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江旻峻觀點:創業家該怎麼選擇Mentor Director?

江旻峻觀點:創業家該怎麼選擇Mentor Director?
ASDF_MEDIA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之前在創業路上,你必須要有幾個業師。布蘭登觀點 018 這篇文章有提到 Mentor 的重要性。上一週 Fred Wilson 也寫了一篇 Mentors 的文章,裡面提到了現今我們認為一些很厲害的人,例如 Angela Merkel、LeBron James 等人,在他們的一生中都是有些很厲害的 Mentor 幫助他們成長以及度過某些困境的。

今天在跟某個創業者閒聊時,我們有提到另外一種 Mentoring 的想法。許多創業者在募資後,該輪的領投通常有機會會拿走一席董事席次,這個 Investor Director 的角色其實就會有一點 Mentor 的味道在裡面,只是因為他投資了你,跟你在同一條船上,所以他為了他自己的利益,自然而然的也會 Mentor 你。

董事席次設計

在初期的董事會設計上,我們會建議團隊董事會成員人數不要設計的太多,基本上第一輪如果是三席董事可能是個比較剛好的 Size,兩席由團隊指定的董事,一席由投資人指定的董事;如果到了下一輪,為了維持奇數席位,你可能就會是五席董事,三席由團隊指定,兩席為投資人指定的席次;如果到了下一輪,可能就會是七席董事,四席由團隊指定,三席由投資人指定;但到了更後期 (Eg. Series C 輪之後),為了不要過度膨脹董事席次,可能就會將團隊的席次降低,讓新進來的投資人能有拿到董事席次的機會,或者是將早期的投資人席次轉給新的投資人。

導師董事 (Mentor Director) 的設計

上面只是為了鋪陳董事席次與 Mentor 的關係,但也想讓讀者多了解董事席次設計的一些精神或想法,而多出來的段落。我想要回到最初期的董事席次,其實在最一開始假設只有三席的狀況下,團隊有兩席,投資人有一席,你感覺就好像多了一個外部的 Investor Mentor 了。但有時候我們會建議創業者,剩下兩席中的其中一席,其實可以去找一些外部的 Mentor,他可能具備你所缺乏的能力,或者是你可以多一個 Fresh Eye 來給你一些不同的觀點,並且搭配一個月或一次就開一次會,透過比較規律與密集的碰面、腦力激盪、心靈輔導等,讓你在創業初期更有依靠去面對那些難關。因為這一席也是屬於創業團隊的,只是你指派某個自然人來擔任董事,所以基本上這席董事還是在你的掌控之內,對於控制權到不用太過擔心。而且你會想找來的這個對象,也應該是個你很放心放在 Board 上面的人選。

Mentor Director 的人選

我們一般會建議創業者,列出幾個心中的名單,也許是這個產業界的大佬;也許你是工程背景出身的創業者,所以找個有銷售經驗的前輩;也許你還不太會代理團隊或者是扮演好 CEO 的角色,可以找個有經驗的 CEO 作為你的 Mentor。這些方向都是可以思考的。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如果有些 Mentor 的對象可能是下一輪的潛在投資人,或者他是你策略合作夥伴的 Gate Keeper,讓他們早一點了解你的生意,也等於是提早開始 DD,為了以後的合作打下比較好的開端。

年關將近,趁創業者比較有空的時候,想想哪些是你平常就得要經營維繫的 Mentor,一個月或一個季跟他吃個飯聊個天,對你長期都會有幫助。如果跟事業的相關性更高,也許 Mentor Director 這個職位你也可以考慮提供給適合的人生 Mentor 來擔任。

本文授權轉載自基石創投,作者:作者 Brandon 江旻峻。

《Meet創業小聚》長期徵稿,針對新創或創業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meet@bnext.com.tw,文長至少1,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Meet創業小聚》的立場。)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基石創投/Brandon 基石創投/Brandon

熟悉網路產業的商業模式與趨勢,曾輔導超過100家之網路新創,給予實際建議並提供團隊長期策略思考。更曾投資及管理數十家以上網路新創團隊,範圍橫跨早期至C輪融資階段甚至是獨角獸新創公司,透過與創業團隊交流及相互學習,期待能有效鏈結資源協助團隊快速茁壯。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