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要消耗掉11億顆安眠藥。
「一年11億顆,這是一個天方夜譚的數字。」思惟睡眠科技創辦人江秉穎說。江秉穎在睡眠醫學領域享有國際盛譽的權威,決定不再僅僅於診間。他創辦了AI新創思惟睡眠科技(SleepWell),試圖從根本解決問題,近期更佈局了美國市場。
自嘲「創業是初學者」的江秉穎,手中握有什麼樣的獨家數據護城河,能讓他獲得美國政府的青睞?
準確率僅2成外的巨大鴻溝:思惟睡眠科技如何精準解決睡眠痛點?
思惟睡眠科技的策略核心,在於解決一個巨大的市場鴻溝:民眾若想了解自身睡眠狀況,只能在「昂貴不便的醫院檢測」與「準確率僅2成的穿戴裝置」之間做選擇。江秉穎直言:「市面上包含Apple Watch在內的穿戴裝置,平均準確率僅兩成左右,對醫師而言,這些數據缺乏臨床參考價值,甚至可能引發使用者的科技慮病症。」他們要做的,正是填補中間那塊「兼具便利、可負擔與高準確度」的市場空白。
思惟睡眠科技的策略是,先以低費用、低門檻的「AI篩查」打開檢測市場,再以高價值的「腦波介入眼罩」提供解決方案。
團隊首先解決的是進入門檻的問題,也就是運用現在幾乎人人都有的手機來拍臉。
為什麼?江秉穎解釋,這是運用醫師的形態學觀察——如呼吸中止症患者常見的下巴後縮、臉型狹長等特徵,捕捉肉眼無法察覺、因血液流動而引起的皮膚顏色極細微變化,從而推算出心率、血氧、血壓、甚至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等六項健康指標。
江秉穎將二十多年來在診間判讀數萬名患者的臨床經驗與數據,轉化為AI人臉掃描技術,變成行動臉部掃描工具FSTS,「使用者只需要用自己的手機,掃描臉部一分鐘。」他強調,目前的第一版產品,定位是作為參考,並無醫療診斷能力,其目的在於提供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日常健康狀態觀察工具,藉此完成初步風險篩查,以便在高風險族群中,做到提前預警、及早介入。
篩查之後的第二步,則是解決方案,也就是思惟睡眠科技的旗艦產品iMask。該產品可經由腦波精準、即時地改善失眠,以及睡眠呼吸中止症和認知衰退。
它並非被動偵測,而是主動介入。眼罩能即時、持續地偵測使用者橫跨所有睡眠階段的全頻譜腦波,並在每十秒進行一次邊緣運算,判讀後透過獨家技術同步介入,引導使用者從淺眠快速進入深睡期。
為了驗證成效,團隊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進行人體試驗,結果顯示,患者平均躺床入睡時間從47分鐘大幅縮短至23分鐘。此產品預計年底前推出原型,明年第一季上線,初期採訂閱制,構成一個從大規模篩查到精準介入的完整閉環。
而支撐這一切產品研發的底氣,正是團隊所擁有的數據護城河。
「我們可以說握有全亞洲最大的睡眠資料庫。」江秉穎表示,這份資產不僅包含台灣的120萬筆多項睡眠生理檢查臨床數據,更透過他主導的全球睡眠健康計畫,整合了包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內的全球18個頂尖醫療機構的匿名研究數據。
其最關鍵的價值,在於人種的多元性:「我們擁有多元人種的資料,這對於訓練一個沒有偏見、且能應用於全球市場的AI模型至關重要。」
在應用場景上,思惟睡眠科技策略性地鎖定那些身心狀態直接攸關公眾安全的高壓職業族群,「我們會優先將這套AI篩查工具,導入到警察、消防員、以及公立醫院的醫療人員等第一線公職體系。」江秉穎解釋因為這些專業人士長期處於高壓與不規律的輪班工作環境,是睡眠障礙的高風險群體。
至於下一步,思惟睡眠科技計畫與長途貨運駕駛工會等組織合作,因為駕駛的疲勞狀態同樣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環節。
目前,團隊已開始與美國休士頓、丹佛等市政府進行初步洽談,期望將這套系統導入當地的警消體系中。
從49歲重返約翰霍普金斯:江秉穎看準什麼痛點?
事實上,創辦思惟睡眠科技,已是江秉穎醫師的第二次創業。
早在20年前,他便已成立公司,專為各大醫院提供「睡眠中心外包服務」。然而,這段深入第一線的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巨大的無力感。他發現,快節奏問診,往往讓開立安眠藥成為最快、卻也最治標不治本的方案。
第一,在健保制度下,面對有83種之多、成因複雜的睡眠障礙時,開立安眠藥往往成為最快速、卻也最治標不治本的選擇;第二,身為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ISSTA)的創會理事長,他也看見台灣強大的ICT產業在跨足醫療時,常因缺乏醫學專業而陷入「用工程師的腦袋去想醫療事情」的盲點。
這份來自服務、臨床與產業的三重無力感,成為江秉穎人生中最關鍵的轉折點。他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需要跳脫「一對一」的服務框架。因此,江秉穎在49歲那年,做出了跌破眾人眼鏡的決定:重返全球公衛領域的最高學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博士。
「我必須去。」江秉穎回憶道,「因為臨床醫療一次是幫助一個病人,但公共衛生一次是幫助一百萬個病人。」這段經歷,也促成了他的第二次創業。
江秉穎坦言,這一轉變的契機,來自於對研究價值的重新思考。「對我而言,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發表論文,更在於它能否被應用於產業界,」這一理念,驅使他將過往的研究成果,透過與學校技轉、申請專利等方式,建構起一道讓對手難以複製的護城河,也促成他的第二次創業。
從一位看不慣體制的醫師,到一位手握全球數據的創業家,江秉穎正走在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他所挑戰的,不僅是根深蒂固的醫療文化,更是科技產業與醫療專業之間的高牆。「台灣的醫療這麼好,ICT產業又這麼好,」江秉穎的眼神充滿期盼,「如果能夠結合,台灣的護國群山,絕對有機會再多一座。」
團隊名稱
公司名稱:思惟睡眠科技
成立年份:2021
官方網站
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