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崛起重新定義金融服務與商模,不過面臨高度監管,金融創新仍須接受互信與公平的原則挑戰。
隨著 5G 應用與開放銀行時代的來臨,金融創新也將迎接下一個機會巔峰,身處在這創新創業的趨勢浪潮,創業小聚第 117 場,邀請不同服務面向的 Fintech 新創、投資人以及企業管顧,分享創業者如何以科技為武器,破壞金融產業的傳統枷鎖與限制,開創全新的產業典範。
你的財產不是你的財產,銀行與用戶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將資料還權於民
「銀行比你更清楚你有多少資產、你的信用如何、你的消費習慣如何。」麻布記帳執行長陳振榮一開場就直指目前銀行與用戶間有嚴重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銀行比使用者更清楚他的財務狀況,因此用戶做出金融決策的時候,常處於資訊不對稱的狀況。
為了改善這樣的問題,麻布記帳突破資安與法規的限制,結合自動記帳,整合用戶多卡、多帳戶產生財務報表,讓財務狀況更加透明健康。
「資料權屬於使用者的概念漸漸普及。」過去銀行提供使用者資料時,每個銀行都要產生自己的節點、資料以符合規範,但在開放銀行的框架下,每個銀行可以依規定利用開放 API ( Open API ) 把自己的資料提交給第三方服務業者(TSP 業者),再由 TSP 業者提供給很多服務給用戶「銀行不需要自己經營用戶,而是由 TSP 業者替銀行服務它的用戶。」
延伸閱讀:曾被批詐騙集團、遭銀行界封殺,麻布記帳App如何搭上開放銀行風潮重生?
開放銀行的政策自 2019 年啟動,第一階段僅是開放銀行產品的「公開資料查詢」,對銀行來說衝擊並不大。不過麻布記帳認為,第二階段「消費者資料查詢」,涉及客戶資料的開放、共享,在基於資安、商業考量下,銀行是否願意開放,則是未來要去突破的。「金融問題是個信任問題,金融是信任服務。」目前麻布記帳現在提供超過 50 個以上金融帳戶串接,也取得雙重資安認證拿到 ISO/IEC27001 國際資安標準驗證,希望能突破信任的關卡。
現場來賓點評:
主持人:做金融創新似乎有有一個最初設想的 mindset,那是什麼?
麻布記帳執行長陳振榮:其實跟我們當初的想像很不一樣,我們本來是想要很好用的金融服務,讓使用者可以解決問題,但真的踏入這行,卻發現金融創新的金融跟創新其實都不在產品本身,而是在合規要求之下。要記得就是四個關鍵字 資安、消保、風控、KYC,金融科技的創新很大是在資安跟法規上的創新,這兩個一定會讓你產品變難用,但你要怎麼在這框架下,讓你產品比別的產品更好用,就是很大的創新。
陳念平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PwC Taiwan) 董事:同步這個模式還沒到很成熟,沒到open banking 後面的階段的時候,需要消費者授權給你,但可能就沒辦法即時、同步,在管理上怎麼做?未來或許第二、三階段可能可以做到。
還有金融界關鍵字資安、消保、風控、KYC,這在金融業是天條,金融產業又是管制很多的產業,台灣又是全球管制最多的地方,大家非常辛苦才能來到這邊。其實在金融業最痛苦的是風險管理,現在不是金管會管,如果你進到後面的階段,風管是花最多錢的地方,這是未來麻布會遇到的問題。
只有一個小建議,未來 Open banking 第二、三階段往下走,資料整合這個優勢會漸漸消失,大家都可以從這個拿到更多資訊,競爭會更激烈,那要怎麼脫穎而出?
