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檢查「眼睛」就知道有沒有中風!Neurobit 要成為眼球震顫領域的先驅

feature picture
周書羽 攝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腦中風高居全球第二大死因,而中風往往來得出其不意,黃金治療時間僅約三小時,許多患者因延誤就醫喪失搶救先機。除了事後搶救,醫學上又有什麼方法可以事先預防呢?

頭痛暈眩是腦中風的前兆之一,電腦斷層掃描(CT)與核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醫學上用來檢查中風的兩大工具,但 CT 遇到腦幹與小腦部位的阻塞型腦中風時,有高達 60% 到 90% 的機會檢查不出來;MRI 雖然可以補足 CT 的缺陷,檢查時間卻需要花費 40 到 60 分鐘, 一旦錯過三小時的黃金搶救時間,便有可能造成遺憾。

眼球顫動闢新技術,99%敏感度不怕耽誤治療

Neurobit 神經元科技看到這個痛點, 開發腦神經檢查裝置 Neurospeed,利用眼球震顫快篩出潛在中風患者 ,而快篩步驟源自名為 HINTS 的臨床神經檢查法:

  1. 頭部衝動測試(Head Impulse)-醫生扶著患者頭部快速轉動,觀察患者在凝視靜止物體時,是否可以維持穩定視覺。
  2. 眼球震顫(Nystagmus)-眼球不由自主之顫動,而且無法有效地注視一個定點。
  3. 偏側檢查(Test of Skew)-醫生輪流遮住患者其中一眼,觀察另一眼是否偏斜。
goood.png
Neurobit 開發腦神經檢查裝置 Neurospeed,利用眼睛震顫快篩出潛在中風患者。 Neurobit / 神經元科技 官方臉書

「每個醫生所受的訓練不同,現行中風的人工判斷很難定性定量。」執行長兼知識長楊鈞程(Travis)表示,利用眼球的運動情況判斷出腦部異常, HINTS 檢查法的敏感度可達到 90% ,結合攜帶方便的 Neurospeed 會更有利促進檢查標準化,不僅能減少耽誤治療的情況,更同時有效預防中風發生 。團隊未來也將會擴大應用,利用裝置協助更多科別疾病快篩,協助醫生利用標準病歷增加工作效率。

團隊對於 Neurospeed 的使用情境共有四種規劃,除了急診及留院快篩外,Neurospeed 也可以應用在救護車上, 透過簡單的裝置協助醫護人員同時進行急救與檢查,到院前即可提供檢查報告供醫生確診 ;未來也計劃瞄準遠端醫療,專攻醫護人員以及居家醫療,將篩檢流程往前推到民眾端,高風險族群便可以善用裝置即時檢查。

技術最怕被抄襲,曝光前做好專利佈局

Neurobit 起源於台大醫工所與創意創業學程共同開設的課程,結合不同背景的成員共同創業,涵蓋醫工、資訊、神經內科醫生、專利、商學領域等專業領域。專長雖然不同,但大家一齊努力的心別無二致,為了證明實力,團隊積極參加各大比賽拿下好成績,希望未來能在種子輪募得理想資金。

提到技術,新創團隊最害怕的無非是被抄襲。

以技術起家的 Neurobit 對於專利尤其重視,在產品曝光前已謹慎布局,專利申請範圍除了台灣也擴及美國等國家。「會被抄襲的,通常是曝光度高的穿戴裝置。」技術顧問王經富表示, 曝光度高的產品目標消費者通常已經在市場裡,並不需要另外開闢,所以才會被迅速複製抄襲 ;而 Neurospeed 是一款醫療器材,有一定的技術門檻,背後除了需要正式認證外,還必須受到嚴格的法律審視。由於研發過程漫長,消費者並非短期迅速累積,誘因相對較低,因此抄襲的發生機率不會太高。

「我們自詡是眼球震顫的唯一先驅。」楊鈞程表示,以臨床醫學而言,台灣是很好的場域,但台灣對於創新器材較無依循法規, Neurobit 才選擇從美國市場起家, 除了可以第一步就攻入龐大市場外,也希望憑藉在美國累積的知名度反過來打進亞洲市場。 團隊目前持續和醫院進行臨床試驗,未來會考慮提供硬體租賃與買賣服務,或是以軟體分析計量收費。

學生起家靠自己,產業串接是最大挑戰

Neurobit 成員幾乎都是從學生身分起家,從零開始對團隊而言格外具挑戰性。技術長兼開發總監黃勁勛(Jim)才剛要從研究所畢業,大學原本主修生化科技,卻在求學生涯意外燃起對工程的興趣,轉而考取醫學工程研究所。團隊裡黃勁勛的年紀雖然最小,但年齡並沒有掩蓋他的能力,Neurospeed 的機械規劃、對外包裝業務全由他一手包辦。

唯一有業界經驗的陳維澄(Roger)則挑起了營運長與財務長的職務,談到現行營運狀況,他認為一切都在軌道上,而創業這一路以來他認為最大的困難是「找到對的人,解決對的事情」。陳維澄以藥品跟醫療器材舉例,藥品研發期長,但上市後流程清楚,並不需要擔心後續的產業串接; 醫療器材牽扯不同領域,沒有複製貼上的成功模式,連零件的挑轉都必須再三斟酌,加上醫療器材的上下游並沒有整合,上市後必須仰賴自己的力量找到供應商,後續還可能面臨因為專業不同產生的隔閡,導致新創團隊常常陷入單打獨鬥的窘境。

「以學生的角度來說,就是缺乏產業鏈的歷練。」王經富認為,創業來有些事情可以靠充裕的資金解決,但團隊目前並未開始募資,加上沒有產業歷練,最難熬的就是一切挑戰都需要靠自己解決; 「政府的資源就像是用『點』的方式分別協助,但是沒有把各個產業整合成『線』與『面』」 楊鈞程補充,目前幾乎都是仰賴自己的人脈與努力,接下來,Neurobit 將大量累積數據,藉此提升產品的準確度,以利未來要尋覓創投資源時更有說服力。

32wef.PNG
神經元科技團隊成員左起:技術長兼開發總監黃勁勛、技術顧問王經富、執行長兼知識長楊鈞程、營運長兼財務長陳維澄。 周書羽 攝

Neurospeed 預計在明年正式推出,團隊成員也開始最後衝刺,專訪後隔週馬上飛往美國,與當地醫師商談相關合作事宜。世界各國、各家企業拚智慧醫療,相關產品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也不禁讓人期待 Neurobit 能為健康智慧醫材產業帶來怎樣的改變!

創業快問快答

Q:長遠來看,公司想成為一家何種類型的公司?
長期來說是獨角獸公司。但短程目標是持續建立大量的資料庫,並同步進行確效驗證。

Q: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Me only,尚未有人做類似的事。

Q: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好的技術要有好的商業模式,好的產品需要有堅強的團隊支撐。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
1. 創新為要。
2. 專注給病患最好的服務。
3. 執著於創造新的醫病價值。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神經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Neurobit Technologies Co. Ltd
成立時間:2016/9/14
服務名稱:AI 腦健康快篩助手 / Neurospeed
上線時間:2019/2/1
團隊人數:NA

官方網站Facebook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