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物聯網、工業4.0和人工智慧是科技產業的三大風口,引領了主流趨勢,帶來顛覆性技術,觸發商業模式的創新,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強調,在典範轉移下,年輕新創與成熟企業「共創」的時代已經到來,雙方應互相對話學習,尋找合作的機會,找尋新的切入點。
亞洲規模最大的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今(16)日在台北花博爭豔館登場,三天展期中,聚集超過400組新創團隊與產業領導者,共同交流激盪。
從四大趨勢中尋找新商機
何春盛在Meet Taipei發表演說時提到,從智慧手機淘汰Nokia、數位攝影淘汰柯達底片的啟示來看,產業佼佼者也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沒落,乃至衰亡,他建議年輕創業者,唯有抓緊主流趨勢(Mega Trend),尋求與持續發展性的成熟公司合作,才能在物聯網時代下,找到新的切入點。
而都市化、去全球化、平台經濟和共享經濟四大趨勢,都將帶來無限商機。
以都市化來說,到了2050年,全球有逾7成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從亞洲到歐美的千萬人口大城,擁擠、高密度的生活環境將帶來很多問題,像是污染、交通、安全和教育等,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智慧城市也將為產業帶來巨大商機。
又像是2009年的金融海嘯,終結了中國GDP以雙位數狂飆的年代,可視為去全球化的起點,特別是從2016年開始,全球吹起獨立號角,英國脫歐、蘇格蘭和加泰隆尼亞陸續發動獨立公投,加上川普當選後美國轉向保護主義,強調美國優先。
何春盛強調,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製造策略將被重塑,經濟規模不再是唯一,從外包回歸自製、從大量生產轉向客製化、從集中到分散,皆為製造業帶來很多新的可能性。
研華以大帶小,3年內育成15家新創
研華日前成立「研華x StarFab物聯網加速器」,鎖定智慧製造、智慧醫院、智慧零售、智慧環保與能源、人工智慧與工業用無線技術等領域,以商業合作、共同開發為核心,預計3年內至少育成15家新創公司,企圖建立台灣物聯網產業鏈發展以大帶小、世代共創的模式。
何春盛表示,在物聯網4大關鍵組成,感測器、無線網路、雲端平台和大數據分析,由於雲端平台將被極少數大企業掌握,邊緣端才是台灣的機會所在。
他也提到,物聯網普及的關鍵並非在於5G,而是在LPWA低功耗廣域網路(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技術上,像是LoRa、NB-IoT等,目前技術已經陸續到位,但更重要的是,到底要用物聯網來解決哪些問題,這部分仍在摸索商業模式和價值的階段。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作者:蔡紀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