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Meet Trip矽谷] 隨行筆記 3:不必迷信大廟 創業者應該花更多時間找到正確的戰場

[Meet Trip矽谷] 隨行筆記 3:不必迷信大廟 創業者應該花更多時間找到正確的戰場
創業小聚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把AME Cloud Venture安排在很 hype 的Techcrunch Disrupt SF 之後,或許是一個平衡。

創辦「無名小站」的簡志宇是創業者的神,成功透過創業出場累積財富後,緣分帶領他投身創投,加入了AME Cloud Venture,以上過程在網路上都查得到。但他形容當時的自己是「逃難到矽谷」的非主流人士,他沒有選擇再次創業、也沒有選擇跟隨當時主流價值的西進策略,來到矽谷一待就是八年。

人才永遠是衡量國力最重要的標準。
AME Cloud Venture 簡志宇

從簡志宇言談中,很深刻感覺到他心繫台灣的創業環境與人才發展,從他來矽谷之後,不斷地有政府單位連結上他,請益如何將台灣打造出亞洲的矽谷,簡志宇認為:人才永遠是衡量國力最重要的標準。

他說,台灣需要成為引進與孕育國際人才的地方,投注更多資源與精神在養成人才、開放國際學生與國際工作者、以及改變每個人的心態,台灣人要能夠接受外來人才,在自己的土地上,享有比自己更好的生活。國際觀不是把學生送出國才會長出來,國際化的思維與國際人才只是這些改變的結果。

簡志宇與Meet Trip 矽谷 2018 參訪團成員座談
簡志宇與Meet Trip 矽谷 2018 參訪團成員座談 創業小聚攝影

身為公司經營者,我對簡志宇用如此大篇幅談及總體政策問題感到相當驚訝,他似乎對於創業者或投資並不是這麼關注,於是我不停地用問題希望聽到簡志宇對台灣創業家們的建議,但在我回飯店寫這篇文章時,我發現其實內容跟之前幾次他的受訪都挺類似的。

簡志宇強調,矽谷的投資金額只佔全美國投資活動總金額的一小部分,他認為,創業者不要過度將眼光放在單純尋找資金上,重要的是知道團隊適合什麼樣的投資人,就像找到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題目一樣,是一個長遠的命題。

每個市場都有不同規模的投資人,不一定要找主流定義的創投,也不一定要加入遠在矽谷的加速器,很多bootstrap起來(財務自主)的公司,選擇在不同的時間點引進資金。只要公司夠好,永遠能保有引入資金的選擇,世界上永遠有一群人利用投資活動創造價值,所以投資人永遠都在。

媒體定義創業成功的故事就是拿到一筆資金,身為創業前輩,簡志宇希望創業者們花更多時間,找到正確的戰場,不要過度被創業成功的故事影響,聽到他這麼說,確實有一種放心的感覺。我的想法跟他一樣,只要有更多台灣的團隊有好的成績,這就會是一個更好的創業環境。

但身為背負成功案例的創業前輩與投資者,簡志宇應該對台灣的創業環境做出更多純粹建議之外的協助。台灣確實有很多如他所言,創造不同於主流價值的成功創業者,但他們都更傾向獨善其身,同為創業者,簡志宇比起這些人,更多了後進者的崇拜與社會的名氣,可惜現在的他,因為創投工作的關係,遠在矽谷,跟台灣實質上的連結小了點,真心希望,AME Cloud Venture不要只是一間政府單位朝聖的廟宇,可以有更多台灣創業者學到更多真正的矽谷創新精神。

編按:本文作者為 VeryBuy 創辦人 Audrey Yang (一股),同為本次 Meet Trip 矽谷 2018 參訪團成員。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