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彥~台資企業面臨轉型困境,工研院將積極育成新創事業

工研院IEK於11月11日舉辦「眺望2014年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指出,工研院從近年開始,已經意識到新創事業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希望能夠積極協助下一世代從事新創事業。
他說,台灣企業已面臨成長瓶頸,陸續踏上轉型之路。為協助台灣重塑創業氛圍,工研院從2011年成立商業化諮詢委員會 (CAC),邀請多位矽谷創投專家來協助創業選題、商業模式以及行銷策略的建議,加速國際市場趨勢與技術接軌。
以「育成加速器」及「科技新創俱樂部」的推動方式,從上游到下游提供完整的「產業化」育成服務,幫助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送上國際大市場。這兩年工研院積極鼓勵創業文化,以前瞻創新的研發成果,投入新創事業的育成,2011年至今已成立16家新創公司。
回應媒體詢問對宏碁轉型的看法,他以美國IBM公司為例,IBM每30年做一次大轉型,當電腦走向商品化以及走進消費市場,獲利驟減、競爭者增加,使得IBM被迫出售PC與NB業務。後來透過併購方式,成功轉型為商業顧問領域,再度啟動另一波的企業成長。近10年,IBM已併購80家公司,去年產值一半是從併購新創公司而來。建議宏碁可依循IBM模式突破。
此外,蔡清彥提出,台灣企業於1980年代陸續成立,而品牌業者過去多半是將製造業外包分工,導致關鍵製造技術不在自己手上,在市場競爭激烈之下逐漸失去優勢,造成近幾年台資企業獲利成長走疲,現在即面臨30年必須轉型的關卡。因此工研院將致力培植新創事業,協助台灣企業轉型。
延伸閱讀1:
資深企業面臨成長瓶頸及轉型壓力,該如何檢視自身商業模式,找出轉型契機,再創公司下一個成長曲線以突破重圍。12月12日創業之星Demo Show活動,由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叢書監製 Patrick van der Pijl解析商業模式概念和使用方式,並有25家新創企業展示創新服務,向新創企業學習創新創業精神。;12月11日下午則是針對企業CEO,Patrick van der Pijl演講「成長與轉型-創新商業模式」。從創新創業,到商業模式,在道別2013年之前,為自己和企業再充電。
延伸閱讀2:
在競爭激烈的App紅海中,企業該如何善用App來厚植品牌的影響力?11/20(三)創業小聚暨AppNext大賽優勝團隊 分享,為企業積蓄創新能量,開拓無窮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