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面對顛簸的環境,新創該有的成長思維

台杉投資科技基金執行合夥人李一平 2023-08-30
面對顛簸的環境,新創該有的成長思維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被譽為「創業教父」的Y Combinator共同創辦人Paul Graham認為,新創(Startup)應將追求高速成長列為企業營運唯一方針;為追求高成長,新創應該在更大的市場提供服務或產品。台灣做為小國,天然資源、市場規模皆有限,因此,走出台灣就成為尋求高成長的新創之必須。而如何在海外市場落地生根、茁壯就變成台灣新創日常營運的大哉問。

 

台灣新創進入海外市場,常見的方式有兩種:

 

1.    自行組建當地團隊:不論是台灣現有團隊外派至當地,抑或是在當地直接聘僱合適人才,這也是台灣新創前進海外市場最常見的方式。

 

2.    打造夥伴關係:包括像是尋覓當地經銷、代理商合作,由當地夥伴進行當地市場的拓展。又或是透過與當地重要夥伴共同合資事業(Joint Venture, JV),透過技術、產品、市場、資金等面向的合作,達到擴大市場的目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鼓勵新創「借勢」大環境,透過併購、策略性投資來跨足海外市場,以加速成長。

 

根據CB Insights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全球新創募資金額605億美元,為近12季的新低;交易件數更創2016年第四季來以來的新低,僅有6,385件。在在顯示全球投資人投資腳步放緩,新創獲得資金的機會面臨更多挑戰。在資金困頓下,不少優質新創接受以削減估值(down round)的方式來尋求銀彈,以求公司持續維運。這對穩定發展的新創來說,可視為一個成長契機,因為你可透過策略性投資、併購團隊的方式,以較合理的估值、金額獲得一個優質的團隊、良好的產品、可觀的客戶/市場等,幫助新創在減少時間成本的因素干擾下,有機會更快速的站穩海外市場。

以台灣第一支獨角獸--Appier為例,其在2018年,創立的第六年便啟動併購的規劃,迄今陸續買下印度、日本、台灣、美國公司來達成其壯大產品線、實現開拓新市場、延攬優秀人才的目標。在良好的併購策略執行下,推升Appier營收繳出不錯的獲利表現。

 

在台杉,我們也鼓勵旗下被投公司(Portfolio)運用同樣策略來驅動新成長。包括像是軟體新創凱鈿行動科技(Kdan)於2022年策略性投資韓國企業通訊軟體JANDI的母公司Toss Lab,同時旗下PDF文件管理產品與電子簽名產品也將導入JANDI,以加速進入韓國等海外市場。同時,物聯網新創優必闊(Ubiik)日前也宣布併購總部位於紐西蘭、長期耕耘美國電力公用事業的通訊系統廠商Mimomax Wireless,取得眾多美、加、澳等國電力公司客戶,以求快速拓展國際市場。

 

過往併購、投資被視為是大企業追求成長的手段之一,普遍缺乏資金的新創少將此策略列為企業經營要點。然而在大環境對新創有更多不利因素下,如何降低風險,減少單打獨鬥的可能,增加成長的機會應成為新創日常經營需思考並解決的問題。

 

在這艱辛時刻,我們鼓勵新創透過策略性投資或是併購來佈局成長版圖,以求在商業競爭中勝出。我們也能想像未來將會有更多新創將眼界放遠,積極採用併購、投資的手段,刺激公司透過落腳海外,迎來更強大的成長。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