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你的 OKR 執行得還好嗎?基石創投副總:再好的工具還是要跟獎金績效連結

基石創投/Brandon 2020-07-08
你的 OKR 執行得還好嗎?基石創投副總:再好的工具還是要跟獎金績效連結
patpitchaya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本文作者為基石創投副總經理江旻峻(Brandon Chiang),本文選自「布蘭登觀點」,以專欄形式與創業者分享的建議與心得。

過去一年多以來,OKR 可以說是在新創圈還蠻熱的話題,許多 Startups 也都試著想把 OKR 導入到公司內。從 Google Trend 可以看到去年因為 OKR 做最重要的事這本書發行後,OKR 的概念就變得越來越紅,也常常在 FB 上看到許多創業者討論如何在公司內推行 OKR。如果從 2019 年初當成是這個熱潮的開始,一年多過去了,你的 OKR 執行得還好嗎?最近跟一個創業者聊天,他提到他們公司執行 OKR 大概半年多,但他最近有點心得,想要再稍微調整一下,希望能夠讓效果更好。

與績效/獎金連動

首先,第一點是要跟績效有所連結,而且最快的連結應該是每月的獎金。之前在 布蘭登觀點 032 從數字找細節裡面也有提到過,這類機制如果沒有跟「錢」連動在一起,是很難驅使員工前進的。有些人會設計成每季、每半年或是每一年來跟 Member 討論 OKR 的達成成果,最後可能會反應在每一年的考績上,以這樣的週期來說可能有點太長,所以更快一點的應該是連動到獎金制度,透過每月或者每季的發放,比較能夠驅使員工。

他跟我說,原本想要透過羞恥心管理,讓員工可以自我要求把達成率做好,但能夠驅動的力道還是不夠,但獎金的驅動力就會不同了。但根據我的經驗,有時候這帖藥下得太重的話,那就會變成沒有錢就很難叫得動同事做事,所以這也得拿捏。但如果把短期的獎金與長期的升遷結合再一起,讓員工知道,有些目標雖然跟短期獎金沒有正相關,但這可能跟領導力的呈現或是完成公司更高的策略有關,如果他做得好,當然會是公司優先培養人才,升遷的機會也比較高。

shutterstock_1283056960_OKR.jpg
讓 OKR 的達成成果更好,最直接的方式是與員工績效有所連結。 Funtap via shutterstock

目標分配與權重連動

第二點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目標的達成牽扯到跨單位的合作,那就得要在不同的單位都有這項目標,透過目標的不同或者是權重的設計,讓各方願意把這個目標放在心上,一起努力達成。

最常看到的例子就是業績目標,很直觀的這個目標一定會被壓在業務單位上,但如果你去 Sourcing 的部門都是找到品質不好的商品,運送給客戶時又時常延誤,這樣日子一久你的業績目標就會差,所以 Sourcing 部門與負責 Operation 的單位可能也需要扛一點這樣的目標,這樣他們才會把這件事情放心上。

而怎樣的目標與權重才是適合的呢?一開始你一定沒感覺,但你可以透過經驗先設定一個值,觀察個一季的時間,如果在這個數值之下,各單位是否願意「動起來」,或者是各單位主管在討論時,是否能將你設定的目標納入一起討論,對於他們心裡感受的強度如何,你可以在他們對談時或者是跟你聊到時感受到,屆時還是可以行進間調整。

有些人目標一設立後,就執行到底,過了一年再來 Reveiw。但實際上的狀況是每天都會有不同的 input 進來,外在環境一直在改變,所以如果有些比較大的改變,建議還是可以讓主管跟 Member 洽談後,適情況調整。我之前的老闆跟我說過,最好的目標,是設計在他必須墊著腳手才能勾到那個目標的狀況,這代表著他不是躺著就達到目標,而是得要花一點努力,但又不是完全不可及的目標,如果目標太難,他就會直接放棄了。

shutterstock_480458725_goal.jpg
最好的目標,是設計在對方必須墊著腳手、多花一點努力才能勾到那個目標的狀況。 Tiko Aramyan via shutterstock

OKR 如何執行與相關細節,有很多人分享了,但此篇文章想要再多提醒,再好的工具還是需要跟獎金績效相連結,這樣才會有成效。另外如果牽扯到跨部門的合作,那目標也許要跨單位去設定。最後,目標是想讓員工透過一件看得到達得到的事情,如果他完成了就有機會完成組織要做的事情,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有些需要 Review 與調整的,該即時去做就去做。

本文授權轉載自基石創投,作者:Brandon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