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逐漸穩定,但各產業的自動化與數位化改革需求並未就此停下。尤其隨著經濟下行緊接著到來,企業對於提升生產效率的「工作流程自動化」工具需求仍然高漲。
儘管工作流程自動化服務概念不算新,面對持續存在的需求,許多新創仍不斷嘗試做出突破,例如來自Google的連續創業家Jacob Bank所成立的Relay,通過自動化來讓遠距協作更加流暢;德國新創Levity則開發能識別圖像的自動化技術,並專注協助個人加速處理簡單作業。
工作流程自動化服務仍熱!它和讓機器人工作的RPA有何不同?
工作流程自動化指的是,透過預先設置好的作業路徑,讓系統能夠自動執行固定步驟,例如每當你預訂好Google Meet會議,就會自動在你的日曆建立行程、向同事發送與會邀約、在文件新增會議紀錄表單等,省去進行重複性任務的時間。
另一項類似的概念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與工作流程自動化內涵一樣,RPA工具也能協助將特定任務自動執行。但相比之下,RPA的運算規模更大,雖然適用範圍廣泛,但系統運行的維護成本也較高。
如果用擬人化來比喻,一般的工作流程自動化工具像一名機伶的秘書,能為你處理預約、分類、發送訊息等制式化的瑣碎步驟;而RPA工具,則更像雇用一位高產量的虛擬員工,只要親自教導一遍,它就能24小時不間斷地為你完美工作,適合作業量龐大且需精準度高的重複工作,例如協助企業定時報帳。
在營運壓力增長下,除了可以大規模幫助企業運行的RPA工具之外,能為員工提高效率的流程自動化工具也越來越多,不過現有服務主要都以判斷文字性的結構化文本為主,非結構化的影片、圖像多半難以良好運作。除此之外,如何讓自動流程更適用協作、遠距、簡單任務等不同狀態的工作形式,也尚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產品成功賣給Google後再度創業,Relay開發「協作流程自動化」平台
來自Google的連續創業家Jacob Bank創辦的Relay,便是想讓遠距協作流程更加自動流暢的新創代表。
Jacob Bank在2013年創立行程安排工具Timeful,短短2年就被Google收購,隨後他加入Google將Timeful的技術整合到Google行事曆,並擔任Gmail、Google行事曆和Google Chat等核心產品負責人。2021年,他看見協作趨勢與流程自動化的潛力,決定辭職再度創業,成立Relay。
Jacob Bank二次創業的動機,來自他在Google的經驗,「每天都有開不完的會議、得一起討論的方案、無止盡的產品狀況回報⋯⋯要確認每項任務都順利安排,才能確保整個團隊有在良好運作,而我的做法是把所有工作流程都記在腦中,但應該要有更好的方式才對。」
因此,Relay的自動化方案,是從協助團隊安排工作的視角出發。它的做法是由使用者建立工作事項後,先選擇舉行日期和參與成員,接著就可以開始安排該工作的流程,並將其中幾項步驟設定成自動執行。目前支援的自動執行功能包含發郵件、連結Slack、複製指定文件、建立日程等。
以團隊會定期舉行的「全體會議」為例,你可以在Relay這樣設定:
- 在7天前自動生成團隊開會專用的簡報模版
- 由負責人在該簡報設定主題與討論內容
- 當負責人設定完成後,自動生成一個Slack頻道
- 自動將參與成員加進頻道並發送通知
- 自動在Google日曆建立活動邀請
也就是說,Relay是將「個人任務」與「自動化任務」結合,依照使用者的工作習慣,將其中的制式化作業設定好自動執行,省去煩人的溝通協調時間,整個團隊只需要專注在內容製作即可。
專注處理「個人簡單工作」,Levity開發所有人都能用的AI訓練平台
至於另一個同樣打造流程自動化工具的德國新創Levity,則著眼當前工具難以處理非結構化文本的問題。
Levity創辦人Gero Keil表示,現今最多人使用的自動流程工具是Zapier,是以應用程式對接的邏輯來進行安排,但無法處理個別的圖像或檔案。因此,雖然很適用具有制式程序的作業項目,但如果只是要處理員工個人的簡單任務,其實並不那麼適合。
舉例來說,假如你是一名電商賣家,需要面試新員工時,很適合用Zapier自動執行固定不變的發郵件、建檔案、新增行事曆等一連串動作。可在日常工作中,對你個人而言最需要被自動化執行的工作項目,則是簡化整理大量商品圖片的過程,這卻無法使用Zapier實現。
而在Levity上,只要上傳你個人工作會用到的圖片、PDF檔或文字,接著定義好這些檔案的分類標籤,就能直接完成訓練,之後再上傳素材時,系統便能自動判斷,並針對判斷結果,設定好如何連結後續工作。
延續剛才提到的電商賣家例子,這時只需要上傳商品圖並完成訓練,往後都能由Levity幫你進行分類,並可設定好判斷完的照片要怎麼處理,比如直接上傳到你的Google雲端對應資料夾,或整理成一份Google Sheets表單。
各自完成種子輪募資,Relay預計今年公開測試版、Levity已於8月上線
Relay預計採取付費訂閱模式,但截至目前,Relay尚在封閉測試階段,預計在今年之前開始進行公開測試。近期Relay宣布,完成由Khosla Ventures領投頭的種子輪募資,共籌集了500萬美元,參與名單包含Neo、BoxGroup、SV Angel和少數天使投資人。
Levity則已於8月正式上線,每月訂閱價格為200美元起。Levity不久前也宣布,已完成由Balderton Capital和Chalfen Ventures共同領投的830萬美元種子輪募資,新資金將用於繼續構建所有人都能輕易使用的AI工作流程自動化平台。
雖然Relay和Levity都尚未透露實際使用數量,但能從中窺見的是,在企業面對龐大壓力、流失勞動力等問題之下,能在各個方面協助工作效率提升的流程自動化工具,也正不斷推陳出新。

摩羯座,喜歡看海、喜歡沒有雲的天空,偶爾烘焙、偶爾寫字。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