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我們未來五至十年面對的是一個「低增長+負利率+貶值+銀行壞賬問題集中爆發」的現實組合,作為新創團隊,該如何投資?生存和生長?其實,新創團隊的CEO不是那麼好當的,定戰略、訂產品、帶團隊、計好數,一點都不能少。
網路行業在今天和在2002年網路科技泡沫爆破的時候有着根本性的差別。如今,大公司已經覆蓋了相當部分的市場機會,這不是壟斷,是商業發展中每個行業都必然經歷的過程。
傳統行業不也是一樣嗎?現在去賣蚵仔煎、賣雞排,成功率也是很小的,這不是決心多少、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在現有格局下,機會確實少。
但網路、新產品、新經濟還有機會嗎?
肯定有。
回顧過去40幾年的財富500強,幾乎每十年一個大換血,而且換血速度愈來愈快:1973至1983年間,35%為新上榜公司;1983至1993年間,這一數字為45%;1993至2003年間,60%為新上榜公司;2003至2013年之間,高達70%以上都是新上榜公司,更多是網路公司。
所謂的網路、VR/AR、 Fintech、IOT,這些都是你我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名詞與生活。手機很少用於講電話,而是作為工作、生活、消費、溝通、資訊、娛樂,一個人的一天,就是always online。
其中,我認為YC創始人Paul Graham提出的100 People Love的實踐最實際。
與其讓一百萬人對你的產品有好感,不如有一百名忠實粉絲。
這一百人,會不遺餘力地向世界宣傳你的產品,並且會持續給你帶來回饋或建議,讓你能夠不斷優化用戶體驗。網路思維,就是讓一小部分人開心,比讓一大班人百分之五十開心來得好。
本文轉載自:startupbeat(香港),原文作者為:老占,原文標題為〈讓一百個人開心〉,Meet創業小聚獲授權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