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星臺三方論壇,開啟東南亞食農新創生態圈合作, 攜手解決全球農業挑戰

由好食好事加速器主辦的「泰星臺三方論壇:新時代食農科技論壇暨新創展演」,於「第九屆臺灣智慧農業週」活動的首日(9月11日)重磅登場。此次論壇串連臺灣、泰國、新加坡的經驗,剖析三地食農新創發展趨勢,進而洞察目前面臨的機會與挑戰。三場國際級的精彩專題演講、十組來自四國不同國家的新創團隊分享,讓與會者獲益良多,也看到臺灣攜手東南亞市場的契機。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專委 張淑茹(左一)、SIC永續影響力投資共同創辦人 黃俊傑(左二)、好食好事加速器執行長 陳茂嘉(中)、泰聯集團開放創新負責人 克里斯•奧德蘭博士(右二)、新加坡食品加速器innovate360創辦人 鍾程龍(右一)
好食好事執行長陳茂嘉開場致詞表示,好食好事基金會致力於扶植食農新創,未來希望強強聯手,增加臺灣拓展海外市場的能力,也幫助東南亞提升競爭力!論壇主題演講以各國的食農新創生態系為主軸,除了好食好事加速器的副執行長林薇真分享臺灣食農生態系的建構與發展外,還邀請到泰國水產業龍頭的泰聯集團(The Thai Union Group),該集團的代表克里斯·奧蘭德博士(Chris Aurand, PhD),從跨國企業的視角來看生態系的重要性;此外,新加坡首屈一指的食農加速器Innovate 360,執行長鍾程龍受邀與會,暢談新加坡案例與經驗。
2024年是好食好事基金會協助臺灣食農新創前進東南亞開疆闢土的元年,三組臺灣新創團隊「蓋婭智壤科技」、「悠由數據」與「擎壤科技」整合各自擅長的農業科技,開發一套完整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攜手拓展海外市場,在所有參與單位的見證下,三方正式宣布結盟,簽署MOU合作備忘錄。
泰聯集團建立強大農業食品科技生態系,以永續為標,合作為用
泰聯集團是全球最大水產加工業者,世界各國許多知名品牌的魚罐頭皆出自泰聯的泰國廠房。該集團的開放新創負責人(Open Innovation Leader)克里斯‧奧蘭德博士分享泰聯生態圈建立的成功經驗在於:「以『永續』標,『合作』為用。」
泰聯經歷初期成長與中期的併購擴張,約10年前進入合作成長階段,奧蘭德博士指出,「2015年泰聯整併旗下所有的國際品牌與事業,因面臨歐盟市場嚴峻規定的挑戰,企業急需正視永續漁業與勞工權益等問題,這驅使企業做出重大的變革。」有鑒於改變經營模式,要達到永續的目標,無法單打獨鬥,集團因此創立全球創新中心(Global Innovation Centre),透過產官學三方、加速器,以及企業創投等單位,集思廣益,結合更多資源來解決對內,對外所面臨的問題。
▲泰聯集團奧蘭德博士指出,「2015年泰聯整併旗下所有的國際品牌與事業,因面臨歐盟市場嚴峻規定的挑戰,企業急需正視永續漁業與勞工權益等問題,這驅使企業做出重大的變革。」
2019年泰國國家創新局(National Innovation Agency)注意到,有世界廚房美譽的泰國全國有超過9,000家食品加工廠,但在蓬勃的新創市場裡,食農新創公司卻寥寥無幾,於是國家創新局與泰聯集團攜手學術機構,成立泰國第一家食農新創的孵化器與加速器Space F。Space F專注於生化技術、健康養生,新穎食物,替代性蛋白質,包裝解決方案,食物安全,智慧化生產,智慧化餐飲服務與餐廳端科技等九大領域,5年來已成功輔導來自14個國家的84家新創公司。
當生態圈逐漸穩定,泰聯開始拓展更多可能,2021年與泰國最大的飲料廠ThaiBev合作,運用奈米過濾萃取技術,推出ZEA — 全球第一瓶鮪魚精。同年與泰國Interphama藥廠合作,再推出Lisa DHA Shot營養補給品。2023年展開「SeaChange 2030」計畫,專注改善勞工權益與福祉,另執行專案推動水產業的永續發展,選定以較為耗能的養蝦場為標的,從飼料研發到蝦場節能方案串聯生態圈中不同單位的力量。此領航計畫目標在3年內降低25-35%的溫室氣體排放,10年內推廣到泰聯在泰國的近一萬座養蝦場。
星國政府為後盾,國際新創透過新加坡抓住東南亞龐大商機
有別於泰國企業視角,新加坡食農加速器Innovate 360執行長鍾程龍,從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談起,新加坡地小人稠,90%食物仰賴進口,因此新加坡政府意識到提升糧食自主率的重要性,同時推動食物來源必須多元化的概念。
2019年新加坡政府推出「30 by 30」計畫,目標於2030年前,新加坡本地生產的食物能夠滿足國民30%的營養需求。所以政府大力推動城市農場與智慧農業,並提撥新幣三千萬支持創新食品研發,例如替代性蛋白質等。鍾程龍肯定星國政府面對糧食安全的積極態度和務實做法,讓新加坡食農新創生態圈多元蓬勃,具有國際競爭力。
新加坡如何建構食農新創的最佳環境?鍾程龍分析,新加坡有地理位置的策略優勢,加上自由貿易協定,因此是直搗東南亞六億人口市場的最佳閘道;此外,新加坡不但提供先進的硬體設備,也主動媒合新創與科研人員,而且全國有約300家的新創孵化器與加速器;再者,新加坡的投資市場有利於新創。政府更是看得見的神隊友,核發給外籍創業者特殊入境簽證,從行政立法到補助配套等等,是產業一股極大助力。「新創團隊都很驚訝接到政府部門來電,直接詢問政府能提供怎樣的協助?」鍾程龍笑著説,這就是獨特的新加坡經驗!
