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從Groupon學習五個團購教訓

Bnext 許凱玲編譯 2011-06-28
從Groupon學習五個團購教訓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傳出美國第二大團購網站LivingSocial開始將團購版圖伸向全世界,已在亞洲收購三家團購網站,分別是印尼的DealKeren,泰國、菲律賓的Ensogo(DealKeren的母公司),還有以中東市場(杜拜、阿布達比、黎巴嫩、約旦和科威特)為主的GoNabit,收購完成後LivingSocial團購服務將達到21個國家。

美國科技網站TechCrunch特別提醒LivingSocial,要從Groupon的全球市場錯誤策略中得到教訓,以下是TechCrunch列出的五點提醒:

1.****雇用當地員工,給予自主權

來自矽谷的科技公司,總是一再地在新興市場犯下這類錯誤,特別是在中國地區。雖然公司合理擔心,在不熟悉的市場讓外國人使用其品牌和資源,在此之前,通用的監控法則就是每一項決定都要回報總部,包括微軟、Google、eBay等各家在中國遭遇失敗的公司,其員工都說過類似的經驗。由於中國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回報過程中的等待審核的時間,會讓團隊無法發揮工作效率。

Groupon雖然沒有犯下自主權的錯誤,但是他們卻找了錯的人來開拓市場,中國是新興市場的相當重要的一部分,Groupon中國網站卻是由來自德國團隊的MBA或顧問等外國人組成,而非中國本土人才。國際市場的拓展過程需要深度認同,這是外資企業無法具備的主場優勢,特別是網路市場讓本土創業家比以前更具優勢。

2.****收購之後,如何有技巧地管理公司

不只一次在市場上聽人說,將公司賣給Groupon之後,就是一個終結。拿到股票就拍拍屁股走人,這就是大家熟悉的矽谷公司營運模式,很少有創業家能拿出為自己創業的幹勁,來為其它公司工作。不過在新興市場,特別是創投較活躍的市場,美國併購公司還是相當具有優勢,可以設定條件讓員工就像為自己公司般的賣力工作。

3.****向美國總部回報

和自主權一樣重要的,就是企業責任。Groupon最大的錯誤就是讓德國Samwer兄弟掌控國際市場太久,對Groupon來說實在是一場災難。每當有國際市場醜聞發生,Groupon美國就是將錢匯入德國公司帳戶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實際的潛在問題。還好Groupon已經發現這個錯誤,國際營運部門現在要向經驗老道的Groupon營運長Margo Georgiadis報告;LivingSocial千萬不可犯下同樣錯誤。

4.****投資新興市場帶來雙倍成長

有充分證據顯示,如果一家公司有嚴格的資金使用限制,就會變得更好,因為資金運用更加明確,解決問題時也會更具創意。團購網站現在被業界視為搖錢樹,許多創投業者都跟著跑,所以拓展國際市場、收購小網站非常值得嘗試。Groupon想要熟悉矽谷以外的市場,但是,拓展市場大部分都沒有捷徑,千萬不要以為拿著大把鈔票投資,就可以成功開發另一個市場。

5.****不用急,慢慢來

由於團購網站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營收,所以發展相當快速,中國市場就在短時間內迎來千團大戰。在這種情況下,千萬要記住「先行者優勢」,有許多團購網站在各城市或各領域建立了獨特的獲利模式,他們並不採行管理團隊來擴張版圖。Groupon和LivingSocial在多數市場所擁有的準備時間,遠超過自己所認為的時間。

LivingSocial全球拓展國家數量已達到Groupon的一半,而且還在謹慎考量進軍印度和中國等最具挑戰性的市場,相信最近這三家團購網站的收購,只是進軍亞洲的開端。

出自TechCrunch

TAGS: # Groupon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