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Marketing、PR差在哪?新創公關顧問深入解析,一次搞懂兩者差異

李欣岳
李欣岳 2023-10-01
Marketing、PR差在哪?新創公關顧問深入解析,一次搞懂兩者差異
Freepi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在「3個新創PR本質」這篇電子報中,嘗試從過往的經驗中,提到新創PR是:低頻的剛需、乘勝追擊而不是無中生有、讓子彈在外面持續飛的過程。有創業者/新創圈的朋友閱讀後,建議我再從更根本的面向上,分享對於「Marketing與PR有什麼不同?對新創各有哪些重要性?」的觀察。

事實上,比較Marketing與PR有什麼不同,可算是考古題了,用Google搜尋,會找到非常豐富的資訊。對我來說,主要的工作經驗是在與新創主題相關的媒體與PR兩個領域,所以,這篇內容我會以創業者/新創角度切入。當然,不論是社群媒體型態或MarTech技術,這幾年發展得非常快,幾乎要解構傳統對於Marketing與PR的定義,並持續在演化當中,我相信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創業者/新創,在營運實務上會有非常不同的考量,所以我主要是分享基本觀念,比較難在一篇文章中提供一體適用的方法論,而我相信聰明優秀的創業者,會自己發展出更適合自己新創的方法。

對多數創業者/新創而言,Marketing概括的範圍,主要是成長行銷(Growth Marketing)。相較於傳統行銷學的4P架構(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或是跨國大企業的品牌行銷(Brand Marketing),新創基於各種侷限、生存所需,以及更嫻熟/倚賴不同數位行銷工具,行銷的目的很大程度就等於驅動獲取用戶的成長行銷。

延伸閱讀:砸大錢做廣告,成效卻很差?從UNIQLO的例子帶你用新行銷4P、4C賣出產品

依據連續創業者、天使投資人EladGil(非常推薦他的電子報《Elad Blog》)在《High Growth Handbook》這本書中對於成長行銷的描述:

成長行銷是以數據分析為驅動的行銷,包括行銷的所有量化領域。包括線上廣告、電子郵件行銷(其中轉換率可被詳細地測量)、搜索引擎優化(SEO)/內容行銷、病毒式行銷和漏斗優化。成長行銷包括需求生成或潛在用戶生成,但也包括一旦潛在用戶登錄網站後將他們轉換為用戶。

成長行銷的焦點是以投資報酬率(ROI)為導向,以提升少數幾個關鍵指標(例如,註冊、登錄、轉換)。許多成長策略最初是在Facebook上開創的,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對投報率為基礎的廣告(始於Google)、電子郵件行銷以及將網路作為行銷管道的普遍回應。

對於PR,書中也描述:

PR的重點是故事發展(對於公司的描述)、新聞(主動、回應、專欄或投稿)、活動(演講機會,和某種程度上包括建立人際網絡的機會),以及以產品為中心的活動,例如評論和獎勵計畫。

媒體關係可以使公司的所有領域受惠:除了簡單地講述產品故事外,PR還可以協助講述企業文化故事以及高階主管簡介。此外,最近的PR活動還包括與意見領袖的關係,儘管這有時也是由行銷團隊處理的工作之一。當危機發生時,通常PR團隊也是第一個聯絡人。可以將PR視為不斷向媒體和更廣泛外界講述公司故事的過程。

對創業者/新創來說,Marketing的重心是投資報酬率(不管是ROI或ROAS),PR則是持續對外說故事的過程。更直白說,Marketing是自己說自己好,並用最有效率或成本的方式,讓最多人看到,進而轉換為具體的Traction或業績;PR則是讓客觀中立的第三方(主要是媒體,在某些領域也包括研究機構、KOL等)來說你好,進而累積更長期的影響力(有助於提升消費者認同、爭取合作廠商、人才招募、募資⋯⋯等)。

business-talks-conference-table
Marketing是自己說自己好,換取業績等偏短期成效;PR是以客觀中立的第三方來說你好,累積更長期的影響力。 Freepik

創業者/新創投資打造健全的Marketing與PR的能力,就好比用兩條腿走路,一定比只用一條腿走得更穩更遠。依據我過往輔導新創在PR相關的事務,從初創期到成熟期,新創在逐漸開展出Marketing與PR能力的背後,通常會經歷幾個過程:

  1. 先由一位Co-founder負責Marketing與PR的策略與執行。(可參考:創業者應該親自參與PR策略)。

  2. 建立Marketing團隊/能力。持續優化相關的成效數字,帶動用戶或業績成長。

  3. 隨著逐漸累積知名度,以及日漸增加的外界詢問、各式合作(包括演講、媒體採訪、招商活動等)邀約,Marketing團隊開始兼顧PR策略、經營媒體關係

  4. 建立PR團隊/能力。開始有更具體、更完整的PR策略規劃、媒體關係經營。

在打造專業Marketing與PR團隊/能力時,創業者/新創會開始思考:究竟是招募優秀的好手加入,或是向外尋找專業的Agency或Freelancer協助?事實上,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管是自行打造或尋求外部支援,我都看過做得好與不理想的案例。事實上,不管是Marketing或PR,代表了創業者/新創透過不同方式的對外溝通能力,在持續成長茁壯的過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從更根本的角度來思考,是創業者/新創如何將時間、注意力做更有效率、更高價值的運用,我也時常提醒創業者/新創,時間與注意力是最珍貴也最公平的資源,因為每人每天都是24小時,而包括人才、資本、規模經濟等其他資源,多數新創並無法與大企業相比。

創業者/新創對於PR、Marketing、BD/Sales這三項重要的業務,我會用一個較為簡化的比喻。對於一個已鎖定的利基市場,若想要進攻搶灘甚至佔領,PR是空軍、Marketing是海軍、BD/Sales是陸軍。空軍(PR)機動性高、覆蓋範圍廣,可先鎖定戰場(市場)上的重要戰略目標(好故事或是重要議題角度)攻擊,短期內,也許對戰局(業績)並無關鍵性的影響,但隨著戰局時間拉長,攻下重要戰略目標的優勢,會逐漸展現;海軍(Marketing)擁有各式戰艦、巨砲的火力(預算),在正式搶灘或大規模登陸前,盡可能提供大規模的火力支援掩護,將有助於快速取得戰局優勢;陸軍(BD/Sales)的角色,則是肩負最終把戰場打下,具體促成業績成交的任務。

不論是Marketing或是PR,都是創業者/新創在短期或長期持續加速轉動飛輪時,不宜偏廢的關鍵能力。

本文授權轉載自《新創 PR 媒關係》,作者:李欣岳,原文標題:新創 Marketing 與 PR 有什麼不同?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李欣岳 李欣岳

為新創 / 創業者提供專業的 PR 顧問服務。在媒體、公關與新創三大領域具備豐富經驗。2000 年成為台灣第一批主跑網路產業的記者,先後任職《數位時代》副總編輯、《Cheers 快樂工作人》資深主編、SmartM 知識訂閱 & 自媒體總編輯、AppWorks 媒體公關總監,長期關注台灣新創生態系發展。

在近 20 年的媒體工作中,完成上千篇關於創業、創新、創意的採訪與報導;離開媒體後,隨即投入新創領域,全力協助創業者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在對外溝通、媒體關係、社群經營、內容行銷、自媒體策略等公關事務上,曾協助與輔導過上百家新創。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溫柔但堅定的批判者。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