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蓋婭智壤科技|獨家土壤血管灌溉技術 重新賦予土壤生機、提供農民全方位解決方案

好食好事加速器 2024-11-14
蓋婭智壤科技|獨家土壤血管灌溉技術 重新賦予土壤生機、提供農民全方位解決方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農業在灌溉時,能夠選擇的系統並不多,常見的不是人工澆水就是已經發明近七十年的滴灌技術。隨著日益變遷的科技及技術,四十多年前台灣農試所也曾由日本引進新的地下灌溉系統,但因擁有容易損壞、被樹根系破壞、出水不均等多種缺點,造成此一路線無法發揮功用,直到現在大部份農家仍使用最原始的方式經營。

而現在,新創團隊蓋婭智壤科技創辦人楊洵,結合成長過程中父親從事有機農業經驗,及就學醫事技術學系的經歷,研發出全新的土壤血管灌溉系統,打破農業灌溉僵局,並成功帶來全新的從農模式,打造從土壤開始讓農家能永續幸福經營的可能。

null

▲不只幫助農民研發出全新土壤血管灌溉技術,蓋婭還要成為幫助世界改善貧窮的要角


與眾不同的地下灌溉分佈

打破農民需要翻土施肥常規

創辦人楊洵分享,大家印象做農業很辛苦,尤其是有機農業,日復一日施肥翻土沐浴在陽光下滿頭大汗,不僅是非常勞累的體力活,過著看老天吃飯的日子,也很難有自己的時間。但事實上現在的科技已經可以幫助改善這件事,重大改變的第一步,就是用地下灌溉系統取代地表的灌溉,我們稱之為土壤血管系統。

在土壤血管系統中,又依農民需求打造多種循環可能,簡單來說,蓋婭的系統是在土壤下進行佈局,打造動脈管、微血管等不同支線,創造一個獨立的系統SOP。透過這樣的系統可以像血管一樣,在土壤下面擴散開來,直接靠近植物根系,方便吸收水份,甚至營養液等都可以。補給方式改變了,農民將不再需要翻土澆水,施肥除草的需求也會大幅減少。

null

▲土壤灌溉技術,適用多種作物。照顧作物、也照顧土壤。

   

不因植物種類受限

不需要改變農地及原本作法

根據農民的作物不同,大概分成一個月收成的短期作物、三個月到半年中期,或是一年以上到五年、十年的長期作物。例如果樹類是一年以上,小黃瓜、小番茄等則是六個月,不論是哪一種,蓋婭智壤根據植物生長期,皆可做不同配線調整。短期作物可等收成後補充新管線,長期作物則是可透過植物根系,在外圍做管線設置,不需要為了系統而去改變農地,讓農民都能輕鬆接軌,並且馬上上手。

例如蓋婭合作其一的台東火龍果園,楊洵就與我們分享果農使用土壤血管技術後的改變。「原本火龍果每天光是澆水就需要3.5小時,佔用太多時間,更因水質問題灌溉系統也很容易故障,但是自從改用土壤血管系統後,現在只需要半個小時,節省了大量時間。果農還分享,他從2018年開始使用,現在不只作物照顧得很好,也不用犧牲家庭生活,小孩子的各種學校表演跟活動也都可以參加,過得非常開心。」

適合全世界80%農業模式

打造最小型永續農業模式解決缺工問題

楊洵也分享,通常大部分科技研發都是為了大面積的運作,很少是為小面積農場作農業創新。但事實上,根據FAO國際農糧組織調查顯示,全世界的農業模式,用農機具的大規模農業的產值其實才佔20%,80%都是家庭型農場。而蓋婭系統已經模組化,所以建置很有彈性!專業大型農場可以使用之外, 由一個個家庭為單位經營的小規模農場,不管是半分地、一分地、一公頃、使公頃,也都很適合使用。

null

▲蓋婭智壤前進菲律賓與非政府組織Gawad Kalinga合作,翻轉貧窮農村農業模式

有效應對氣候衝擊 增加韌性

節省70%以上水資源,土壤永續生命力

隨著氣候變遷帶來的乾旱與高溫影響,傳統的表面噴灌模式往往造成過濕悶熱,衍生病蟲害與農藥需求,且水資源的過度消耗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影響環境。蓋婭的地下灌溉系統也恰好因應了這些挑戰,透過精準灌溉,不僅大幅減少水資源使用達70%,還能在炎熱乾燥的環境中維持穩定灌溉,強化土壤的永續力。

像是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溫室內,就與蓋婭智壤有合作。其土壤血管灌溉技術已穩定運作12年,超越原本溫室土壤壽命,證明此系統對土壤的長期生命力具有深遠影響。

短中期計畫!展開國際合作觸角

從體質與技術來改變農業的風貌,讓每一個人都輕鬆化身永續農夫

從台灣到東南亞,農業是全球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不論男女老少,蓋婭的技術能藉由勞苦的下降、智能使用能力的提升,解決農業勞動力不足、產能不穩的狀況。創辦人楊洵表示「我們正在台灣與聯盟夥伴建立各種作物的示範據點,讓台灣農業成為東南亞永續技術的至高亮點。接下來,蓋婭更是會以台灣為國際總部來對外發展,培育東南亞的農業技術人才,將知識傳遞並回饋到各地,進而實現蓋婭改變世界農業的使命。」

另外,在全球的中長期計畫中,蓋婭智壤與國際性組織合作,將技術帶到需要的社區與地區,讓深耕農業培力的組織,有技術的依靠。像是與菲律賓Gawad Kalinga的合作便是其中一環,透過引進先進的灌溉技術,提升農地的生產效益和永續發展,讓農業在極端氣候中也能穩定發展 。蓋婭也認為,協助組織重新定義從農模式,讓農業能變成貧窮的工具,也能幫助社區農場穩定收入、永續發展。

並希望藉由此一成功案例讓世界看到,社會救助絕對避不開農業。蓋婭很樂意跟這些國際有理念的組織合作,成為他們的關鍵技術。讓原本最小的永續成功案例有機會擴大。也希望台灣能變身為蓋婭國際總部,讓不論是東南亞民眾或組織,能將幹部送到台灣訓練後,把知識傳遞回去,扮演一個關鍵影響力角色,進而幫助世界貧窮農村改善生活。

「十年前不像現在有這麼多創業課程可以上,即使有,講的都不一定是完整資訊。直到這一兩年接觸到好食好事,開始有了一些十幾年來一直無法突破跟理解的事情,真的是獲益良多。」已創業十多年的楊洵分享,今年加入好食好事第七屆加速器的心得。也期待能看到世界越來越多農民,透過蓋婭技術,解決長久以來的務農困擾,並改善土壤環境及生活,實現永續農業可能。了解更多:www.linkedin.com/company/agrigaia

原文連結:www.hao-shi.org/tw/news/detail/agrigaiatech_batch7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