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專訪] 愛評網何吉弘x17Life李易騰:不要只聽1%的人說台灣市場太小

editor 郭芝榕 2014-11-30
feature picture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愛評網17Life,兩家9歲的網路公司,在2014年一拍即合,正式對外宣布要跨界合作,除了打造全台最大的美食聯盟,更將夢想放在打造全世界虛實整合的示範場域。

當別人不斷說台灣市場太小,17Life總經理李易騰跟愛評網執行長何吉弘選擇深耕台灣市場,做別人眼中的「小確幸」,他們怎麼看台灣的市場?身為同一時期的網路創業家,當大家在說創業團隊要國際化的時候,他們又怎麼想?以下是李易騰(Elton)及何吉弘(Sky)的對談:

市場大小,不是由1%的人說了算

何:對創業者來說,一個市場的大小不是看領土,而是看你到底想要做到什麼程度?如果你可以做到全台灣的計程車都由你提供和整合,不大嗎?但是如果想的是要跟郭台銘一樣有錢,那就真的太小了。

以前自己覺得台灣的市場還不錯,但有時候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市場太小?OpenRice進來時我還蠻開心,因為有台灣以外的人想進來,表示這個市場是有人想要的。

台灣很Juicy,只是沒有人在網路深耕生活休閒市場。愈多外國公司進來,會對市場的活絡程度、競爭關係和成長速度變得更快,這是好事。

李:我覺得台灣市場其實很巨大。很多人說它很小,那是從不同的角度在看這件事,只是說這件事的人講話比較大聲,所以大家會受到他們影響。台灣社會的組成並不是來自於說台灣市場太小的那1%人口,台灣真正價值的組成是來自那99%說台灣真的很大,但是他們的聲音呢?

我們想服務這些人,因為在那99%的人心目中,他們認為台灣市場很巨大,這就是台灣的價值。我們很希望真的可以讓台灣變成虛實整合的示範,因為全世界的虛實整合也都剛開始,Groupon有沒有比我們更新的技術?我也不認為有,我們的新技術、新想法、新創意是超越他們的。

何:我常覺得那1%的人,有時候不要把事情的角度講得那麼死,會扼殺很多台灣的創業者。創業者會覺得今天想的東西只能解決台灣的問題,解決不了全世界的問題,沒有國際觀,然後就沒了。但搞不好鼓勵所有人用創意解決台灣的問題,台灣會變成全世界創意的起點。

選擇在台灣深耕,是種社會責任

李:我們都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這是一種社會責任。你說我們可不可以去中國發展?我們已經到這個規模,也在業界混這麼久,要去中國都是太輕而易舉的事。但我認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總要有人做出一些東西來吧?大家都覺得台灣很小,大家都去中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印度發展。

何:有人常問我說會不會去大陸?我說我不會去,但我不見得不會跟大陸的公司策略合作。所以,市場的大小有很多觀察因素,不能一句話就去定論「台灣市場就是這麼小」。

台灣是很好實驗的場域,因為台灣不大,實驗商業模式反而可以看到真正的困難,環境太大的話,數據和狀況會有更多變因。嘗試新的商業模式,最怕變因太多,反而不太能把握最好的機會。

李:我們跟全家的合作,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網站可以直接跟便利商店直接串起來,全世界也沒有一個網站可以像愛評網的覆蓋率這麼大。當我們有很大的覆蓋率,系統能夠串得那麼深,這是為什麼我說我們兩邊的合作,可以讓台灣成為全世界虛實整合的示範場域。

未來,當外國人進到台灣,都知道愛評網、17Life,我相信我們會有日文、英文、西班牙版本,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化。如果有一天,外國人來到台灣很方便,因為有愛評網和17Life,他們不怕迷路,不怕找不到好吃的。但這件事不容易做,我們兩個一直做這件事情到現在,我們也沒退路了,也不想退了。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愛評網執行長何吉弘(左)、17Life總經理李易騰理念一拍即合,夢想是在台灣打造全世界虛實整合的場域。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創業是否有國際觀,不是創投說了算

