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辦人的身份開始一段旅程,這是周曉棟第一次。
今年年初,他放棄海通開元基金合夥人身份,創辦了 箭徵投資(「見證投資」) 。「做投資最開心的事,就是見證創業家實現夢想的歷程,所以就叫見證投資吧。」周曉棟說。
但也並非第一次。這位80後投資「老兵」其實已在創投行業摸爬滾打了8年,曾是海通開元系基金最年輕的合夥人,股權投資協會「年度最佳投資人TOP10」,投出了多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包括科藍軟件(300663)、中環科技(300692)、界面新聞、途虎養車網、媽媽網等。
在海通時,周曉棟就曾募集設立了海通新興產業投資基金。「海通這支10億規模的基金是我從0做起來的,整個基金方案和基金定位都是我出的,募、投、管、退和團隊組建都完整趟過一遍了,經歷非常難得。」說起這段經歷,周曉棟感觸收穫頗豐。既有投資經驗,又有基金完整募集和管理經驗,這也是周曉棟敢於「第一次」的底氣所在。
2018年,他與同為80後的家族基金投資人陳旻捷以及國內上市公司大股東Steven一拍即合,成立了見證投資。如今,脫離開大平台的背書做投資,大家似乎更看重他的個人口碑。 而周曉棟對自己的要求是「靠譜」,不做漫無邊際的承諾,說到的事情要做到。同時,要「專業」,無論是對行業的理解,對公司的管理還是對資本市場的動向。
「我們在企業級服務領域和文化產業累積了很多年,新基金決策更獨立,效率很高,見證投資要做細分領域最高效的基金。」談到見證投資的定位和打法,周曉棟介紹到,「聚焦才有效率,才能打通。見證投資的委員會都是我們關注領域中的頂級專家,包括五百強的CEO、上市公司總裁、BAT高管和商學院教授等等」。成立短短幾個月,見證投資就已經投資了5家公司,包括NeoTV、收錢吧、Uki、眾鑫保、高創智慧安防,速度之快足見他的行動力 。令周曉棟欣喜的是,其中兩家已經拿到了後一輪融資。
IT男的轉型之路
「大學裡學習的並非金融,而是計算機。當時有門C++編程我考過全系第一。」周曉棟不否認自己也曾是一枚小學霸。說到後來轉行投資,周曉棟覺得大學專業幫助頗大。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周曉棟進入飛利浦數字實驗室參與嵌入式系統開發。「我自己做過開發,同學很多去了微軟、Google、intel、SAP等知名IT公司,學弟學妹很多去了騰訊、阿里、百度、京東,對我後來做企業級服務的投資幫助很大。」周曉棟介紹到,「基本上產品和技術層面去和創辦人聊完全沒有隔閡。」
2004年周曉棟轉向財經領域,在四大會計事務所德勤工作5年。「做了很多國內外上市和併購的案例,整個流程爛熟於心了。」周曉棟談起這段經歷的收穫,「 順便考了個CPA。現在被投企業有什麼架構和財務上的疑問都不用請會計師了,很多都直接來諮詢我 」。打下了財務基礎,又有IT背景,周曉棟順利進入了平安創新投資,開始進入投資行業。一年半後進入國內最大的股權投資基金海通開元,並在這裡完成了他在投資行業的重要累積。
「一開始三年很難熬,企業級服務和文化領域的公司需要累積,和同階段O2O、互聯網金融領域比起來估值增長不算快。前3年自己投的企業還未上市,也沒長成獨角獸,特別焦慮。不過還是憋著一口氣,相信時間會證明優質公司的價值。」周曉棟說到自己的投資體驗,「 然後一切又好像是突如其來和順理成章,2017年出了3家上市公司,另外界面新聞和途虎養車網也都進了獨角獸榜單,一下豁然開朗了。感覺投資還是要累積和耐心的。 」
又專業又熱心
在他所投的企業裡,創辦人對他的評價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專業」。途虎養車創辦人陳敏說,周曉棟不同於其他投資人,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業務上,對行業理解很深,在他自己聚焦的行業中人脈也很廣,因此在公司的發展思路上給了他很多啟發。
上市公司科藍軟件共同創辦人周旭紅說,2012年,互聯網金融還處於早期階段,科藍的業績也並不明晰,在外人看來風險很大,但周曉棟非常篤定,看好互金IT服務領域,給了科藍第一輪投資。同時,在德勤的經歷,讓周曉棟很早就為公司設計了完善的架構,法律風險點的把握非常精準。「 一般投資機構對公司上市會有業績承諾的設置,但在當時A輪的協議裡,周曉棟就從被投企業角度考慮,設計了比較合理的條款,所以我們後來上市沒有條款被人找過麻煩,給了我們很大幫助。 」周旭紅說。
