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pick:垃圾減量看得見! 以每日習慣出發的循環環保思維

如同名字一般,Loopick循拾有循環及選擇的涵義,希望能倡導民眾在日常中,選擇循環的方式來落實環保。這樣的初衷來自一群台科大機械工程系的學生,從校園生活中很常點外送所產生的垃圾問題、到需要參與教育部競賽提案的因緣巧合而創立,並在實行之初即獲得民眾滿大的迴響。那麼,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計劃,能夠透過循環二字,來達到對環境友善呢?
▲Loopick循拾創辦人蔡萁聿希望:「以一站式循環服務,打造最貼心的永續用餐體驗」。
不受區域限制!讓環保服務無微不至
循拾目前的服務有:餐具租借、以環保餐具餐食外送,同時也幫很多企業用戶去做場域環保這件事情。例如在市集活動、員工餐廳都能跟循拾租借餐具,或放置環保餐具及環保杯,讓大家可以自由使用。最近也和台南市政府合作,在多家飲料店家啟用環保杯租借服務,不僅不用特別清洗、還有line通知會提醒歸還。
「循拾的使用方式是沒有設限的,充滿想像力就是其中一個特點。我們的服務出現在很多地方,支援散佈在全台灣任何活動地點」執行長Carol與我們分享。的確,創新的服務及不受限的據點,讓成立沒多久的循拾,身影已出現在大街小巷中,不論是點餐便當、或是飲料外帶,都能透過循拾系統達到減少垃圾的目的。
▲Loopick循拾的環保餐盒為PP(聚丙烯)材質,符合國家與歐盟標準,耐熱性極佳。PP特性在於可回收再製,使用週期過後仍可持續循環再生。
在成長中調整最佳客製化方案
循拾一步步走來逐漸成長擁有多項優勢,沒想到許多創意都來自於顧客的真實需求:
1全台可送:為了外縣市顧客想租借餐具,第一次合作雖然以高鐵送餐,但在徹底了解流程後,大幅度調整及修改,進而增加全台各城市皆可收訂單。
2準時送達:外送常遇到的遲到問題,要完全準時有其困難度,改以時段預定代替固定時間,讓送餐區間變得較寬鬆,減少彼此等待的時間。
3分類清楚:同時段大量訂購用餐,需要滿足各式各樣需求外,也需在標示上清晰以減少找尋餐盒的時間。不同於一次性紙類餐盒可寫上標示,目前採用貼標方式方便又清楚,出餐時也更便於統計數量雙重確認。
4無矽膠無味道殘留:為了給每個使用者更好的體驗,捨棄常見的矽膠密封材質,並以獨家開模的PP為餐盒材。絕佳的密合度保證不外漏,使用完清洗後也不會有異味殘留,每次使用都覺得像新的一樣,也大幅提升了使用率。
Carol分享:「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彈性化,有固定流程但可依據需求去調整配置,再來是範圍最廣,同時能提供的餐飲選項最多。除了合作餐廳以外,對顧客來說,也可以提供想吃的餐廳,按租借餐具的方式提供。有很多餐廳開發,也來自顧客推薦,反而變長期合作。像現在光台北就有100多間、全台灣200-300間合作餐廳,都能搭配使用循拾的餐盒,也成功減少了可觀的垃圾量。」
取之社會還於社會!從每日習慣出發的環保思維
「我覺得我們算是幸運的,在疫情時創立也還是學生,其實沒有太多的社會成本。疫情的時候對品牌發展也很緩慢,但疫情結束後,永續的趨勢就來了。我們搭上這股潮流去發展,很幸運地碰到這個機運。」Carol分享,不管是經濟還是時代的發展,都是先求有再求一個好的過程,過去為了發展經濟,製造了太多的浪費,然後大家也覺得便利是一件很好的事,吃完就丟。但如果去過焚化爐或垃圾場,就會發現狀況超慘的,其實是可以透過日常調整去降低垃圾量的。
「這個世代的人們,因為經濟發展了,開始有時間去思考:地球環境越來越糟,海洋汙染越來越嚴重,那是我們過去去影響到的,有沒有機會現在去改善這個問題,讓整個地球恢復到更美好的環境。我們都有一個追求美好生活的心,而美好生活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讓循環進入生活!讓環保成為日常!
目前比較常見的環保餐具,以便當類型餐具居多。Carol也表示,其實台灣是一個具有豐富飲食文化的島嶼,會希望未來有更多容器去包容這樣的多元,像是火鍋、湯、麵類等不同的食物,目前循拾也積極的去研製最適合的模式。甚至有一個理想願景是,希望使用者下班回家後,可以到小吃攤外帶使用循拾餐盒,回家吃完也不需清洗,隔天上班再拿到固定地點歸還就好。
這樣的免洗外帶服務是正在努力的方向之一,目前也希望能跟透過好食好事的課程,學習到更多面向,加速前進有機會讓全台都能享受到環保外送的服務。「台灣外食人口很多,我們的環保餐具使用量其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只要往前推動10%,大家願意一週用個一兩次環保餐具,其實每年節省的垃圾量就很多了。以後甚至希望能往沐浴用品等消耗性產品前進,讓生活上能減少更多垃圾。」
▲永續其實很簡單使用,使用Loopick只需四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