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MEET深圳]創客創業與創客就業

李經康/黑快馬科技董事長 2015-08-10
[MEET深圳]創客創業與創客就業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按:本篇為黑快馬科技董事長李經康先生參與2015年6月《數位時代》主辦的[MEET深圳]對於台灣與深圳兩個地區的創客在創新與創業經驗和思惟的有感分享。

由《數位時代》安排的一趟MEET深圳交流活動,我看到的創客,大多是以創業為目標(台灣創客亦同)。而創客不等於創業,創客多半是從興趣開始接觸DIY創作思維,但創客距離創業是很近的,只要加入外來資源注入,很容易就走到創業之路。

創客創新的作品,會讓資本投資更活絡加速創客走向創業。創客創新的作品,容易受到企業的睛睞,企業會注入資源把創客的創新作品「產品化/量化」,加速讓創新產的品發揚光大。

不論是創客創業,或是創客就業,大眾投入創客之列,都是提升了就業率,增加對社會的創新產值,更是提高了國家人才競爭力。
(圖說:黑快馬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經康)
(圖說:黑快馬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經康)

就創業思維而言,我來談談,在創客想研發產品思維上,提供幾個觀點,讓創客想走向創業者參考:

找到需求

需求,最好是從生活上得到的,你可以對現有的產品不滿意,可以更進步增加實用性,因此產生研發升級產品的需求,這樣研發出的產品是最貼近使用者的,例如:開車時,使用導航時,沒辦法用手來寫地址,那就有個用語音來控制的需求,這就是從生活上得到的需求,儘量不要在一開始就從「科技大創新」的思維來「創造」消費者新需求。

但如果你資源夠豐富,不用從生活體驗找到「小需求」,直接從「大創新」的思維來研發找需求的產品,那我就要提醒先找出下面二句話的解答,再開始投入研發資源:

1.要找到使用者都想體驗的需求,卻沒人已經滿足這體驗的需求。
2.就上述,能提供使用者想要體驗的這個需求產品的技術,市面上卻沒人能滿足這個需求技術的產品。就算是小量需求,都能讓產品在深度價值上,從「小獨占走向大獨占」。

不要一開始就想要一次到位

關於創客的產品研發思維,我建議不要一開始就想要研發出一次到位的Mass Market產品,或是第一步就從極大值的平台思維,或建立一個生態系的思維來研發產品,那種投資極龐大,一直面對需求變動的考驗與無上限的成本投資,就算你找到了這個需求同時也研發出產品,但創客的總體資源不足,一旦被大企業看到這個Mass Market的需求,很容易就被大企業的總體資源給淹没了。我建議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例如:文化結合科技。

我看到有創客把藍芽音響設計成極美藝術的裝飾品,用聲控來操作音響,也可連上雲端音樂庫,這是具有獨特性的體驗需求,又可以少量生產,足夠豐厚的毛利,大企業也不會想要跳進來競爭。

先找到適合小眾的「小獨占」

現在桌上型的3D列印的技術已越來越成熟,桌上型製造的趨勢,正在展開中,可提供小量多樣的產品,如同現在的小量印刷行業POD(Print On Demand),一旦走向一個產品可以桌上型小量生產,再把產品結合網路科技,那麼「萬物聯網」就是由創客所堆創造出來的。大量生產的產品適合大眾,創客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桌上型」生產模式,先找到適合小眾的「小獨占」,再慢慢延伸更深「大獨占」的競爭力。

創客要走向創業,已有很多的環境可以展現的舞台,各國都有育成中心(孵化器)的資源及天使投資人的資注,各國也都有群眾募資的眾籌平台,在上面都會有許多文化結合科技創新的藝術科技產品,創客可以先在「桌上型」小量生產,再拿到眾籌平台上得到小眾的贊助,而大企業及創投基金也都在上面看產品也會贊助研發產品拿來試用,一旦試用後滿意,自然會有有龐大資源的單位會來找你合作這個項目,不論是創客走向創業,或是創客加入企業,這些都是創客舞台呈現價值的好環境,讓創客走向創業及就業起步之路更加順利。

當產品生產走向小眾化,就不再是由大企業、大型組織、政府所主導時,人人都是創客的參與者,產業界就自然出現轉型契機了。當創客和青少年接觸,自然就形成了創客創造「物品長尾」的「萬物聯網」世界。

不論是創客創業,或是創客就業,未來萬物聯網的世界,就是創客的舞台。

延伸閱讀:
[MEET深圳]創客樂園,讓智慧硬體創業更簡單
[MEET深圳]創業資源,國際對接— 前進全球硬體創新軍火庫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