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向12個城市、47家共創組織的創業家身上,學習12個關鍵價值主張(下)

編輯部 Min Chi 2015-04-06
向12個城市、47家共創組織的創業家身上,學習12個關鍵價值主張(下)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去年,為了幫自己的好奇心圓夢,我利用的7次出差及休假間的空檔期,參訪了位於歐亞大陸的 12 個城市裡,47 間最具有共創精神的組織、自造者/創客空間(maker space)、以及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 。

我的初衷很單純;我想學習在其他的文化國度裡,人們是如何實踐與看待共創這件事,並透過什麼樣的行動與策略,來維持商務及財務上的成長。

在這趟總計共 62 天的共創模式探索之旅中,僅透過郵件及 Facebook 的聯繫,我很幸運地能與這些在商業及教育領域上,都有相當顯著成就及影響力的意見領袖、經營團隊、創辦人及投資人,進行一對一的訪談。

儘管他們能提供的訪談時間都非常有限;感謝他們從未提出收取任何費用或回報,但他們都希望我可以透過各種管道,讓更多人知道他們正在創造的,早遠比那些被粗略報導的事,更具經濟規模,更值得被推崇。

讓多數的受訪者認為最為無奈,最被誤導的一件事是:「共同工作空間並非在於你擁有一個空間後,就天真地想像可以開始透過出租、開課、辦活動、賣餐點來經營的事。這可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終生事業。」

那是多數「自稱」是共同工作空間在做的事。
它們最終只想以那種天真的態度來「維生」。

在過去的五個月裡,我重新咀嚼並且歸納出那些身在最前線的共創者,告誡我關於經營共同工作空間的四段時期裡,12 件最關鍵的價值主張。

中期|MID-TERM

4–10 年間

07.放下身段,回歸本地需求

影響者 :TAG — Talent Garden, 米蘭

去年在與多使用者設計體驗報告分享中,出現了「接地氣」這個新名詞。它所代表的,即是如何透過理解本地客群的需求,來創造出只適用於當地的解決方案。

這件事聽起來很基本,但很多組織卻無法做到。主因還是得回歸到主事者,是否真能帶著一份接受他人生活方式的同理心,在不帶進任何先入為主的前題下,嘗試探索及洞見符合當下需求的本質。

許多的空間在品牌意識的引導下,會很習慣性地把個人的喜好,當成是一種宣言。而這種在缺乏認知當地需求,又不彈性的意識推廣下,在群眾的眼中看來,只是一種閉門造車的自我滿足。

TAG-Talent Garden
TAG-Talent Garden 在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5個以上的空間,而且他們更鼓勵各地的會員,可以到其他的聚點共事。

位於米蘭共同工作空間樓頂上的開放空間,是所有團隊最能舒發壓力的神奇場所。
位於米蘭共同工作空間樓頂上的開放空間,是所有團隊最能舒發壓力的神奇場所。

08.學習處理製造與販售

影響者 : Cockpit Arts, 倫敦

如果你懂得將點子化身為實際的產品,接下來請嘗試將它販售出去。

當決定創業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與現實生活中的商業行為掛勾在一起。你可以透過一年辦1000場線上與線下的活動測試,來找尋族群。但你不能不去面對大眾,因為這樣會加深你的產品/服務,與市場的隔閡。

與陌生的大眾面對面,有時候會是一件非常可怕的過程。但這會協助你以及團隊增長對需求的敏感度,以及建構、實現產品/服務的願景。

在這棟已經孕育許多新創公司的空間,擁有快30歷史的Cockpit Arts 相信他們的存在,就是在幫助想創業的人創業。
在這棟已經孕育許多新創公司的空間,擁有快30歷史的Cockpit Arts 相信他們的存在,就是在幫助想創業的人創業。

Maggie Owen 也是 Cockpit Arts 的進駐的業者之一。她在離空間不遠的街上,開了一下屬於自己的店。她在這裡與顧客第一線接觸,並從客人的回饋中,進而修改自己的創作方向。
Maggie Owen 也是 Cockpit Arts 的進駐的業者之一。她在離空間不遠的街上,開了一下屬於自己的店。她在這裡與顧客第一線接觸,並從客人的回饋中,進而修改自己的創作方向。

