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領導人上任,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多數人會認為,他應該要立刻提出新願景,但美國管理學大師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認為,卓越領導者會先找到合適的人上車,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上,然後才確認車子要開往哪個方向。
找到優異人才是每位領導者的關切點:難以計數的履歷中,哪類型的人能做出一番成績?哪些特質的人最有創造力,可以引領團隊打造創新商業模式?大家都希望能像創投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 )合夥人麥可.莫里茨(Michael Moritz)和第三方支付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一樣擁有識人的能力,慧眼看出Google、YouTube、PayPal等創辦人的潛力,在創業早期就投資他們的事業。
莫里茨的方法是,應用多年累積的媒體經驗,從人的身上挖掘真實、富有生命力的故事,他認為:「最值得投資的並非是那些已經取得戰績的人,而是那些下定決心要比任何人都努力攀上巔峰的人。」
提爾則是挖掘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領英(LinkedIn)創辦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的伯樂。具備哲學與法律學科背景的提爾,喜歡用道德難題考驗候選人,激發他的內在省思和情感糾結,再判斷他是否具備成功的才華。
也許你會覺得矽谷風險投資家的選才方法偏向個人經驗,難以仿效。在《人才: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10堂課》提到,辨識人才的經驗雖然無法複製,但識才眼光是可以培養的,透過一些技巧,每個人都能養成一套用才的獨到見解,尋獲適合共事的人才。本書希望協助領導者識別「能夠迸發創造力火花」的人,而不是招募「執行SOP」的一般職員。
設計出其不意的問題,從面試中發現真實性格
為了找到對的人,你必須在面試中不斷實驗和測試問題,從中判斷哪些問題能讓受訪者給出真實的答覆,以及你能否從面試者的回應裡找到對應的、能協助團隊的特質。
例如,作者丹尼爾.葛羅斯(Daniel Gross)會在面試中,詢問候選人:「假日或閒暇時,你的瀏覽器會開哪些分頁?」問題看似簡單,不過已經能從答覆中,看出對方的思考方式、興趣喜好及工作以外的時間安排。作者根據過往經驗觀察到,個人發展的潛力與是否自主學習有關,可是如果只是用「工作之餘,你會精進自我嗎?」可能99%的求職者都會說「有」。
也就是說,問題如果太像求職網站推薦的面試擬答模板,很容易誘導出虛構誇大的回答,建議用「出其不意」的問題,引導他們用閒聊的方式,講出個人故事,流露本性。類似的問題包括:你的朋友用來描述你的10個詞彙是什麼?你如何準備這場面試?
解讀求職者的答案,了解對方工作的驅動力
書中建議面試官把候選人的回覆置入「特定框架」,幫助你判斷對方投入工作的驅動力。當候選人闡述成功或失敗事蹟時,面試官可以思考:他為什麼要這樣說?他想向誰證明成功?他覺得給誰留下好印象是重要的。比方說,應徵者提到他的高中同學曾經鄙視他的創作想法,隱約透露出他想證明自己可以成功的對象是高中同學,雖然他有明確的目標,但可能也代表著思考格局不夠大,很難有經營全球業務的企圖心。
《人才》也提醒,請不要為了測試受訪者的分析能力,而問腦筋急轉彎問題,例如:一架飛機可以裝進幾顆高爾夫球、紐約曼哈頓有幾間加油站。Google前人資長拉茲洛.博克(Laszlo Bock)就表示,這樣做很浪費時間,如果想考驗分析能力,直接問實際工作會遇到的問題會更好。
人格測驗的參考方式:讓團隊成員能力互補
過去許多人資單位會應用「5大人格特質」測驗,分析應徵者在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親和性、嚴謹性這5大面向的表現,判斷這些特質是否符合職缺需求,比方說:嚴謹的人會比樂於接收想法(開放性高)者,更適合從事收銀員或記帳工作。
《人才》則提醒,不要被人格測驗的理論牽著走,認為嚴謹的人一定適合從事某項工作,人格測驗最好的用法是把它拿來作為跟團隊討論的工具。舉例來說,A候選人雖然嚴謹度不高,但他的親和性高,作為跨部門溝通的角色好像不錯,而且組織有其他嚴謹度高的人能跟他互補。
評估一個人是否為人才時,應該採取辯證式思維,盡量透過面試、日常的相處、同事的回饋,發掘他所有助於成功和可能導致失敗的特質。當你有了平衡觀點,才能將人才的正面效益發揮到極致。
3本書養成你的識人力
《從A到A+: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秘》
由美國管理學大師詹姆・柯林斯(JimCollins)和研究團隊針對美國上市企業進行研究,找出了一些卓越企業相對於其他企業的共同特微和成功關鍵因素,培養人才正是其中一環。書中提到一些識才標準,像是當你覺得需要密切監督下屬、給他們口令做事時,就表示你用錯人了,優異的人才不需要上司管理,他們需要的是引導,與他們討論。
《魔球:逆境中的致勝智慧》
本書提供一個不同的用人思維,過去棒球隊都追求「明星球員」光環,認為有明星,球隊的勝率才會高,但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奥克蘭運動家(Oakland Athletics)隊打破這個思維,用「數據」選擇「上壘率」不錯的非明星球員。用在企業經營上,就是先抓出關鍵指標,進而調整招聘策略,將資源妥適分配,創造高效率產出。
《懂用人,當主管心不累:人資長教你帶出好員工的40個實戰QA》
本書作者林娟曾任兩岸各大企業的人資長,在人力資源領域有超過20年以上經驗。藉由實際調查執行長與「最頭痛」的人才管理問題寫成,內容淺顯易懂,新手主管能快速對選人、用才等主題概略了解。書中系統性地介紹6種面試方法,像是非結構性面試、結構性、行為面談法等,可供主管依據面試的對象、個人的面試技巧,選擇多元辨識人才的方法。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作者:簡鈺璇,原文標題:腦筋急轉彎是在浪費時間!想用面試「問」出人才,Google前人資長的建議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