讓周旭紅印象深刻的還有周曉棟對投資企業的熱心,每當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周曉棟都會非常熱情地進行幫助,有次得知某股東與公司之間產生了分歧較大的問題,第二天一大早就從上海趕到北京,並且最終在他的推動下事情得以順利解決。此外,公司後續的B輪、C輪融資,也都離不開周曉棟的幫助。「公司發展中,行業的一些風吹草動,他比我們還要上心。」周旭紅說。
除了投資,周曉棟在基金設立和管理方面的經驗也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海通開元獨立組建基金時,他最大的感觸就是需要很強的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每個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 LP)都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有的出資金額多,有的背景品牌強。每個LP訴求也不同,有希望提名投資決策委員的,有希望每個項目跟投權的,或者要管理公司股權的等等。想要盡量滿足各方的要求,就要理解出資人的背景和核心訴求,明確與基金定位和打法的匹配度,並且要對基金架構設計非常專業,才能提出合理的方案。
「雖然募資和投資是兩件事情,但相同點是都需要換位思考,要盡量滿足各方的訴求,達成目標。」周曉棟說。 當年考CPA的經歷以及在中歐金融MBA的學習過程讓周曉棟對基金法律層面的事務格外清晰 。「周曉棟非常專業。」原艾瑞集團合夥人,非凡母基金創辦人吳畏介紹到,「很多基金設立的法律問題我都和他諮詢過。」
領域和看人
現階段,周曉棟主要看好3個領域:
第一個是企業級服務 。To C的互聯網創業格局已經進入下半場,而互聯網對企業運營層面(B端)帶來的變革還在繼續。美國有很多企業級服務的獨角獸,中國的企業數量巨大,全國各類市場主體有近9000萬戶,並且每年還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市場巨大。與此同時,中國網路基礎建設良好,IAAS層和PAAS層服務完善,為個性化的企業級服務提供了基礎。流程訊息化、決策智慧化、數據資產化等需求催生了大量機會,使得企業級服務有著廣闊的市場。
第二個好看的領域是文化消費,尤其是符合年輕一代口味的產品和服務 。對於二次元文化、網紅產品、電子競技、網綜網劇等領域的產品和服務,年輕人有很強的付費意願。這個領域新產品、新內容、新體驗層出不窮,不會因為巨頭壟斷而創意枯竭,所以有不錯的投資機會。
第三個看好的行業是人工智慧 。深度學習技術在機器視覺和語音識別等領域已經能滿足商業化的要求,將對很多領域產生巨大影響。這一行業中底層技術平台更多是BAT等巨頭企業的戰場,就投資機會而言,結合行業應用更有機會,尤其在安防、醫療和零售等領域。
而對於投資人而言,另外一項重要的技能就是看人,周曉棟有一套自己的看人邏輯。
「創辦人的聚人能力很重要。」周曉棟說。而挖掘這樣的人,周曉棟有自己的標準,比如他青睞管理過團隊又很接地氣的大公司管理層,或者曾是連續創業家。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創業家的商業經驗。如果在現有團隊中有很多「老部屬或者老同事」,則說明創業家聚人的能力不錯, 「不管後面發生什麼,這樣基因的創辦人總能帶領團隊折騰出些事,不會輕易說不幹了。」周曉棟說。
學習能力是創辦人另一個關鍵,創辦人的成長潛力是企業最強的增長因子。 不僅需要創業家對本身業務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也需要他能夠聽得進別人的建議。「如果有一定的商務能力就更好了。」周曉棟說。而為了能夠和創業家互相了解對方,周曉棟更願意和創業家、LP一起喝酒,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增進感情,還能更加清楚地看到一個人的真實性格。「在商務環境裡,創辦人介紹公司已經反覆很多次了,容易流程化。而非商業環境下就更加自由,可以敞開聊。」周曉棟笑言,「最近在讀中歐創投營,喝酒頻次又增加了。」
專業,所以周曉棟進行投資決策也並不糾結,自己新基金快的第二天就可以出投資意向書。周曉棟說,糾結是因為對這個事情理解不夠深,那麼,就要加快在這個方面的學習。
「很多新的領域、投資機會都是行業報告裡沒有的,還是要到真實的商業環境裡去了解,去見證。」周曉棟說。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創業邦》,作者:楊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