09.突顯改變工作的必要性

影響者 :阿里巴巴UED, 杭州 | 微信, 廣州

你可以把一個空間當成是工作的地方。或是變成一種生活體驗的地方。

微信錢包及支付寶的在大陸的普及,讓帶著鈔票出門變是件多餘的事。而也因為有他們的存在,上億人每天在食、衣、住、行、娛樂等所有的生活大小事上,獲得比以往更便利的輸通。

而在為了讓這些能解決最基本的服務能更為無障礙、以及貼心,他們將整個空間設計成一個濃縮版的生活體驗。所有的設計人員可以從實際操作及觀察中,發覺使用上可以修正的地方,而更進一步的提升服務。

位在杭州的阿里巴巴與位在廣州的微信,兩者在地理位置上雖相差了1280公里,但卻在彼此開放式的工作空間裡,進行相同的事:以使用者體驗為起點的服務。
位在杭州的阿里巴巴與位在廣州的微信,兩者在地理位置上雖相差了1280公里,但卻在彼此開放式的工作空間裡,進行相同的事:以使用者體驗為起點的服務。

長期|LONG-TERM

10年以上

10.勇於改變麻木的教育體質

影響者 : C-hub 成大創意基地, 台南 | 同濟大學中芬中心, 上海

就算成為全世界最會寫論文的學校,或許真的沒什麼值得高興的。

許多學校把論文當成是學生畢業找工作前的一種練習。但請讓我們捫心自問,在我們身邊有多少畢業生是靠著論文而找到工作的?

再試著想像一下。假如有一位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就已經開始撰寫、實踐以及練習他的畢業論文。而在接下來直到畢業前的時間,他透過每天的筆記以及週報的方式,不斷地來紀錄習得以及訂正方向。

最後,我們可以預見的產出,絕對並非是一份來自他的應徵履歷表,反而是一份已經透過上千次的真實測試,可立即被實現的事業白皮書。

成大創意基地 C-Hub
成大創意基地 C-Hub 期待未來能成為翻轉台灣教育的核心。(照片拍攝及擁有者為張迦迦)

同濟大學的中芬中心
同濟大學的中芬中心每學期都會邀請國際企業,與學員們共同開發能被實際推上市場的產品/服務開發專案。

11.挑戰失衡的就業生態

影響者 : WeMake, 米蘭 | LOGIN, 米蘭

每年有超過1000位以上的服裝設計學生從米蘭的各大學院畢業。99 %以上的學生,會花費個人最黃金的時期,在為其他資深的設計師工作。

許多畢業生已經預見了他們的未來,所以他們選擇了自行創業這條路。幾個位於米蘭的共同工作共間看到了這樣的潛需求。因此,他們的空間內幾乎沒有擺放任何一台3D印表機,而是各式的服裝設計的設備。

這些空間並沒有將營運的業務,建構在與學校或是產業上的連結,反而是找到了被這封閉的生態圈所遺落需求,並為需求者找到了一條重生之道。

WeMake 提供對流行產業有熱情的創業者,在準備期所需要的課程。
WeMake 提供對流行產業有熱情的創業者,在準備期所需要的課程。

LOGIN 擁有多數的男性工程師,以軟體開發為主所組成的共同工作空間。
LOGIN 與 WeMake 擁有相同的創辦人。兩者最大的不同,則是LOGIN 擁有多數的男性工程師,以軟體開發為主所組成的共同工作空間。

12.鼓勵回歸原始的手動宣言

影響者 : MakerBar Taipei, 台北 | OpenLab Taipei, 台北

就在每天睜開眼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許多需求過剩的物件包圍。

人們太樂於為自己的購物慾找尋藉口,而忘了其實每個物件都有被延續生命的機會。幸好,這幾年身邊有一群自稱為自造者/創客的人(maker) ,正在用雙手改變以及抵抗這樣的生活方式。

他們遵循物盡其用的法則,為可修補的物件找到能延續壽命的方式。

許多人說這是一種新的革命,對科技或是對人類來說都是。但我更相信,這是人的本性;我們只不過是重新出發,期待找回那份早已喪失的求生本能。

Makerbar Taipei
在 Makerbar Taipei 除了可學到許多單靠雙手就能完成的技能外,不定期舉辦的活動,也可以讓參與者,獲得更多關於自造者運動的動脈。

身兼 OpenLab 創辦者以及營運者的鄭鴻旗,擁有許多令人欽佩 ,可將廢物生命再造的本領。
身兼 OpenLab 創辦者以及營運者的鄭鴻旗,擁有許多令人欽佩 ,可將廢物生命再造的本領。

本文轉自作者部落格comaker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