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葉肇元觀點:拜託,不要再幻想要養獨角獸了!

feature picture
Vershinin89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獨角獸是甚麼意思?

獨角獸是指在股票公開發行前,達到十億美金估值的新創公司。在美國這個創投的發祥地,也是創業生態系最為成熟的國家,新創公司能長成獨角獸的已經是鳳毛麟角。根據 CBInsight 在 2018 年九月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他們追蹤的 1119 家公司裡,只有 12 家達到獨角獸的規模。所以以美國為基礎的數據來說,新創公司有 1% 的機會成為獨角獸,這機率好像不算是極低?

台灣有這麼多新創公司,長出一兩隻獨角獸好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這份研究報告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我們得要再次檢視一下,CBInsight 調查的是在2008-2010年間在美國獲得種子輪投資的公司後續的發展。因此,我們還得要回答一個問題,有多少新創公司可以獲得種子輪投資呢?這個問題很難有精確的答案,因為新創公司的資訊並不是完全透明,但從網路上普遍可以找到的資訊來說,這答案是小於 1 %。也就是說,新創公司在美國要長成獨角獸的機率,大約是小於萬分之一。

Ant Financial, Didi, and Xiaomi named top 3 Chines
獨角獸 Technode

故事還沒結束。就 CBInsight 的調查來說,得到第一輪投資之後,美國的新創公司有 47% 得第二輪投資,得到第二輪投資的公司,有 63% 得到第三輪投資。看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概念,對任何一個新創公司來說,得到第一筆機構投資人的投資是最困難的,因為公司越早期,失敗的風險越是不成比例的高。

在美國,第一輪投資金額的中位數是 35 萬美金,平均數是 67 萬美金,第二輪投資金額中位數是 309 萬美金,平均數是 427 萬美金。台灣的狀況如何呢?台灣的資訊比較不齊全,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 Findit 平台的調查,在 2015-2018 年間獲得創投投資的公司,後來只有 10% 的公司得到下一輪投資,從投資規模來推估,這代表的大概是的到第二輪投資的公司,獲得第三輪投資的機率。

在以上的研究當中,第一輪大概是俗稱的天使/種子輪,第二輪大概是 A 輪,第三輪則大概是 B 輪。要獲得 B 輪投資是個不小的關卡,因為公司必須要證明已經有可行的商業模式,有一定的營收,而且處在成長期。所以這裡我們觀察到一個重要的差別,美國的新創公司過了 A 輪之後,成功的比例逐漸變高。台灣的新創公司則是很難過得了 B 輪這個關卡。

一個新創公司要可以長成獨角獸,可不是只得到兩三輪投資就可以達成的。

一個新創公司怎麼長成獨角獸的呢?

我們舉被 Salesforce 宣布以 277 億驚人數字併購的線上協作軟體公司 Slack 為例。在 2009 年,Stewart Butterfield 獲得了 Accel Partner(美國知名創投,早期投資 Facebook 1200 萬美金投資獲得千倍回報)、Marc Andreessen(NetScape 瀏覽器與知名創投 A16Z 創辦人)、Jeff Weiner(LinkedIn 執行長),以及 Brad Horowitz(Google 產品副總)150 萬元美金的天使投資,成立了電腦遊戲公司 Tiny Speck,推出了叫做 Glitch 的產品。隨著產品持續開發,TinySpeck 得到了 500 萬美金的 A 輪投資,以及 1070 萬美元的 B 輪投資。在公司成立三年之後,因為客戶對於產品的接受度不高,TinySpeck 宣布將 Glitch 下架。

slack_shutterstock_1429850477Resize 1280.jpg
Shutterstock

接下來,最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TinySpeck 不只沒有關門大吉,還來了個華麗轉身,將公司內部在開發 Glitch 時順手開發的線上協作軟體,以 Slack 的名字推出,並且將公司改名為 Slack Technologies。Slack 推出之後大獲好評,公司接連得到 4400 萬美金的 C 輪投資,一億一千萬美金的 D 輪投資,一億七千兩百萬的 E 輪投資,兩億零八百萬美金的 F 輪投資,四億一千兩百萬美金的 G 輪投資,四億兩千七百萬的 H 輪投資,公司的估值到達了七十一億美金。Slack 在2019 年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甫上市,市值即衝上 190 億美金之譜,更別說最後被以 277 億美金併購的最新發展。

分析 Slack 及幾個美國獨角獸公司成長歷史之後,我認為,除了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要到位之外,還有幾個關鍵會影響一個公司是否可以成長為獨角獸。

首先,要有能力出眾、經驗豐富的創業家以及強大的執行團隊。

Stewart Butterfield 在創辦 Slack 之前已有創辦 Flickr 並且以兩千多萬美金賣給 Yahoo! 的成功經驗。有幾個獨角獸公司的創辦人都是連續創業家。例如 Palantir 的創辦人 Peter Thiel,在更早之前,是 PayPal 的創辦人。行動支付公司 Square 的創辦人 Jack Dorsey,也是 Twitter 的創辦人。當然,多數獨角獸公司的創辦人都是第一次創業。但肯定的是,這些創辦人都有非常強烈的信念要改變世界,有成功組建和維繫團隊的智慧,也有和投資人密切合作的手腕。

第二,要有培育獨角獸創業家的教育環境。

這個是在研究創業的人比較少注意到的面向。創業的技巧是可以訓練的,這一點在美國相當明顯。對美國新創企業創辦人的學歷作統計之後,我們馬上可以發現,史丹佛大學在培養出獨角獸企業創辦人這件事情上,堪稱全球之最。根據一份 2019 年的統計,史丹佛培養出了 63 位獨角獸企業的創辦人。