麻布記帳執行長陳振榮:其實之前在網路業的時候常遇到這問題,我們在尋找有沒有網路效應的產品,財務的部分尤其記帳他的轉移成本很高,你用了以後要轉換很麻煩。我們覺得就是想把產品做到好,找到網路效應的方式,就是讓他共同記帳,或者我們的帳戶可以直接做聯繫,我們現在想幫使用者做查帳、追帳,比如大家聚餐會分帳,他今天聚會沒給我錢,就可以自動提醒對方,這是我們想到網路性的部分。
開源架構串起紛雜系統,創雲數據為用戶節省50%開發時間
2014 年成立的創雲數據,專注在伺服器、網路、存儲的底層技術,執行長徐振威分享道「沒有我們存在去整合、寫標準API,前端也很難串接。」徐振威認為大型數據中心的痛點就是缺少監控與彈性,所以創雲仰賴開源架構 OpenStack 來進行資料整體的規劃設計、系統建置與後續維運,可以大幅節省開發時程。
一開始將市場設定在中國,創雲自 2015 年開發自動化部署工具,協助湖北省政府部署上千個節點,讓 200 台實體伺服器落地,打造雲端資料平台,也累積豐富的大量數據系統整合經驗。「銀行系統資訊非常龐大、複雜,不容許做太多變化,所以做創新有很大挑戰。」徐振威分享銀行、券商的客戶,導入創雲的服務後,節省 50% 產品開發的時間。
延伸閱讀:看好微服務發展!創雲數據挾建立大型運算中心經驗,推AI企業資源自動化管理平台
現場來賓點評:
莊劍偉 Rainmaking Innovation 執行長:你做了很多security的東西,他們是怎麼稽核你這個系統的安全標準?
創雲數據執行長 徐振威:金融業者專門的稽核單位,有稽核專業的法規、條例,他們會來要求管架構的團隊的稽核,比如這些伺服器不能以最高權限登入,他如果管很多台,要一台一台調整規範很難,時效性上有問題。所以我們幫他導入自動化的設計,只要從腳本上改,可以一次全部做好範,可是我們不會幫他訂資安規範,這是要follow金管會資安組的條件。
主持人:誰來當系統開發和稽核中間的PM?
創雲數據執行長 徐振威:因為必須要符合金融,所以基本上稽核說了算。
陳念平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PwC Taiwan) 董事:我是顧問部門,我們最近比較多的案子,大部分的銀行會有換核心系統的問題,比如大家都用藍色巨人家的系統,那個品牌可以確保金融機構的資料安全、穩定。
這幾年為了新創,會跟金融機構導入一個觀念叫小核心、大平台、微服務的概念,用更小的機器或服務來 cover 他的 full banking system,把大部分服務拿去做微服務,用API的方式串接別的,未來在fintech的串接上會更方便,我第一次聽到台灣有這解決方案,可以再深入聊聊。
剛提到用開源軟體,因為銀行很保守,他怕軟體裡有不該有的東西,所以他寧願多付錢,用商業版要安全,這邊會不會想用私有雲佈建?雖然可能成本比較高,但也許是一個機會,如何把這樣的平台整合?