▲新加坡食農加速器Innovate 360執行長鍾程龍,從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談起,新加坡地小人稠,90%食物仰賴進口,因此新加坡政府意識到提升糧食自主率的重要性,同時推動食物來源必須多元化的概念。
新加坡的食農新創生態系完整連結創業者,企業,投資者,研究機構,透過合作一起解決全球的糧食問題。Innovate 360加速器在此生態系中,從提供設施到激發集思共創工作坊,提供新創全方位的輔導。2018年Innovate 360與其他夥伴創立了非營利組織 Feed 9 Billion (養活90億人口),藉此促進更多公私部門正向合作,發揮飲食永續教育的影響力。最後鍾程龍呼應奧蘭德博士的看法,強調生態圈彼此間的合作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新創要走出新加坡時,需要尋找國際的夥伴,這也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
臺灣食農科技生態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能將危機變成轉機
何謂生態系?好食好事加速器的副執行長林薇真指出,「生態系是個多樣資源的群體,能提供核心事業體成熟的支援。」產業的生態系中需要研究機構,科技夥伴,供應鏈廠商,資金,媒體與銷售,彼此間相互鏈結與發酵,驅動創新力量與價值,換句話說就是發揮一加一大二的力量。
她分析,臺灣農業目前面臨五個困境:首先,臺灣屬多山地形,35%的可用農埸難有大面積的種植、加上出生率低,農業人口老化、全球暖化帶來的嚴峻氣候對農業造成極大衝擊、以及農業經濟利潤分配不平均、最後則是政府缺乏長期的規劃與發展策略。但危機就是轉機,透過食農生態圈,將有機會扭轉乾坤。林薇真認為可行的方向包括:透過科技協助食物生產智慧化,提高效率與產能,用環保的方式包裝與運送,還有食物資訊透明化,讓人們取得安全健康的食物,同時滿足不同族群對飲食的多元需求。
▲好食好事加速器副執行長林薇真,以五個面向來分析台灣食品及農業供應鏈正面臨的挑戰,並指出台灣食農科技生態系透過彼此互利合作,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共創效益。
她也從數據分析臺灣的機會,過去10年來全球在智慧農業領域的投資資金不斷增加,臺灣在智農領域的投資也成長了13倍,2022年投資金額高達1.12億美元,這顯示食農新創是解決農業困境的趨勢,因此食農生態圈的運作與彼此間的動能顯得格外重要。林薇真充滿希望的說:「期待更多夥伴一起參與在這個生態圈中,一起支持食農新創,無論是策略合作、技術支持,期許一起讓產業共好。」
泰、星、臺三國的精采分享,讓與會者不只看見食農新創的機會,也搭起合作的契機!
10組國際新創團隊,用創新與科技創造永續,發揮影響力
本次論壇的另一亮點是來自臺灣、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四國、共10組新創團隊參與,除了精湛分享創新,更希冀找到攜手同行的國際資源。
以永續循環為發想的有來自臺灣、製造蒲草吸管的「玩艸植造」,用室內水產養殖廢水灌溉紅樹林的「艾滴科技」;還有馬來西亞的Qarbotech回收米糠、椰子殼、竹子等農廢料,透過天然量子點技術製造成的光合作用增強劑QarboGrow,可增強作物行光合作用,加速提升作物品質與收成率。
▲好食好事加速器第一屆校友團隊「艾滴科技」,提出M.A.P.S.計畫,將室內養殖廢水轉化為紅樹林復育之營養成分,每年能夠使其碳封存能力提高50%以上。
生物技術方面,「健得生物科技」研發出「口服式性別調控製劑」,取代傳統顯微注射等方法,協助泰國蝦養殖業創造更大產值。有鑑於生物抗藥性等隱憂,泰國UniFAHS新創團隊運用專利噬菌體技術,推出天然且永續的系列產品替代抗生素,控制細菌感染,為食物安全把關。
食品創新代表有來自馬來西亞的ULTIMEAT,選用馬國在地蕈類,經大量且精準發酵,7天內就培養出高蛋白、高纖、不同口感的真菌蛋白發酵肉Noushroom。而臺灣的Aquivio推出鹼性氫氣水機,鼓勵大家自備容器買水,在減塑同時還可以喝到客製化風味與添加營養素的健康水。
臺灣團隊在精準農業的發展也讓眾人眼睛一亮!「蓋婭智壤科技」設計仿生地下灌溉系統,水分與養分直達作物根部,可省下70%的用水量與灌溉所需人力與時間。「悠由數據」旗下產品FarmiSpace,則利用太空衛星數據和AI技術,幫助農夫進行精準的作物與環境監測,以利及時做出決策與計畫。「擎壤科技」則致力於研發農用無人機。三組實力堅強的臺灣食農新創隊,也攜手前進東南亞市場。
▲好食好事加速器第七屆團隊於臺灣智慧農業週 「泰星臺三方論壇:新時代食農科技論壇暨新創展演」上,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這3家公司將整合衛星技術、無人機技術、訪聲勢地下灌溉系統 和土壤解決方案,實現高達三萬公尺的技術整合,從太空到大地,打造一個完整的農業科技生態系統,為全球農民提供更高效且永續的解決方案。
臺灣在農業科技領域的創新實力不容小覷,臺灣新創也蠢蠢欲動尋找著走出臺灣的機會。這次藉由泰星臺三方論壇,所有本地與會者和東南亞優秀的夥伴相互交流,創造出亞洲食農生態圈的一股推動力。期待東南亞新創生態圈,透過合作引領亞洲農業進入一個智慧,永續且有影響力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