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寧可做一個驚天動地的佈局,也不要只做小小的調整!」

Bnext 數位時代 2000-09-01
「寧可做一個驚天動地的佈局,也不要只做小小的調整!」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這一波崩盤之後,從創投的角度來看,投資者抱持的態度有2種類型。亞太地區,大部分是縮手;但是歐美地區,反而認為是投資的好時機。歐美人士認為:在價格下跌時,公司價格是比較低的,是比較好的投資時機。但是為什麼亞太地區沒有這種情況?我覺得是因為亞太地區對internet本質的認知還不夠深入,所以就會有「歐美打一個噴嚏,亞洲地區感冒」這種情形發生,大家完全縮手。亞太地區的普遍縮手情況,香港地區尤其嚴重,反映出大家對投資本質沒有做好掌握,另外一方面,以香港為主的基金公司,配合香港很多企業靈活的特性,比較投機,好的時候大好,壞的時候大壞。
下一波值得投資的公司,應該要有幾個指標。第1個原則就是技術驅動(technology-driven),以技術作為本位、導向。過去很多純粹強調「商業模式」的公司,現在要有核心關鍵的技術,對於internet商業有促成(enable)的幫助。第2個就是獨特性(uniqueness),要有特色。因為大家不喜歡投資「me too」型的公司,這不一定是技術上面的特色,有時候是應用上的特色,或是技術、應用、市場整合起來的特色。第3個是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網路基礎建設如果沒有做好,大家很難有什麼作為,這也是大家對投資中國大陸電子商務的普遍看法。
風暴後這一陣子,很多人開始要做ASP(軟體應用服務供應商),或是資料中心(data center)。像香港、台灣,很多財團開始投入基礎建設裡面來。由某個角度來說,這裡面反應的是新舊經濟的整合(convergence)。譬如像和信集團、新光集團投入資料中心,他們有資源、有資金,做基礎建設的條件相對就比較好。

**新舊經濟的整合

**
從今年第4季到明年,亞洲網路公司購併、合併的趨勢會起來,因為網路公司燒錢已經燒到一個程度了,從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角度來講,會有很多購併、合併的機會產生。
我們現在看到有3種情形:第1種是新經濟與新經濟的結合,5個和尚沒水喝,所以後來可能剩下3個;另外一種情形是實體和虛擬的結合,有一些實體業者以前不知道怎麼介入,喪失機會,現在因為市場環境的變化,讓他們能以較低、較合理的價格,間接切入市場,因為他們自己做可能要從頭做起,現在如果有不錯的公司,已經做到某種程度,可能是自己錢燒完了,或是業務需要實體的配合,他們可以買一些公司,達到相輔相成之效;第3個是國外進到國內,例如台灣有些人在做一些事情,但是不夠國際化,國外的企業對進入台灣市場很有興趣,所以國內的新經濟業者,可能會被國外新經濟大型企業投資或是收購。
台灣具有被投資、收購優勢的公司,有2個情況要注意,一是心態的問題,就是你願不願意在一個較大拼圖裡扮演某一個角色。因為新經濟時代,1個人沒有辦法建構藍圖,在亞洲要自己建構起超級王國和藍圖的人,基本上下場也沒怎麼好,比如說盈科數碼動力,他們的股價就受到投資人質疑,但至少他們還是有這種能力。另外,購併或合併不能以單一公司的角度來看,如果單看這個公司可能不是很美,但如果搭配這個、搭配那個,其實就有道理了,也就是從價值鏈的角度來思考。例如做內容、社群、商務的業者如何合作等等。
但是我也不要誤導讀者,認為是現在大家錢燒完了才要來整合,今天整合的原因是沒有人可以獨立建立所有的王國,而且跨地域更是困難。因為未來的重點在於合作,不是有錢人就把沒有錢的人吃掉,這只是結果,如果你把焦點放在這個結果上,就忽略了這裡面真正的意涵:未來每一個公司、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體,都要學習如何在數位生態裡扮演好他的角色,如何和相關環節進行互動。虛擬和實體的聯盟、內容業者和電信業者的聯盟,這些都是愈來愈重要的事情。

**結盟帶來突破

**
1999年華淵和四通利方合併成立新浪網,是第1個二岸三地、跨太平洋的華人結合,當時港台所有有經驗的的投資銀行都鼓掌叫好,說這樣會帶動一波示範潮,但是後來並沒有發生;這就說明,這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為什麼沒有後繼者?證明這不是件容易做的事情。
未來大家應該做突破性思考和佈局,我寧可做一個驚天動地的佈局,也不要只做小小的調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上次講,經營者要看3個「局」,一是「格局」(vision),二是「佈局」,三是「步局」,現在大家都一窩蜂,一點都沒有創意。像盈科數碼動力買下香港電訊、AOL併時代華納,這就是真正有創意和思考的大佈局。大家花太多時間談商務,卻忽略更重要、更基本的事,就像2條快要沈的船,還在討論掛個旗子好不好看,帆的顏色塗鮮豔一點。台灣公司要不就是優先順序有問題,要不就是心態不健全。
以Portal來講,我覺得Portal公司在歐美上市的窗口,已經差不多關閉了,台灣很不幸沒有搭上上市列車,大陸已經搭上,但是表現非常不好,這對投資者來講很不幸,但對他們而言是不得不走出去的作法,跳上這個車很不光彩,但至少還可以拿到資金。台灣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上市,所以台灣在國際性和財務性方面還需要加強。蕃薯藤、PC home Online、奇摩都還沒上市,香港有的借殼上市,雖然股價也是一塌糊塗。
儘管整體環境嚴峻、投資者氣氛悲觀,但是新經濟的發展還是很蓬勃,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兩岸三地彼此的合作聯盟變得很重要。大家應該用更有創意的角度,來思考如何與跨區域、跨產業的企業合作,用更具有決心的手段設計出雙贏的架構。

TAGS: # Google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