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什麼是「保薦人制度」和「多層次交易市場」?一文看懂各國創業板設計的 2 大通則

feature picture
Flickr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毫無疑問地,金融市場絕對是支援創新發展的助力。為了活絡新創多元的出場管道,金管會提出了創新板與戰略新板(合稱創新性新板),將於 2021 年 7 月 20 日正式上線,讓尚未獲利的新創事業有新的路徑可以掛牌募集資金,並允許次級市場交易。

台版那斯達克7月20日開板!一張圖看懂「創新板」與「戰略新板」

台灣要透過金融市場支援創新發展,制度和別人一樣嗎?

時間回到 1990年~2000 年間,當時可說是創業板塊的黃金十年,在網路泡沫發生之前,不少國家為了規模尙小、具備高成長潛力,但因獲利的門檻無法符合上櫃、上市的掛牌標準的新創公司設立特殊的上市管道(以下稱為創業板),如英國 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韓國 KOSDAQ 等,在此階段,全球至少產生了 40 個以上的創業板市場。

全球因應不同的國情、文化、新創公司的狀況,在設立創業板上也都有不同的規則,不過可從中找到金管會參照設定創新性新板的影子,包含 2 個大通則:較寬鬆且有配套制度的上市標準、多層次且轉板完善的運作規則。

因應較寬鬆的上市條件,各國如何配套?

以英國為例,受到美國那斯達克的影響,倫敦證券交易所於 1995 年設立了專門為小規模、新創立和高成長公司服務的 AIM 市場,自成立以來協助近 4,000 家公司,籌資超過 1,600 億美元(約為新台幣 4.8 兆元)金額。知名的掛牌公司包含時尚品牌 ASOS、訴訟投資公司伯福德資本(Burford Capital)等。

ASOS
知名的時尚電商品牌ASOS就於英國創業板——AIM上市。 ASOS

值得注意的是,AIM 的成績與上市條件寬鬆有關,幾乎是全球最低標準,對於公司的資本額、績效及股東結構等沒有太嚴格的設限。但也因此,他們加上了
「保薦人(nominated adviser)」制度。

因為 AIM 市場風險相當高、透明度也比不上主板塊,保薦人必須對上市發行人的情況和條件作出實質性審查,並提出評估和判斷,再以書面形式向倫敦證交所予以確認

公司上市後仍必須持續聘用至少一名保薦人,負責對外揭露公司相關資訊,並確保所提供資訊不存在誤導、虛偽或重大遺漏。也因此,公司能否在 AIM 上市,保薦人是重要關鍵。

採用類似作法的還有新加坡凱利板(Catalist)。它和英國 AIM 很像,不太限制申請上市公司的稅前盈餘、上市市值與資本額,而是採用保薦人制度,只要經由保薦人肯定能證明該公司有能力取得資金、產品開發,幾乎可在申請後 5~6 周掛牌。

在台灣,保薦人的角色就是承銷商。 因此,在「創新性新板」中,戰略新板特別要求需要承銷商的輔導,來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創新板」也需要承銷商來進行上市輔導(或登錄興櫃股票滿 6 個月)。在寬鬆的掛牌條件下,藉由搭配承銷商輔導的方式來控管風險。

此外,由於近年曾爆出 KY 公司(在國外註冊,來台上市的股票)的監理問題後,金管會也要求未來上市公司中,證券商擔任保薦人的時間將由 2 年延長至 3 年。

滿足資金募集需求,各國衍生的「多層次交易市場」運作模式

各國創業版的第二個共通點,是在主板之外設立創業板等其他交易市場,來滿足各種潛在的資金募集需求,並且衍生出「多層次交易市場」的運作模式。綜觀各國多層次交易市場,有下列特色:

特色1:多個交易板塊

各國的主板為該國的中大型公司上市板塊,在報酬、風險與透明度上都較為穩定;另一為創業板,以創新科技、新公司為主,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名稱,例如英國的 AIM、香港創業板、中國創業板等。但數量並沒有標準,1+1 或 1+2(主板+創業板、主板+門檻較低的板塊或創業板)等狀況也都相當常見。

就目前台灣創新性新板的規畫來看:興櫃與戰略新板屬於預備市場,創新板與上櫃、上市則是較成熟的資本市場。但其中,興櫃與戰略新板皆無太大的掛牌門檻,在功能上有些重疊,不同之處在於戰略新板採用「簡易公發」的形式,降低企業公開發行的手續。

特色2:多個交易所,並允許不同市場間轉板

美國、中國、台灣都設有一個以上的交易所,以美國為例,有紐約交易所(NYSE)與那斯達克 (NASDAQ)兩大交易所,各交易所底下設立多少個不同的板塊,就視國情而定。

其中,日本股票市場的設計上相對層次豐富。光東京證券交易所(東證)就有面向大型企業的市場一部、中小型企業的市場二部,以及瞄準成長型企業的 Mothers 與 JASDAQ,其中後者又再分為 Standard 與 Growth,之間也存在明確的轉板制度,允許不同市場間互相轉板。在今年 3 月,台灣新創公司 Appier 即是前往 Mothers 板上市。

東京證交所
東京證交所的交易板塊,除面對大企業的市場一部之外,也有二部與為了高成長企業設立了JASDAQ與Mothers。 東京證交所

Appier 選擇日本上市,除了日本是主要的營收來源之外,Appier 執行長游直翰也提到,日本市場對於軟體、AI 等領域的新創有不錯的投資意願。在新創事業大多往廣義的軟體(非製造、電子、傳產等)的方向前進時,各國創業板的「投資意願」也會成為新創考量的指標。

以台灣的股票市場來說,熱門標的目前仍是電子、製造、傳產等,雖然電商開店平台 91APP 在掛牌後從 145 元開始翻漲了一倍以上,但整體對於軟體的投資意願仍有待觀察。

【新聞照片一】人工智慧科技公司 Appier 今(30)日於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 Mothers 創業
在今年3月,台灣新創公司Appier即前往東京證交所中的Mothers板上市。 Appier

特色3:分工目的明確,建立轉版規範

在多層次架構的設計上,必須講求明確的目的性,像日本的創業板雖然分層多,但是細部的分工不夠明確,如 Mothers 板與 JASDAQ 在功能上有些重疊,兩個板的市值總和不到東證整體的 3%。也因此,東證宣布於 2022 年 4 月,將現有東證一部、東證二部、JASDAQ(Stander、Growth)、Mothers 整併成為 Prime、Standard 及 Growth 三個市場,預計將造成日本上市公司重大變化。

另外,在設置完整的轉板規範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必須讓創業板擁有順暢轉至主板的管道。目前創新板的部分,金管會參酌新加坡凱利板,設定了必須待滿 2 年才能轉板上市櫃的時間規範;戰略新板則與興櫃一樣,能夠轉往上櫃或其他板塊。

總結來說,儘管全世界的目標都是那斯達克,希望能營造出蓬勃的掛牌風氣,但創業板並不存在統一的成功方程式,只有「適合的」模式。創業板的獨特、重要的市場功能確實被大多數的國家認可,但也因市場制度的不健全、放寬掛牌標準、公司醜聞頻傳、股票的流動性不足等問題,至今關閉了約莫一半。

台灣即將上路的創新性板塊,參照了許多其他國家通則,然而新制度是否真能看到成績、新創們是否接受政府的好意?只能從未來的申請數量來定奪。

責任編輯:林美欣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文標題:保薦人制度是什麼?多層次交易市場怎麼做?一文看懂各國創業板設計的2大通則

TAGS: # IPO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數位時代》陳君毅 《數位時代》陳君毅

《數位時代》主編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