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小聚想要讓你知道:
1. 串連金融機構與 FinTech 服務的新創 Plaid 雖然去年與 Visa 的收購案失敗,但仍完成 D 輪 4.25 億美元的募資,估值達 134 億美金,這或許是金融產業轉型勢在必行的訊號。
2. 新創公司出場的方式,不外乎收購或上市,Plaid 雖然被收購失敗估值仍破百億,表示投資人仍對這個題目充滿信心,原始團隊甚至打算另以上市的方式出場。
你有沒有想過,每次我們使用各種行動支付工具時,他們怎麼連結到我們的銀行帳戶?這些不同的銀行帳戶與 app 之間如何共同運作?
成立於 2012 年 Fintech 的 Plaid 專門協助傳統銀行與 Fintech 業者串接金融各式各樣的 API,四月剛結束 4.25 億美元的 D 輪募資,由 Altimeter Capital 領投,Silver Lake、Ribbit Capital 與既有投資者跟投,投後估值達 134 億美元。
Plaid 創辦人 William Hockey 和 Zach Perret 在貝恩資本風險投資工作時相遇,兩人同樣熱愛攀岩因此而熟識,當他們在工作流程中發現支付金流不透明的問題,因此決定共同創業解決金融業的宿疾。
Plaid 創辦時,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觀念還尚未普及,不過他們看到許多傳統刷卡扣款的驗證程序,都是從信用卡裡扣一塊錢下個月帳單再返還;如果要做付帳的授信,必須以文件、紙本寄送帳單,這種流程不只繁瑣、容易延遲,也是金融數位化的關卡。
William 和 Zach 聯手打造一個應用程式介面(API)來串接銀行帳戶與應用程式 app,只需要用戶的姓名、密碼就能驗證付款資訊。
Plaid 將各式各樣不同銀行的 API 整理出一套標準的模式,將這些基礎架構提供給 Fintech 業者,也在用戶授權下將其銀行資訊提供給其他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在用戶、銀行和 Fintech 業者之間建立了一條安全的資訊傳遞鏈,「我最大的前進動力,就是發現成千上百個工程師在使用我們的服務打造更棒的金融科技產品。」CTO William Hockey 說。
Plaid 提供的技術是許多金融科技與加密貨幣投資應用的骨幹,整合了 11,000 家銀行與金融機構的 API,服務超過 4,500 家 fintech 業者,包括 PayPal、Venmo、Coinbase、Robinhood、Google 和 Microsoft,其基礎服務的性質吸引過去在傳統金融領域建立信用卡支付系統的 Visa 出手收購。
出場失敗卻迎來估值兩倍增長,Plaid 再創新高
2020 年 1 月 Visa 欲以 53 億美元(約合 159 億新台幣)收購 Plaid,這則史上最大的 Fintech 新創收購案,卻遭美國司法部以 Visa 意圖透過收購阻礙市場競爭為由提「反壟斷」訴訟,曠日費時的纏訟對新創極為不利,因此 2021 年 1 月,雙方正式發布聲明將終止這起併購。
Visa 與 Plaid 的本質都是在串聯不同服務商與終端用戶之間的基礎架構,從 Visa 收購的 Plaid 的佈局不難看出,其欲在數位金融領域繼續稱霸跨境支付龍頭的野心。Visa CEO Al Kelly 在外媒訪問中表示,兩者的業務是互補性而非競爭性的,「我們將 Plaid 視為另一個以數據為動力的網路,可以普及化 Visa 的服務。」
縱然併購「急喊卡」,Plaid 在下一輪募資中募得遠高於 Visa 收購的金額,不只因為 Fintech 產業前景可期,也與他在 2020 年間業務量飛速增長有關。
根據 Gomedici 的報告指出, FinTech 新創出場主要有兩種方式: IPO(首次公開發行) 和 M&A(併購),其中 2020 全年有 279 起併購案,有 36 起集中在 12 月,即便疫情封鎖也沒有減緩金融科技市場的活絡。Menlos Venture 的合夥人 Steven Sloane 更大膽預言,Fintech 投資市場根本尚未飽和,這個產業可能在未來五年創下最高額的出場紀錄。
疫情期間所有線下行為終止,人們更加仰賴線上金融服務、數位資產管理,Plaid 的主要客戶: Venmo 手機錢包、線上投資顧問 Betterment、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業務量都來到高峰。CEO Zach Perret 在訪問中表示,2020 年其用戶數成長 60% 。
Plaid 聲明稿中表示,D 輪資金將用來佈局全球、開發新的金融架構產品與,以達成「協助開發者打造全方位數位金融產品的整合性平台」的願景,在 2021 年度將增加 50% 新職缺,全球達到 800 名員工。
投資金融基礎架構是 fintech 的基礎,Plaid 為 80% 金融科技應用程式提供安全連線,並擁有超過 2 千萬名消費者帳戶,其重要性也讓 Plaid 在募資輪度中一路高歌猛進, Zach Perret 也在訪問中表示,之前的收購儘管失敗了,仍欲預計未來將有 IPO 計畫。
參考資料:Tech Crunch、CNN、Fortune、Forbes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