創雲數據執行長 徐振威:針對第一個問題,的確我們有在接觸一些銀行客戶,他開始把核心系統的服務提出來,前端有串接的媒介,提供標準API讓所有系統來間接。
第二個問題,沒錯,金融業很多寧願選商版以不要開源版,不過開原版的技術基本上慢慢演進,貢獻者越來越多,我們怎麼評估要用商版還是塊雃版?如果商版服務 80-90% 可以符合客戶需求,那選商版。如果客戶需要大量客製化,就選用開源版本,再把它需要的東西人工刻出來。
好好投資讓基金自由交易,用AI、區塊鏈幫每個人把投資變簡單
「我希望能讓經濟在起飛的一群人,能有很好的工具和機會來投資。」過去曾任瑞士銀行副總裁的楊少銘,是產業界知名的外資金童,曾替金字塔頂端客群管理數十億新台幣的資產,三年前他創立好好投資,用AI、區塊鏈幫每個人把投資變簡單。
楊少銘在創業過程中發現「金融科技的核心應該是金流。」申請一年多才通過台灣金融監理沙盒,好好投資現在以網路證券商的身份營運,並與遠東銀行合作,透過銀行取得核備的基金的來源,免去一一簽約的麻煩,好好投資更以自動化投資技術,以及區塊鏈基金交易拿到兩張專利。
以 P2P 的方式讓投資人在不經過基金公司的情況下,直接彼此交換受益憑證,好好投資的角色是金融證券商、投資人之間媒合的平台,過程中基金受益憑證都不會回到基金公司,基金受益憑證就像是數位資產,投資人在意的是資料準確性,未來基金交換的資料不會存在好好投資資料庫,而是會存在以太坊的公鏈上。「我們中間用區塊鏈做紀錄,這是不可被竄改的,用一個機制,取代需要培養很久的信任歷程。」
延伸閱讀:等待三年,網路基金交換平台將上線!好好投資談與遠銀合作內幕
來賓點評:
陳念平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PwC Taiwan) 董事:我很喜歡好好投資的商業模式,他一開始遇到天條,就是碰了金流,這壓力很大,會進沙盒和就是因為碰到金流問題,沙盒之後怎麼辦?怎麼解決金流問題就要靠法律,這是大家要努力的地方,這是一個架構上的問題。
好好解決了幾個問題,一般金融機構、代理機構不夠大,基金公司不願意給他銷售,他解決了跨平台的服務。有個好消息是今年金管會有高資產客群,允許金融機構1.5億資產做很好的服務,加上信託2.0,讓更多信託產品可以做交易,可以讓更多人可以做這種服務,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法律和環境的問題。
好好投資創辦人 楊少銘:一路上覺得我們很幸運,身為科技業者可以做金融特許服務,在台灣有史以來金融最開放的時候,從來沒人做過沙盒的落地,我們就一步一腳印陪著團隊,跟著主管機關來試試看做落地。從來沒人做過、以科技業者通過沙盒去做落地,金融主管機關也沒做過,我們也想拋磚引玉,希望我們這條路走出來以後,後面金融科技的公司走過能順一點。
莊劍偉 Rainmaking Innovation 執行長:這是一家真正的fin+tech的公司,而且可以落地的公司。你現在把自己定為為Agent,是代理嗎?代理銀行去分配交易?還是你是一個交易平台?你現在跟遠東合作,那未來有可能性把其它產品買過來?會直接代理國外基金嗎?
好好投資創辦人 楊少銘:其實過去一般基金銷售只有一條路,就是跟基金公司簽約才能做基金銷售,但一家基金銷售機構進入市場,跟所有的基金銷售機構都是競爭對手我們在搶同一批客群。我們進入市場的時候,想的是可以跟既有的player一起play,我基金的來源來自上手銀行,我簽一家有全世界。我們更重要定位自己是一個交易平台,提供交易服務的平台,可以在我平台裡進行交換、申等等,當我們今天基金銷售越多,他就賺越多,我們透過這樣的方式,把銀行從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未來也可以持續擴充。
那更重要,對上手銀行的客戶來說,以前只能做申購、贖回,現在還能夠做交換,他們也多了一個機會,就激活了一部分遠銀原有的客戶,達到互利共榮的狀態。
莊劍偉 Rainmaking Innovation 執行長:如果今天不是遠東代理的基金,我可以在你的平台交換嗎?
好好投資創辦人 楊少銘:不行啊,因為系統沒有串接,目前還在一家的情況下,必須在這家銀行開完戶、我們這邊開完戶,才能在我們這邊交換,希望更多能成為我們的交割銀行。
隔空測心跳防詐騙,鉅怡智慧讓活體認證更安全
為了資安保障,近年活體偵測火力集中在金融領域。為了杜絕車手提款、人頭開戶、詐騙,許多銀行都有防範的對應機制。其中鉅怡智慧的技術是單一鏡頭生理量測,透過人臉量測到生理資訊,還能自動辨識、過濾照片的混淆。
鉅怡智慧自去年開始轉向金融科技領域,用於網路銀行的認證與開通,「有點像是隔空的測謊機,好處在於被測量的當事人並不知情,呈現出來的都是最真實的生理反應。」鉅怡智慧共同創辦人鐘孟良提到,除此之外,也能應用於銀行櫃台的人像辨識功能,從軟體到整合內部,內外網的驗證不一樣,銀行也很怕金管會查,對銀行來說如何保護錢,從架構、系統去識別化、內部系統對接,都花了蠻多功夫。
去年也與上海商銀合作,應用於中國無錫分行。「最大價值在,透過影像就能量測生理資訊,未來可能會跟保險業合作。」鉅怡智慧共同創辦人鐘孟良說。
延伸閱讀:6秒鐘隔空測心跳!台灣新創如何玩活體偵測技術,吸引純網銀客戶買單?
