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創投與新創之間的關係,就是一段戀情。」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和Headline Asia管理合夥人黃立安說道。創投與新創之間相互追求,投資就像是正式結婚,而且多年內還不得離婚,「所以說,彼此之間應該是不斷磨合與成長的,沒有誰佔據絕對主導的地位。」
由AppWorks之初創投舉辦的「成功創投的經營秘訣」線上活動,邀請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Headline Asia管理合夥人黃立安與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一起分享,從創投的角度談新創生態系與創投的創新經營之道。
新創平時也要研究創投,矽谷新創又有什麼聯繫妙招?
「新創千萬不要在要融資的時候才去認識創投,」鄭博仁表示。創投每天在看的案子,其實有不少會是從其他創投推薦而來,當創投都在積極參與活動、認識新創的同時,創業家們也應該在平常就建立好關係。
林之晨與黃立安也認為,那麼多的創投,大家擅長的領域、關注的技術或市場不盡相同,創業家應該在建立關係的同時就做對創投研究,「拿了創投的錢,是要跟創投綁在一起5~10年的,他不是交易,而是合作的關係。」林之晨說,創業家應該再融資前想清楚:自己到底為什麼需要錢,甚至在尋求投資前就先與創投嘗試合作,才不會浪費彼此間與資源。
鄭博仁也分享了美國矽谷創業家的做法給台灣新創參考:「有些創業家認識創投後,也不管創投對自己是否有興趣,每個月都會寄信更新近況,久而久之,反而會是創投對新創有興趣了。」
甚至,鄭博仁建議除了講述市場的大小與技術的優勢之外,也可以對創投坦承自己可能面臨的風險或劣勢,「有這樣的透明度,創投更會覺得你是經過審慎思考的,也會更加信任你。」
創投,其實也有品牌與創新的壓力
除了投資前的持續更新外,鄭博仁表示新創獲得投資之後,每個月的近況更新仍該繼續,「但是這時候會發現信件最開頭多了一段『感謝致詞』,當創投發現自己的名字沒有在上面的時候,那是會有壓力的,代表創投做的可能還不夠多。」
鄭博仁認為,創投不是創業家的老闆,新創應該積極向創投要求資源,黃立安也以Headline Asia投資17LIVE(當時仍稱為M17)舉例,當時雖然M17在東南亞成長快速,但是營收始終沒有起色,「他們反過來問我們是否可以往日本發展看看,畢竟相較於東南亞,我們對日本市場更熟悉。」
林之晨也表示,創投應該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資源,才會吸引到新創,例如AppWorks因為同時也擁有加速器與創投,而且專注在AI、區塊鏈以及東南亞領域,所以建立了很完整的生態系,當時AppWorks投資了公鏈Flow時,他們已經在注意AppWorks生態圈可以為其帶來哪些綜效了。
那創投自己是否也會有創新的壓力?黃立安以Tiger Global和a16z為例,他們都大量閱覽、投資新創,為的就是跟上世界最新的趨勢或潮流,不願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變化,鄭博仁則指出,基金週期(Fund Life)的設計是不是一個沒有必要的存在,也值得令人思考:「假設投資了亞馬遜的創投至今都還沒有售出的話,那是不是才是對有限合夥人最好的利益選擇呢?我們正朝向不設立基金週期的方向前進。」
「世界變得越來越快,當舊方法運作的半衰期越來越短的時候,我們就會需要創新,這對世界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林之晨總結道。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