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比起蒐集上千張名片拓展人脈,不如先在公司裡表現好成名!

大是文化出版/福山敦士 2019-07-17
feature picture
ProStockStudio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本文摘自《一年就被挖角的工作技術:想在職場上立刻引人注目,你肯模仿某些人嗎?絕對不做哪些事?連你用哪些文具都是關鍵。》,大是文化出版

或許「萬事通」聽起來會讓人覺得很厲害,但在商場上,其實這三個字沒有太大的意義。

一般來說,很早拿出成果的人,多半精通特定領域。我認為,除了要樹立自己的標誌、特色,且精通特定領域之外,還要能成為令人放心的商量對象。為什麼這麼說呢?理由有兩個。

第一個理由在於,有人來找你商量事情,就表示情報會自動集中過來。有時在傾聽煩惱當中也會發現新資訊,懂得大家在煩惱什麼,就表示可經常存取新鮮資訊。

另一個理由,是想要完成一件大事或處理複雜的任務時,無法光靠自己一人應付,畢竟一個人能做的範圍有限,最好找形形色色的人來幫忙

所以,當務之急在於自己要精通某項技能,並與其他人做區別,建立出標誌,就像替自己加上標籤一樣。

shutterstock_1012630768_friends.jpg
精通某項專長讓自己變專家,其他人遇到問題時就會第一時間請教你。 shutterstock

我剛開始獨立創業時,會希望先有案子進來再說,所以自我介紹時,我會說自己懂得架網站、設計應用程式、做業務、創辦新事業……反正什麼都會做。

我覺得樣樣會,工作就樣樣輕鬆。可是,假如能力只到自己主動對別人說「有事可以找我商量」的程度,其實沒有辦法接到單。所以後來我決定專注其中一種能力——業務,並把「業務專家」當作我的標誌。

自從把業務專家當作特色之後,有關業務的諮詢就增加了,也會談到銷售額的話題,之後更談到「創辦新事業」。最後我接到大筆金額的委託,還有人來問我如何重建組織,讓我幫忙改革人事制度。

當我把「業務」當作自己的標誌,並精通此道之後,就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溢出效應(按:Spillover Effect,指事物某方面的發展,帶動了該事物其它方面的發展)。

比起培養外部人脈,不如在公司裡頭成名

馬上提升成果需要想辦法在公司內部建立人脈,其中有兩個關鍵要領。第一,要在公司裡成名;第二,則是運用公司內部資源,以最極致的表現面對客戶

要在公司裡成名,關鍵就是先成為公司裡最精通某個領域的專家,努力讓人「說到○○就想到我」,而不是一開始主動說「對○○有疑問可以找我」。這麼一來,公司裡的人就會找你求教,而你在洽談中,也能累積知識。既然成為公司當中的風雲人物,當你遇上麻煩時,也能輕易向公司裡的人尋求協助,最後就能解決客戶提出的問題。

shutterstock_705862858.jpg
在公司成名的第一步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可以快速在企業內部建立人脈。 ShutterStock

我以自己為例,我精通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有一次客戶來洽詢時,順便拜託我幫他們架置網站。因為我不懂這個,所以找了會架設網頁的同事過去。接著,客戶表示,除了行銷之外,還想談談開發的事情,於是我找了懂開發的人一起跟客戶談案子。結果客戶認為「跟思數網路洽詢真是太好了」。將自家公司的威力發揮到極致的關鍵,就在於好好培養公司內部的人脈。

與其蒐集一百人、一千人的名片,更重要的是能夠踏實建立關係,哪怕只有一、兩個人也好。單憑「認識別人」和「別人認識自己」,稱不上商務當中的人脈。所以與其拚命培養公司外部的人脈,不如成為公司內部的一時之選。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