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創投不該停留在磁碟片的年代!紅杉資本打破創投規則,推出新型態基金

創投不該停留在磁碟片的年代!紅杉資本打破創投規則,推出新型態基金
Getty Image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根據《數位時代》、《Meet創業小聚》2021年共同發起的創業大調查,「紅杉資本(The Sequoia Fund)」拿下台灣新創最想被投資的冠軍寶座

這家行之有年、歷史悠久、投資名單星光熠熠的創投,在2021年10月,做出創立至今最大膽的創新——在歐美業務中,打破傳統基金具週期的形式,推出 紅杉基金(The Sequoia Fund) 。曾投資蘋果、Google、甲骨文等科技巨頭,一度造就美國企業出現紅杉現象的紅杉資本,此舉在打什麼如意算盤?

技術不斷突破創新時,創投產業卻停滯不前

成功的創業家有哪些特質?創造力驅動著他們繼續堅持的決心;面臨抉擇時,能仰賴獨立思考,果斷地做出決策;即便初始時不被人看好,也能為自身所信仰的事業奮力一搏。

上述是紅杉資本歸納出和他們合作的創業家的共通點。

打從1972年成立起,紅杉資本一直伴著具前瞻性和擁有突破性技術的公司成長。然而,當這些公司持續引領著產業創新時,創投產業似乎停滯了,如今創投仍遵循著1970年代延續至今,以10年為週期的基金形式。紅杉資本合夥人Roelof Botha在公開信中提到:「隨著技術演進,當晶片體積不斷縮小,軟體服務都已經『上雲』了,創投產業卻還停在磁碟片的年代。」

Roelof Botha.png
紅杉資本合夥人Roelof Botha Sequoia

或許在過去10年期的基金有其存在的意義,但有期限的特性可能導致創投太早和創業家分手,錯失一些潛在的機會。從紅杉資本過去和Apple、Google、Cisco、Unity、Snowflake、Zoom合作的經驗來看,要想打造科技巨頭都需要長久的時間,但後續的收益將如長尾效應般,豐厚可期。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698300665_apple.jpg
從紅杉資本過去和Apple、Google等合作的經驗來看,要想打造科技巨頭都需要長久的時間。 Art Silpakorn via shutterstock

刻意不上市以專注擴展本業成主流,10年期的基金概念已過時

近年來,許多紅杉資本投資的公司都選擇維持私人企業經營而非上市的形式,讓公司得以專注在擴大業務規模,並依循著自身戰略前進。

舉例來說,紅杉資本於2011年投資了美國Fintech新創Square,且Botha至今仍是Square董事會成員之一。2015年,Square首次公開招股時市值為29億美元;5年後,Square的市值漲至860億美元,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一間價值超越1,170億美金的公司。「身為Square的共同創辦人,我們和紅杉、Roelof建立了無可取代的信任和理解的關係。」Jack Dorsey說。

square.PNG
Square共同創辦人Jack Dorsey 說:「我們和紅杉、Roelof建立了無可取代的信任和理解的關係。」 36氪

從上述案例來看,耐心和長期的夥伴關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紅杉資本認為對市場而言,10年的基金概念已經過時。

多年來,紅杉資本在挖掘具備獨特性的創業家的過程中,也不斷自我重塑。紅杉追蹤了世界各地的創新技術,投資版圖從矽谷開始,逐步擴張至中國、印度、東南亞、歐洲。

十幾年前,紅杉開發了創投業界第一個物色新創的計畫(Scout program),專注挖掘在A輪以後的新創,並協助新創從招募、客戶洽談、到公司組織架構設計、員工聯繫社群等,盼藉此增加新創成功的機會。

股份循環投資基金延長創投和企業合作關係,高彈性投資加密貨幣、種子新創

紅杉能做的不只如此。紅杉資本決定做出創新——在歐美業務中,打破傳統基金具週期的形式,建立無存續期、具備開放式投資組合的紅杉基金(The Sequoia Fund)。

未來,紅杉的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LP)將投資紅杉基金,當基金內的投資標的、也就是公司上市後,紅杉並不會將公司股權按比例分配給有限合夥人,而是會讓投資人將股份繼續投資到紅杉基金內,並繼續管理由紅杉管理。

這種循環模式將延長公司和紅杉的合作關係,讓紅杉長期持有公開股份,也讓紅杉的夥伴可以參與對方公司的董事會議。近5年,紅杉資本為有限合夥們收獲了超乎預期的豐厚收益,其中,部分收益也回饋給非營利組織或作為捐贈的基金。

除了成立紅杉基金外,紅杉和兩年前的a16z一樣,也會註冊成為投資顧問。此舉將提高紅杉的業務彈性,可以透過各種募資活動,支持基金內的公司,在IPO階段進行投資,更可以增加對新興產業的投資,如加密貨幣或種子投資計畫。

對紅杉來說,要跨出如此根本性顛覆的一步不容易。但在這個產業嚴峻的時刻,紅杉資本必須做出罕見且大膽的決策,並塑造產業的未來。紅杉資本盼藉此和投資的公司建立更深刻且長久的合作關係,並共同實現目標。

參考資料:SequoiaBloombergCNBC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李宜萱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李宜萱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