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熱門偶像劇,讓觀眾瘋狂詢問女主角揹的包包要去哪裡買,後來在電視台公開產品訊息後,該款包竟在短短4小時內狂銷1千個,搶購的狀況讓電視台也嘖嘖稱奇。在數位匯流與新媒體時代來臨之際,如何將節目內容透過電視傳播以外的管道,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成為電視台掌握下一波商機的重點。
「電視節目內容絕對不是只播出後就算了,裡頭的很多資訊其實都有很多的附加價值和後續的可重製散布性,」工研院資通所網路服務系統技術部經理林慶達說。
跳脫傳統看電視框架
以往觀眾看到精采的電視節目或是有趣好笑的畫面想立即和好友分享,卻沒有工具將即時畫面留住,甚至對於正在介紹的美食也不曉得該去哪找相關訊息,但現在只要透過工研院開發的「CutX」(喀擦)App,就可以馬上擷取、記錄使用者正在觀看的電視畫面和片段,然後透過社群網站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這個App將傳統看電視的需求發展出一套「CatchPo」內容管理平台,使用者可輕鬆截取電視及影片,直接分享到Facebook上,不只是手機,任何的資訊平台只要結合CatchPo API應用程式都能夠提供給這樣的服務,厲害的是,這個App同時也拿下「2012歐洲互動電視競賽」的冠軍,成功擊敗華為、芬蘭最大廣播電視商Yle及加拿大有線電視公司Videotron等業者。
使用者在各家電視頻道總覽裡,可針對節目內容做回溯、電視打卡與內容標籤整理等,透過拍照或錄影功能就可記錄下眼前精采的畫面,然後利用時間軸拖曳即可找到想要分享的片段畫面,而由於CatchPo建構在雲端,因此截取的內容完全不會占用手機的儲存空間。
特別的是,CutX目前還開放合作的節目或頻道,主動提供有關節目內容的訊息,例如,偶像劇中出現的服裝品牌及可以去哪買的購物資訊,另外像場景中的餐廳、旅遊節目中的美食和景點訊息等,CutX都能馬上隨時掌握,目前包括中視、民視、非凡、東森、緯來和夢田影像等皆已加入這些頻道。
讓電視內容與分享行為連結
林慶達表示,電視台在製作節目播出後,節目資訊便開始被散播在網路的任何空間,對電視台來說,無法了解這之中的傳播管道令電視台擔憂,因為非法散播的內容,多半只能提出侵權下架,或者消極處理。
然而,「觀眾分享及收集資訊的需求是確實存在的,如何在權限及需求中,讓這個分享行為與電視內容做連結便顯得更重要。」
事實上,CutX不僅可增加觀眾與電視節目的互動性,內容供應商可建立新媒體的營運模式,讓電視影音與資訊內容可以更加速擴散。除把電視內容帶出來,讓內容加值外,還可藉著分享片段增加某節目的討論熱度,進而引發大家收看該節目的興趣。
未來,這個平台可望為電視購物市場帶來更大的商機,而且還可以搭載更豐富多元的置入性行銷和手機行銷,創造更多經濟效益。據了解,國內目前尚無同質性競爭者,來自美國的電視打卡服務IntoNow算是型態較為相近的業者。
不過,CutX提供電視台業者及電視內容業者有絕對的管理權限,並無侵害電視權力,反而是提供一種創造新型態的互動模式的資訊載具,所以目前許多電視台的合作意願度皆很高,終極目標則是希望能將所有頻道都網羅進來至CutX。
團隊 Team 16人
公司服務 Project **** 希望帶來電視與觀眾之間的新型態互動體驗,透過CatchPo的雲端服務觀眾可以即時擷取電視正在播出的資訊(片段畫面/片段影像),並且能進一步的將資訊分享給自己的朋友以及感興趣的同好。
成立時間 Founded Time 工研院於1973年成立,CutX於2012年12月24日正式發表
主要用戶 user 一般民眾
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 透過基於CatchPo所開發的程式CutX,會跟各個電視台合作開發更進階的應用以及電視互動服務,此外CatchPo也有開放Open API,感興趣的任何廠商都能夠參與,做技術使用及服務介接。此外,透過觀眾擷取及分享的紀錄,在遵守個資法的前提下,能夠進行使用者的資料分享並做資料探勘。相關的數據資料,再回饋給電視台業者及電視內容業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