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面對糧食自主議題,推動30by30計畫

糧食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各國政府重點關注的議題,為了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能夠溫飽,政府必須要制定出各項對策,以確保國家有能力提供符合需求的食物,給需要的民眾。
而你有想過,當一個國家沒有足夠的農地來耕種時,該如何獲得符合人民需求的糧食數量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新加坡這塊土地面積只有兩個台北市大小的國家,是如何利用總面積不到1%的農地,養活600萬名需要糧食的人們。
新加坡政府為了提高糧食自給率,於2019年推出30by30計畫,希望在2030年能提升糧食自給率達30%。根據新加坡2022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當地生產的雞蛋僅占總需求的28.9%、蔬菜占3.9%、水產占7.6%。
目前,新加坡有90%以上的食品是從180多個國家進口而來的,雖然在2019年,新加坡被全球糧食安全指數連兩年評等為世界第一的排名,但隨著近幾年的烏俄戰爭、以巴衝突、氣候變遷及人口增長等議題,該國政府意識到糧食資源若全部都從國外進口,將會讓國家安全處於被動的情況,為此,決定推行30by30計畫逐步降低國內對進口糧食的依賴度。
為了強化新加坡糧食安全,新加坡食品局(SFA)提出「3 Food Baskets」策略:
1. 進口來源多樣化,以降低單一食品供應來源的依賴風險
2. 在海外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下,發展當地資源以減緩衝擊 (30by30)
3. 海外發展,幫助本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現在,新加坡政府為了促進糧食自主率,大力支持新創團隊及企業以創新科技的輔助,在環境有限的情況下,於新加坡境內生產本土食材,以下將列舉7家企業的介紹:
▮ComCrop
ComCrop是新加坡第一家從事屋頂農場的新創企業,他們使用水耕技術來種植,相較於傳統農業能減少90%的水資源浪費,並在水中加入礦物質及營養成份,透過太陽能發電設施,嚴格控制溫度、風力和光照系統,來生產羽衣甘藍、生菜及香草。
根據美聯社的採訪,ComCrop執行長彼得·巴伯 (Peter Barber) 表示,在疫情期間,因為邊境管控因素,讓訂單在一夜之間增加了四倍,同時,政府要求ComCrop擴大規模生產,並透過30 by 30計劃提供補助。
▮Temasek Life Sciences Laboratory (淡馬錫生命科學實驗室)
淡馬錫生命研究室研發出能在極端環境下持續生長的植物品種,藉以提高糧食安全和抵抗能力。
▮Seng Choon
Seng Choon是新加坡最大的雞蛋生產商,每天只需要100名人員,就能生產600,000顆的雞蛋,是因為該公司運用自動化系統和機器人來餵食、分類、掃描及檢查雞蛋狀態,讓作業流程能快速地進行。
▮Eco-Ark
Eco-Ark是世界上第一家「封閉式浮動水產養殖場」,透過場內的過濾及循環系統,讓養殖池的水在排回海洋之前,能以最符合環保要求的標準來過濾回收廢水;此外,運用臭氧和過濾水能使該公司生產的魚類不受汙染物、疫苗、抗生素的影響。
同時,Eco-Ark的養殖場在白天時,是100%的使用太陽能發電,以零浪費和無碳排的方式來營運。
▮Vertical Oceans
Vertical Oceans是一家室內蝦養殖商,該公司將蝦子養在可經推疊的箱子裡,並開發出一個可以以藻類來淨化水質的系統,讓養殖池中的水,可以重複使用數個月。現在,Vertical Oceans可提供顧客當日即時採收的蝦子,並規劃在美國加州開設第一家工廠。
▮Shiok Meats & Good Meat
新加坡是第一家授權販售細胞培養肉的國家,Shiok Meats & Good Meat兩家企業皆是使用「生物反應器Bioreactor」來生產細胞培養肉;其中,Shiok Meats是開發蝦子和龍蝦培養肉,而Good Meat是培養雞肉,現在,已經可以在新加坡的餐廳中,享用到Good Meat的產品。
參考資料:Feeding The Future - Associated、SFA
關於好食好事加速器
好食好事加速器是台灣首家食農科技新創加速器,致力支持正在改變飲食、農業未來的新創公司。透過加速器計畫,好食好事提供新創公司專家業師指導、豐沛的商業資源、投資者網路及全球合作夥伴,幫助他們能夠擴大創新、對食農產業發揮正面影響力,欲了解更多訊息請見www.hao-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