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蘇麗媚] 創業的價值

[蘇麗媚] 創業的價值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近來創業氣氛熱絡,各種社群活動、競賽不斷地吸引著社會注目的眼光,我也因此受邀參與一些評選。過程中,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有很高比例的中國大陸背景的評審常常會覺得台灣團隊普遍的夢想都不夠大,應該可以再偉大一點。但我反而會去想,偉大的夢想應該可以從細節著手,當社會都沒有被滿足的時候,這件事有點空泛,獨善其身。

我在擔任「紫牛戰隊」評審工作時,一定會問:你的夢想是什麼?你的夢想對台灣人的幫助是什麼?創業到現在覺得台灣最困難的是什麼?創業的核心是用一些關鍵科技技術改變人類生活,顛覆人類生活讓社會更美好?抑或是可以解決生活、社會問題?例如對社會有貢獻、服務社會、填補社會缺口。

可惜的是,不少新創團隊準備的簡報雖然厲害,但回答即時性的問題時,却出現不是答非所問,就是說不上話的情況。我發現問題除了不慣傾聽之外,更讓我覺得擔憂的是,團隊的回答都沒有明確的中心思想,真正思考過自己信仰或價值的團隊非常少。所以我想與創業者分享,你必須去想,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又希望讓別人看到你什麼。

創業不是追求市場「估值」高低,而是體現一種「價值」取向。台灣沒有中國那樣大的市場,如果整個社會跟資本看待創業都是急功近利,那個價值的成分就非常低,也會失去台灣特色。換句話說,創業的重點不是商業模式,而是能否改變或形塑一個更好的使用者行為。

近來很多人討論台灣文創的發展,在我來看不是不成功,而是那些沒有做文創的人,去定義文創是否成功。如台灣年輕世代有著獨特強烈的土地思想,超越功利資本的框架,正自在地準備發光,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標準,而獲得尊重。像是「歐北來」,七年級的團隊,蒐集島嶼的美麗故事,拼湊被遺忘的文化蹤跡。他們無意挑釁社會框架,而是提供生活的另一種選擇,找回與台灣土地的連結與認同。從物質層面,他們的確賺得不多,可是卻得到非常高的精神認可。

從生活裡頭,找到數位化生活的服務,就是很好的創業起點。舉例來說,可以去想想如何利用直播視訊,打造針對家中長輩的「陪伴服務」;或是像「呼叫阿福」團隊打出代客停車服務,選擇自己的價值信念並服務社會。其實很多傳統產業裡都有無窮大的機會,傳統產業有好的企業基底,只要願意抱持開放的態度,讓數位創意進來。企業跟上數位科技發展的契機,也就能造就機會給予優秀的創業家,而真正帶動產業應用科技,重塑社會價值的轉型。

TAGS: # 蘇麗媚
本文作者 蘇麗媚 編輯部 蘇麗媚

前三立電視執行副總,目前以個人身分創辦夢田文創,探索在數位匯流的無序結構「流經濟」大趨勢下,實驗跨產業、跨平台、跨市場的文創產業「流經濟」的各種可能性。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