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紫禁山頭遙望軟體文藝復興

Bnext 數位時代 2001-01-01
紫禁山頭遙望軟體文藝復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萬里長城、街坊胡同、天安門,記憶的年代。
快速道路、帷幕大樓、中關村,起飛的中國。
「老北京人都快認不得兒北京了,」操著純正京片子的40多歲計程車師父說。環北京城所建的三環快速道路,原本只是四線道寬度,經過重整,變成了十線大道,路一開,很多事情也變得不一樣。「現在客人很少說要去哪個胡同,而是用大樓名稱代替,」師父叨叨著胡同在北京消失的無奈,「一切都是為了發展,這是中國的機會。」

**經濟化浪潮來襲

**
中關村範圍內知春路的「希格瑪大廈」,就是一座名樓。七層樓的高度,外觀看起來相當平實,不花俏,但裡面卻有三菱、惠普和微軟等外商在中國的三個事業單位,以及來自台灣的華彩軟體,還有中國最大電腦品牌聯想旗下、發展電子商務為主的神州數碼公司。當地人戲稱希格瑪大廈極像是捲土重來的租界。
看似與新經濟沒有直接關係的計程車師父,正努力適應中國新變化,包含窗外改變的場景,和貼著「Tom.com」廣告宣傳的前座。似乎只有從收音機所播送的相聲節目裡,才保留他所熟悉的北京生活。
「到中關村出差吧?」師父這麼問著。在北京,中關村儼然取代天安門,成為外來人士新目標。北京全面發展中關村概念,除了廣為人知的「電子一條街」,頤和園往西北走,有個「上地信息產業基地」,整體規劃像極了新竹科學園區,北大方正、聯想、當地知名軟體公司用友,還有不少的新創公司,都已進駐此地。除了北京市中心的海淀園,外圍還有中關村昌平園、丰台園、電子科技園等等,全都鎖定著高新技術。
中國北方冬季,因海港結冰,不利運輸,要發展外銷型的製造業不容易,而金融又不如上海來得有活力。因此,全力推動軟體及網路這種腦力產業,是北京的生存之道。
以中關村海淀園為中心的100公里直徑範圍內,擁有北大和清華等73所高等學府、200多個研究單位,吸納中國各地13億人口中的第一流人才,這種高級人力密度是舉世罕見。人才是軟體網路業最重要的資產,北京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也就不令人意外。
而中關村的矽谷創業作風,更為北京這座古都注入新經濟活力。不僅有近千家知名外商將中國總部設在此地,創投資金也看好北京的潛力,從業者到學生,人人都想創造中國矽谷傳奇。
中國為鼓勵軟體業發展,特將原有17%的稅率,大幅降低至3%,送給業者一個大利多,大舉吸引軟體、網路以及硬體廠商前來設立研發中心,成了名副其實的「軟」著陸。
英特爾、松下通信、微軟和IBM,就在北京設立研發單位,利用當地的腦力資源。IBM已發展出一套中文語音辨識軟體上市;英特爾則與北京清華合作,研究適用中國本土的電子商務,並由矽谷總部派來一位資深副總裁主持計畫;微軟則找來台灣出身的李開復,以及當年中國第一批天才少年張亞勤,以中國人為班底,為微軟跨世紀「.Net」轉型戰略計劃,進行先驅性研究。

**台灣業者逐鹿中原

**
台灣業者的腳步也很快。相較於台商進前上海的熱鬧聲勢,在北京的動作好比鴨子划水,在檯面下積極佈局卡位。來自台灣的華彩、友立、艾克國際、英業達、資迅人和網際智慧等資訊業,已在北京耕耘一年多。
「如果想要在全中國造成輻射力,只有北京做得到,」艾克國際中國區總經理黃祥徵說,北京靠近政策、接近媒體,又萬商雲集,資訊在這裡永遠都是最快的。艾克國際是少數得到英特爾資金挹注的華人軟體公司,主要業務是開發客戶關係管理軟體,它的客戶多在上海,但總部設在北京,
資迅人中國區總經理吳世雄,原本在英特爾的北京總部服務,接任資迅人的工作後,他頻頻勸說他的新老闆賀元到北京發展。吳世雄說,北京有讓年輕人出頭的機會,再不來也就快沒機會了。
吳世雄的擔憂不是沒有原因,前有外商就定位,後有本地追兵的情況下,台灣軟體及網路業者,想在天子腳下討碗飯吃可沒那麼簡單。網際智慧總經理林宏宗發現,在中國,有技術不一定有市場,反而是有市場才有技術發展空間。品牌知名度不足,是台商在北京最大困擾,像友立的影像合成產品「我形我速」及動畫軟體「Cool3D」,產品名聲就比公司出名,連當地跑軟體的記者,都不知道這些產品是友立出的。
開發掃毒、翻譯及文書軟體、常登上北京軟體銷售排行榜的金山軟件總經理雷軍分析,台灣軟體業者進入中國,有助於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及正版使用率,但在品牌及通路上,基礎都太薄弱,必須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至少要3到5年才有機會真正賺錢。」
12月的北京,天氣有些異常暖和。當地人懷疑,雪不知還下不下?整體產業環境似乎也像天氣一般捉摸不定。台商在北京,發現了一個新戰場,但挑戰也才正要開始。

TAGS: # 亞馬遜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