史丹佛有多厲害呢?台灣市值最高的公司,台積電的創辦人,也是在史丹佛取得博士學位的。台灣市值前十大公司,撇開從政府單位拆出來成立的公司不談,創辦人的學歷看不出一個共通的模式,台灣有史丹佛的張忠謀,有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的郭台銘,有新店國小的王永慶,更有大安高工的蔡萬霖。就電子業來說,台大和交大對於培育台灣電子業知名創業家功不可沒。但這都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過去這二十年間有個很大的創業斷層,台灣並沒有產生像電子業前輩這麼知名的創業家。

虛擬世界裡的史丹佛大學
虛擬世界裡的史丹佛大學 virBELA

為什麼史丹佛這麼厲害?這件事情本身大概值得寫一整本書來探討。

最重要的大概是:
1. 學校積極鼓勵創業,給予教授和學生很大的空間同時跨足於學界和業界,
2. 學校開設了很多知名的創業學程,邀請創業成功的校友回來授課,
3. 學校和校友們一起創立了創業的社群,比如說StartX,協助連結各種創業資源。

這幾點,台大跟交大都很難比得上,最重要的關卡大概是卡在國立大學受到諸多的限制,跟業界的關係無法像史丹佛這麼緊密。台灣人愛買股票,但是講到教授賺大錢這件事情覺得扭扭捏捏,教育是一種公益事業,怎麼可以一直談錢呢?如果我們的公立大學和業界的合作關係不能在法規上以及輿論上被鬆綁,我們是沒有資格去幻想要養出獨角獸的。

第三,必須要有活絡的資本市場的支持。

從 Slack 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有非常豐富的創投資源,在各個階段支持新創公司成長。

一個台灣的新創公司,如果想要靠著台灣的創投長成獨角獸,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找不到可以投這麼多錢的創投公司。如果是要拿海外投資人的錢呢?那台灣公司面對的問題就是,台灣的新創公司在國際能見度低,和國際投資人接軌的能力也比較差。國際投資人手上有很多好的案子的時候,比較不會注意到台灣的新創公司。要看一個公司有沒有機會長成獨角獸,我們也必須要考慮公開的資本市場。投資新創公司基本上是個接力賽,每個投資人都陪新創公司一段時間,在不同的時間點出場。如果投資人知道會有人來接下一棒,他會更願意投資,因為他看得到他出場的機會。

就獨角獸這件事情而言,公司歷史上最重要的一筆投資大概就是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 coffering,IPO)募資了。在私募期間不斷成長的估值,在進入公開股票市場交易之後,才會得到公開的定價,也讓早期的投資人可以將手上的股票轉讓,功成身退。台灣的股票市場不如美國這麼大,投資人對於科技新創事業燒錢成長的模式胃口也沒這麼好,對於上市時還沒有獲利的公司並沒有這麼願意投資。被國發會點名是獨角獸的 Gogoro 就遇到了這個困難。

台灣股市的歷史上,並沒有像 Gogoro 股本這麼大,準備上市時還在虧損的公司。要靠散戶購買來達到 IPO 的目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散戶不會願意做這麼高風險的投資。在國外,可以透過基石投資人(cornerstone investor)大筆的投資,來建立散戶的信心,但台灣目前沒有這樣的制度,這條路行不通。如果要走競價拍賣的機制,又有每一得標人最高得標數量不得超過對外公開銷售部分 10% 的限制,大型策略投資人也不會有興趣。說得簡單些,台灣公開資本市場胃口沒有這麼好,這麼大,養不起嬌嫩的獨角獸。

我們要的不見得是養獨角獸,也許是台灣雲豹

所以,我的結論是,台灣人不應該再幻想要養獨角獸了。我認為,我們應該要養的是台灣雲豹。

台灣雲豹優雅高貴,夢幻的程度絕對不輸獨角獸。重要的是,雲豹的身形大概是獨角獸的十分之一。我們應該把台灣新創公司成功的標竿定義為,在估值達到三十億之後,成功的上市櫃,得到更多的投資人的支持,除了讓早期投資人能獲利之外,更支持公司長期、穩健的成長。上市之後,公司表現得好,還是可以有數百數千倍的成長,不急著在上市前就公司養得肥大,台灣的環境有適合台灣的做法,硬是想要學習美國的方法只是有害而無益。硬養了獨角獸出來,沒有眾人飼養,獨角獸可是會被餓死的。

原文:拜託,不要再幻想要養獨角獸了!

責任編輯:James Huang

觀點內容將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Meet 創業小聚》的立場。《Meet 創業小聚》長期徵稿,針對創新創業議題,需要各位的第一手觀察,歡迎新創生態系的好朋友們來稿交流。投稿請寄 meet@bnext.com.tw,文長至少 800 字,請附上個人 100 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TAGS: # 獨角獸
本文作者 葉肇元 雲象科技創辦人 葉肇元

雲象科技(aether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於2015年10月成立的雲象科技,致力於臨床數位病理系統以及 AI 輔助診斷系統之開發。雲象有高度整合的跨領域團隊,具備醫學、AI、網路工程、以及系統工程之技術專長。雲象和國內外頂尖醫學中心合作開發 AI 輔助診斷模型,其客戶包括醫療機構、生技公司及藥廠。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