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小聚想要讓你知道:
近來在美國亞裔歧視事件層出不窮,在美的創業家、投資人們紛紛站出來發聲,並在華爾街日報刊登聲明,呼籲亞裔美國人對抗針對亞裔的歧視與暴行。許多知名企業如YouTube、Pinterest、DoorDash、Zoom 和 Linkedin 等,其創辦人名單都可以看見亞裔人士,其實我們都不該單以人種、民族來評價他人,而是以尊重的態度去維護世界的多元性,正如同我們在面對創新的態度時。
亞裔在美國常被視為優異的移民樣板,勤奮、努力、學業成績表現優異、事業有成,少對公共事務發表意見,也鮮少大規模地主動爭取族群的權益。
2021 年 3月 31 日,華爾街日報刊登了全版廣告,斗大的粗黑體「Enough」字樣標題,由超過七千位亞裔投資人、創業家、高管、運動員與各領域菁英連署,呼籲亞裔美國人打破長期以來沈默、挺身而出,對抗因 COVID-19 疫情而加劇的亞裔歧視與暴行。
疫情期間,針對亞裔的犯罪率提升150%
在美國時間 3 月 16 日的亞特蘭大槍擊案中,造成 8 人死亡,其中 6 名是亞裔女性,而美國主流媒體大多謹慎地處理這則新聞,未將該案定調為種族仇恨犯罪,不過卻引發亞裔社群的激憤情緒,尤其是在 COVID-19 期間,亞裔的外表成為顯而易見的攻擊標的。
根據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2019 到 2020 年間,全美主要的 16 個城市中整體仇恨犯罪率下降 7%,但其中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比例卻上升了 150%,尤其以紐約市成長最為劇烈,短短一年內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就成長了 833%,其他城市如洛杉磯、波士頓,也成長超過 2 倍。
亞裔創業家與名投資人共同連署,呼籲重視亞裔歧視的嚴重性
華爾街日報上的這份連署由知名亞裔創業家呂曉龍(Dave Lu)發起,Hot or Not 共同創辦人 James Hong(洪啟中)也響應,名單超乎許多人的意料,人們從沒發現在美國的創新創業社群中,亞裔竟然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包括 YouTube、運動科技公司 Peloton、 圖像視覺社群 Pinterest、去年上市的外送服務 DoorDash、視訊會議軟體 Zoom 、Linkedin 等公司的創辦人、共同創辦人皆為亞裔。
根據 APARTNERSHIP 的資料,截至 2019 年為止,在美國有 190 萬間企業是由亞裔所擁有;在 2007 年至 2012 年之間,亞裔獨資的企業數量增長了 23.8%,相比之下,美國所有公司的總數僅增長了2%,從 2710 萬增加到 2760 萬。
除此之外,紀源資本經營合夥人童士豪(Hans Tung)也發表一篇聲明,分享過去個人成長過程中目睹其他亞裔遭受歧視的經驗,他承諾捐出 10 萬美元給幫助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社群的組織,包括 AAPI Women Lead 、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他們的舉動很快獲得其他投資人、創業家的巨大的迴響,包括 Lightspeed Venture 和 Goodwater Capital,有超過 30 家創投、175 名創業家參與捐款,累積超過 500 萬。
「每天努力希望讓國家變得更好——就跟你一樣。」
亞裔美籍人士在商業領域的發展活躍、領域多元,也為美國帶來重要的成長動力,誠如聲明中所說,「我們之中的很多人,為美國當地創造成千上百的工作機會,我們選擇美國成為我們的家,每天努力希望讓它變得更好——就跟你一樣。」
這些亞裔美籍人士相信,在美國開放、包容的民主社會中,每一個群體都應該享有平等的對待與免於受到威脅的權利。
參考資料:NBC、TechCrunch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