,積極配合執法機關來函調查。根據執法機關來函的資料調取範圍,會有相對應的調取標準,並在各案件上持續與執法機關互動,努力在保障用戶資訊隱私權的前提下,協助執法機關偵辦案件,並確保良好的法治與站上討論氛圍。在執法機關有按法定流程揭示必要文件的前提下,我們皆配合提供執法機關相對應資料。

Dcard作為台灣有影響力的社群,我們也會持續在用戶資訊隱私權與協助司法調查這兩個重要價值中找尋最適方式,致力於增進社會福祉,謝謝各位的關注。

《數位中介服務法》是什麼?隱私權、平台網路安全怎麼兼顧?

公權力究竟能不能介入人民在網路上的言論自由,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比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曾在2022年舉辦「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公開說明會」,找來許多業者參與。

延伸閱讀:數位中介法擬納管,PTT代表抗議:幾乎是命令我們關站!

《數位中介服務法》的立法初衷是「保障數位基本人權及建構安全、可預測及可信賴之網路環境」,促使大型線上平台內容透明化,要求平台負起監督責任,並對其服務內容及言論進行適當規範。

該法案的涵蓋範圍包含:

1.「連線服務」及「快速存取服務」者:中華電信光世代、凱擘大寬頻、亞太電信、速博、台灣固網等業者。

2.「資訊儲存服務」者:LINE、Whatsapp等即時通訊服務業者,Google Drive、Microsoft OneDrive、Dropbox等雲端儲存服務業者,AWS、Google Cloud、Azure等公有雲業者,以及App Store、Google Play、GitHub等服務業者。

3.數位中介服務提供者:即多數人熟悉的論壇平台,如巴哈姆特、Dcard、LINE、YouTube、Facebook等。

並且要求數位中介服務提供者達到8項義務,分別是:揭露營業主體基本資訊、境外服務提供者應指定境內之代理人、公告服務使用條款、每年定期發布透明度報告、調取保存之特定使用者資料、資訊限制令、緊急資訊限制令登、登載資訊限制措施於資料庫。

但因為該法條內容不夠明確,眾多業者表達不滿,同時引發網友對法案是否限制言論自由的質疑,最終導致法案延期商討。

NCC委員們達成共識,決定將《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全部退回內部工作小組,重新檢討數位網路平台治理方式。這也意味著台灣在言論自由與網路安全之間的平衡結果,尚難預測。

延伸閱讀:一次看懂《數位中介服務法》,為什麼PTT、Meta都反對?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林芷圓,原文標題:Dcard遭搜索,創台灣社群平台首例!發生什麼事?一次回顧「數位中介法」爭議,責任編輯:林美欣

TAGS: # 資安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