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創業者應該選擇孵化器還是加速器?

editor 創業邦 2014-07-30
創業者應該選擇孵化器還是加速器?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初創企業失敗是創業生態系統的常見的事實。根據2006年的一項研究,大多數初創企業(實際上有75%)會在兩到五年內失敗。當初創企業的價值低於留在該行業中的機會成本時,初創企業就會失敗。然而,加入一個種子加速器或商業孵化器會大大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它們創造了聯繫、學習和打造企業的空間,儘管是以不同的方式運行。

過去的研究表明,孵化器減少了小企業失敗的機率。相比之下,根據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BA)2007年的數據,66%的新公司存活兩年以上,44%的新公司存活四年以上。

UKTI東南亞資深交易人Alpesh Patel指出,UKTI挑選的大多數公司存活至少三年,比例達到了90%。因此,究竟什麼是創業者開展業務的最佳平台呢?孵化器和加速器都提供資源、指導和機會,創業者應該如何選擇呢?

加速器和孵化器對比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Startup Owl和Your Capital Edge等創業部落格比較過加速器和孵化器,提到了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兩者都幫助初創企業成長。但是孵化器傾向於在企業成熟期間給它們以緩衝。新加坡商業加速器JFDI.Asia導師羅蘭•特納(Roland Turner)解釋道,「它們並不相同。加速器是在特定時間內實現特定目標的計劃;孵化則是一個更廣泛的領域。」

JFDI聯合創始人、社會工程師黃孟翁(Wong Meng Weng)補充道,「孵化器模式已經存在了幾十年,而現今的共同工作空間正在部分取代孵化器的角色。自從Y Combinator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分解出早期初創企業的共同挑戰,規模優勢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同一時間大量教導創業者。創業不再是孤獨的奧秘了。」

五大關鍵區別

加速器加速市場的相互作用,迫使初創企業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適應和學習。就實際情況而言,加速器和孵化器在五個關鍵方面不同:持續時間、商業模式、篩選、合作、培訓和教育。

洛杉磯加速器Amplify的聯合創始人Paul Bricault在一個專題報導中稱:「加速器以個位數的股權交換少量的資金和指導。它們一般會執行三到四個月的計劃,之後初創企業就畢業了。」

相比之下,孵化爭取外部管理團隊來審視內部發展的理念,以便在更長的時間內培養牠們,但索取的股權比例比加速器大。

商業孵化器趨向託管以科學為基礎的企業(如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清潔技術),以及非科技公司的企業發展,許多參與者都是擁有行業經驗的專業人士。

美國的許多孵化器都是非營利性組織,或屬於某個大學(如NUS Enterprise)或更大的機構,擁有機構贊助商。在北美,平均孵化期為33個月。贊助商也都是大型組織。

加速器平均加速企業三個月。加速器的其他方面是,他們的初創企業客戶一般都是以軟體為導向,專注於數字企業,雖然有一些加速器專注於硬體(如HAXLR8R)。

加速器的初創企業不需要獲得巨額直接投資或是已證明的概念,參加的人通常是年輕男性。商業模式以利潤為導向,贊助人通常是連續創業者和投資者。這還結合了密集的輔導、指導和有競爭力的篩選。

管理JFDI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阿倫娜•阿倫斯(Alena Arens)解釋道,「加速器有三個月時間來塑造或消滅初創企業。要不你想出了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要不你就失敗了。因此,孵化器則會有可能創造出沒有可行商業模式的殭屍公司。」

企業生存

兩件事情決定了企業的生存:有付費客戶、已驗證的市場機會以及有解決這個機會的產品或服務。孵化器和加速器在創業生態系統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創業者需要自己決定哪一個最符合他們的需求。

孵化器提供更大的財力、時間和緩衝。考慮到缺乏正式架構,創業者在這裡需要積極建立人際網絡、學習和發展。加速器是短期的、集中的、高度結構化的和密集的。創業者在這裡需要專注,遵守規則,並從結構化的環境和導師制中受益。

強制功能是發展業務所必須的,能迫使創業者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並進入市場。時間有限,創業者需要盡可能利用已有的時間的資源。

出自創業邦

TAGS: # 孵化器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