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打倒巨人的武器?從2起收購案,看Instacart對抗亞馬遜的策略布局

打倒巨人的武器?從2起收購案,看Instacart對抗亞馬遜的策略布局
Instacart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們把自己視為雜貨零售商對抗亞馬遜的平台。」Instacart執行長Fidji Simo在10月底接受《彭博》(Bloomberg)訪問時提到。

知名零售業新創Instacart 2021年10月宣布以3.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智慧購物車新創Caper AI,將其無人結帳、智慧尋物的功能整合進Instacart APP。

近10年來,Instacart都是實體零售商店實現O2O的推手,其APP整合了600家零售品牌,服務涵蓋全美主要城市。消費者只要選擇店家與商品,就會自動配對外送員,不必外出即可買到生鮮食品。

Instacart讓零售商不需負擔建立線上購物渠道的龐大IT成本,如SKU(存貨單位)管理、掌握訂單與物流等,而是將電商直接建立在Instacart平台上,成為上架亞馬遜之外的其他選項。

為什麼幫助零售業代買代送的Instacart,需要收購提供線下服務的新創?

Instacart.jpg
Instacart是實體零售商店實現O2O的推手 截圖自Instacart臉書

疫情下商店望拿回外送自主,Instacart如何接招?

答案是,許多零售業者開始要求自己的員工外送,奪回消費客戶資訊的自主權,這讓Instacart需要重新訂定市場策略,避免被零售商「背叛」。

2021年的今天,大多數的商店都發現服務外包並非長久之計,不僅客戶消費資料將外流,利潤也會降低,疫情下外送為王的環境更讓零售商下定決心拿回自主權。

面對與零售產業越來越緊繃的關係,Instacart必須創造代買代送以外的優勢。今年3月,Instacart解雇近2,000位外送員的大動作,為轉型鳴響第一槍。

Instacart的策略是成為替零售商外送的外部技術與服務提供者,藉此增加2B端的黏著度,進而發展2C服務,而非擁有自己的商店或倉儲,相較於線上零售平台亞馬遜直接設立自己的實體無人商店Amazon Go,不向外界轉讓技術的做法,有很大的區別。

大動作收購新創,Instacart要當零售業的數位技術提供者

「我們將自己視為一家零售服務公司。」Fidji Simo說。

收購具備創新技術的公司是Instacart突圍的手段。Instacart希望持續為零售商夥伴提供第三方外送服務,藉由新創的創新服務與技術,達到更優質的外送服務品質,增加零售商的合作意願。

今年10月,Instacart收購了提供點對點餐飲預定軟體公司FoodStorm,希望讓提供訂製生日蛋糕、手工餅乾等服務的商店也能呈現在Instacart平台的目錄中,甚至能輔助估算商店需要準備的原物料與份量。「我們的目的是增加零售商的營業額,確保人們的日常飲食來自零售商店,創造雙贏局面。」Instacart技術長Mark Schaaf表示。

Caper AI
Instacart併購智慧購物車新創Caper AI,為零售業數位技術添助力。 Caper AI

另一間被收購的企業為智慧購物車新創Caper AI,Instacart以3.5億美元的高價將其納入囊中。Caper AI成立於2017年,提供方便的智慧結帳服務,主力產品為智慧購物車Caper Cart以及自動結帳系統Caper Counter,透過AI鏡頭辨識購物車中的商品,再藉由重量感測器確認商品數目,可以直接透過購物車結帳付款,並配備螢幕與消費者互動,幫助消費者尋找品項,也可以根據購買的商品進行推銷。

與Instacart整合後,用戶在APP上儲存的購物清單,將會顯示在外送員的智慧推車上,並規劃取貨路線,引導其前往欲購買商品的貨架位置,並直接透過購物車付款,提升代買效率,提供消費者更優質的服務。

另一個預計年底開始試驗的服務是機器人代工,Instacart在節省人力成本的考量下,選擇與機器人公司合作導入自動化機器人,在合作的零售店鋪附近建立獨立物流中心,由機器人處理訂單、分貨、包裝,取代部分人類外送員的工作。

在數位零售競爭趨激烈的時代,Instacart的技術服務必須比一般零售商走的更前面,提供合作商店數位服務輔助其線下銷售,串聯到自家服務——線上代買外送,創造Instacart的零售生態圈,爭取零售商的青睞,也加強對B端的不可替代性,藉此與龐大的亞馬遜王國抗衡。

參考資料:TechCrunchsupermarketnewsbloombergTechCrunchseekingalpha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