來賓點評:
莊劍偉 Rainmaking Innovation 執行長:你偵測的對camera有要求嗎?
鉅怡智慧共同創辦人鐘孟良:一般近三年的手機鏡頭都可以。
莊劍偉 Rainmaking Innovation 執行長:最近不是很多媽媽去轉帳被詐騙?那那個情緒辨識可以知道他是不是被詐騙?
鉅怡智慧共同創辦人鐘孟良:這塊其實這有機會可以做到,HRV的變異量會有異常數值,但這卡在礙於法規,法遵要讓他打開,遠距這塊如果使用者量夠大,我希望可以做到。線上開戶可以確認是不是活體開戶、領錢、轉帳,就比較超前部署的SOFTWARE。網銀可能比較是我們發展的方向。
陳念平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PwC Taiwan) 董事:確認活體、認證的最大問題都是電子簽章法,我看到你們連血管、情緒都能偵測真的很厲害。為什麼銀行開戶那麼麻煩,因為很容易碰到洗錢防制、KYC等等導致你必須有煩冗的驗證程序,最常見是指靜脈啊,如果電子簽章法可以過就可以過。
鉅怡智慧共同創辦人鐘孟良:這技術我們做五年多了,資料庫超過千萬筆,我一直在等這時機,如果金管會願意過就好。
洽吧智能做保險業的軍火商,用 AI 自動化保險業流程
「金融業是很棒的場域,一資金充裕,二是數據保存完整,三是具有經濟規模。」洽吧智能創辦人趙式隆開門見山點出AI在金融業發展的優勢,以 AI 為核心技術,從自動化核保、理賠等服務流程,到深入協助建立更準確的風險模型,提供人壽與產物保險客戶流程自動化的解決方案。
洽吧智能的應用場景包括:醫療相關保險理賠自動化,可以把醫囑自動化輸入系統;產險影像自動判讀,透過地腦視覺技術防止保險詐騙;醫療影像判讀輔助,協助判斷核保資格,過程中每個環節都需要耗費人力與經驗來判讀,也容易產生誤差,透過 AI 技術能夠減低人為的偏誤與正確率問題。
延伸閱讀:保險業的技術軍火商!洽吧智能打造產、壽險核保理賠解決方案
來賓點評:
陳念平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PwC Taiwan) 董事:醫囑、診斷證明,每家醫院的格式不太依樣,全台灣有400家,手寫辨識剛有提到用OCR去減少人工判斷,但OCR手寫辨識度很差啊,那你怎麼處理很多不同醫院的不同格式處理?那不同人拍的照片品質不同,會不會影響理賠?
洽吧智能創辦人 趙式隆:第一個問題,傳統上手寫中文辨識還是蠻困難的,目前沒辦法很好解決,在格式上算是我們特別的地方之一,傳統OCR是一張照片進來他會記憶位置,但我們不建板,是整張照片一起讀,再來用人讀表格的邏輯,也就是欄列,加上自然語言處理,仍然可以用機器去理解這篇文章的解讀方式,這樣可以解決8成左右的。
第二個問題,現在理賠涉及金額偏高,所以不敢完全讓機器理賠,AI還是輔助而已,他沒有太多信心。我們用比較多的地方是核保,現在符不符合甲乙丙式,我們分析你修圖了之類的,所以比較放在核保這塊。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