何:很好笑的事情是,當台灣的創投和單位在說台灣團隊要有國際觀,東西要可以走到全世界的時候,我在想的是:你覺得愛評網是可以走向世界的東西嗎?為什麼投資我們的都是國外的公司和VC?難道他們都覺得我們很有國際觀嗎?其實不是。

台灣創業團隊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每個人都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生存下來。這些被投資和併購的,都是純正的台灣團隊,有國際化,也有在地的。但為什麼這些台灣團隊努力撐下來之後,看到他們的都不是台灣的自家人?有些人會說你沒骨氣,為什麼要接受外資?我會想說自己人都不幫助自己人,我們也要活下去,總是也要接受別人。

李:要有國際觀,誰說要拿台灣VC的錢?全世界的錢都可以。把產品做好,做相信、信仰的事情,所以不要再去聽台灣VC告訴你怎麼拿錢了,那不重要,專心回到你自己,把當下的產品做好。

何:有些VC根本沒有投過網路相關的公司,給創業者的建議反而不具參考,而且扼殺創業者的自信心。現在很多人在辦育成,如果為了創業團隊好,主辦單位要慎選這些評審的經驗,給意見的人一定都要是創業家,或是必須要在網路公司有投資經驗,方向才會對。

創業者的共同經歷…台灣創投只看獲利沒?

李:我記得剛創業的時候,去見了一家VC,我大概改了100份BP給他吧。他說要有中國計畫,我就開始寫中國計畫。寫完之後,他說這個版本還不錯,不過你台灣要先賺錢哪。我想說:那我來找你幹嘛?

離開那家VC的時候,我眼淚都快掉出來耶,我覺得我過去這半年來被你這樣子…。後來遇到當時那個人,他跟我說:「哇,李總不簡單,當時沒投你真可惜。」

我很想告訴他,那時候離開的時候我眼淚快掉出來,你知道眼淚快掉出來的感覺嗎?我們是用生命在創業。

何:我知道,因為我也掉過,我也有經歷過類似的狀況,覺得莫名的委屈,真的覺得「我們在幹嘛」,這種學習有點小侮辱,好像被人家踐踏自尊的感覺。那種難過,是創業者都了解的,在每個街頭…每一個人都或許經歷過一樣的場景。

台灣VC問說什麼時候會損益兩平?現在營收多少?資本額多少?一開始就掏心掏肺的講,覺得他們是有經驗、專業的投資人。但後來遇到國外的VC,發現為什麼人家看的事情完全不一樣。

CyberAgent看我們公司的時候,不是看公司的營收,他只問你們家DOI有多少?內容有多少?使用者多少?每個月不重複率有多少?他只問我3、4個問題。講完之後,隔一個禮拜,北京總經理就飛過來跟我說:我要投資你,你們要拿多少錢?估值是多少?整個過程從見面、談好、到錢進來,三個月就完成。

國外VC看的是你產品的未來潛在力,因為賺錢這件事,只要你的產品有潛在動力,就能轉成營收,只是環節和通道要怎麼去轉出來,那就是他給你錢的原因,要讓你的人流變大,再來是把你的人流變成錢流。

講白點,如果我們公司有賺錢,我拿你錢幹嘛?直接IPO拿市場上的錢,何必拿創投資金?甚至,我不要賺那麼多,可以回饋給員工,有更好的福利跟生活。

李:所以要創業的人,要做好心理準備,尤其在台灣,一定得經歷這一段。的確,如果不夠堅強沒辦法留下來,台灣的環境如果能留下來,那代表更堅強。所以台灣人不用去想要不要國際化?要不要有國際計畫?你就Follow自己的心,做你覺得有價值的事情。我相信一定會被人家看見,就算沒被看見,至少你嘗試過了。

TAGS: # 愛評網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